尽管合肥去年才刚刚跻身万亿俱乐部,但我认为合肥比长沙、济南、西安在经济层面更具发展前景。关键是科技与新能源汽车的关联有很多,这对于合肥的科教立足与造车创新是无缝衔接,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合肥把握住了朝阳产业——新能源汽车,逃荒时主要是皖北一带的人口输出,并不是合肥。
1、合肥市人口有多少万人?
从人口数量到人口比例上看:一、常驻人口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96.5万人,比上年增加9.6万人,增长1.2%;比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2010年11月1日)增加50.8万人,年均增长0.95%;占全省的比重为12.73%。二、县区人口分布2017年分县(市)区常住人口情况表县(市)区年末常住人口(万人)占全市比重(%)全市796.50100.00瑶海区(含新站区)97.9312.29庐阳区67.058.42蜀山区(含高新区和经开区)125.1615.71包河区95.2211.95长丰县66.018.29肥东县88.7711.15肥西县77.079.68庐江县100.0712.56巢湖市(含巢开区)79.229.95到2017年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达到796.5万人,
2、被很多人小看的城市,你了解合肥吗?
题主说合肥的实力超过了很多更出名的城市,这话没错。不过逃荒时主要是皖北一带的人口输出,并不是合肥,合肥以前在省会当中虽然实力偏弱,在大家眼中跟南昌、石家庄这类城市差不多。但安徽也是省会独大型省份,因此合肥是安徽当时唯一一个人口输入型城市,当然即使是人口输入,合肥也仅仅是一个欠发达城市。现在看起来毗邻长三角是一种优势,可当时长三角处于发展初期,毗邻江浙沪就成了劣势,因为真正的中高端人才和创业资金都流向了长三角,合肥的竞争力显得苍白无力,只能依靠传统行业吸引基础人才,
不过随着长三角核心区域的饱和,随着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安徽的地理位置变得更加有优势,不仅对接了长三角的发展,也成为衔接东部沿海与华中的纽带。当然对于未来看好的关键点,并不是被划入扩容版的长三角,也不是过去十年的所依仗的房地产及传统行业,而是对于未来的产业布局,合肥是著名科教中心,近些年来因科研地位而吸引了很多科技企业在此驻扎。
而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合肥把握住了朝阳产业——新能源汽车,造车不仅仅是GDP贡献大户,未来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取代传统汽车之时,合肥的竞争力将再度升华。关键是科技与新能源汽车的关联有很多,这对于合肥的科教立足与造车创新是无缝衔接,尽管合肥去年才刚刚跻身万亿俱乐部,但我认为合肥比长沙、济南、西安在经济层面更具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