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在唐都长安。武则天也犹豫不定,于是唐高宗的棺椁在洛阳放了五个多月,都没有下葬,武则天虽然建都洛阳,但是曾经是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死后葬在唐朝的埋葬地是天经地义的事,武则天在洛阳建造了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建造了天堂、明堂和万象神宫。
1、武则天在位多少年?是在位15年,还是在位21年?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也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皇之一。唐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在唐都长安,她14岁入皇宫为才人。她26岁入感业寺为尼姑,她30岁二进宫,拜为昭仪。她32岁时被高宗立为皇后,当了28年,后期辅佐高宗,参与朝政,她当皇太后6年,大周女皇15年,在这21年期间,她是真正意义上的独揽大权。
2、女皇武则天称洛阳为神都,她死后为什么不埋在洛阳?
武则天是非常喜欢洛阳的,因为长安是李唐的大本营,政治中心由长安改到洛阳,有着重要的意义,武则天在洛阳建造了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建造了天堂、明堂和万象神宫。据记载,当时的明堂高80多米,比现在故宫太和殿的两部还多,要知道当年唐代的建筑比后世恢宏壮阔多了,现存世界上最大的传统木建筑是日本奈良的东大寺金堂,是当时仿照唐朝的缩微山寨版,但已经比明清时代的皇宫大不少,而正版的唐代宫室,可知而知,是多么美轮美奂,富丽堂皇,
武则天把洛阳称为神都,打造成了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国际大都市,一时间,长安城冷落了不少。但是当年唐高宗病重时,留下遗言要回长安安葬,武则天也犹豫不定,于是唐高宗的棺椁在洛阳放了五个多月,都没有下葬。这时,新科进士陈子昂刚当上官,迎合武则天的意思,上了一个奏折,打破唐朝皇帝在长安埋葬的先例,建议把唐高宗改葬洛阳,这就是著名的《谏灵驾入京书》,
武则天看了,虽然对陈子昂印象分有所加成,但是考虑到当时病危的高宗曾经说过:“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这样的话,还是把高宗葬在了长安,这就是至今没有被发掘过的乾陵。其实,武则天的归宿,也就在这一刻决定了,虽然她化唐为周,但政权最终还是交到了李唐的手中,到了晚年,神龙宫变之后,武则天缠绵病榻之上,已经处于软禁的状态。
她根本不可能再自己做决定了,好在继位者是她的亲儿子李显,从道德上来讲,儿子不能处治母亲,换其他的关系,政变后的君主,早就有更悲惨的下场了。但武则天已经无法发号施令,她死后,也只能以皇帝母亲的身份和唐高宗合葬,于是她也葬入了乾陵,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帝合葬墓。说实话,她就算不想葬在长安,此时也由不得她了,只能由她的儿子,从传统规矩出发,
3、武则天死后为什么不埋在陪都洛阳,而要选择京师附近的乾陵埋葬?
关中是唐朝的埋葬地,你这样一个西人的马仔居然这点知识都没有。武则天虽然建都洛阳,但是曾经是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死后葬在唐朝的埋葬地是天经地义的事,关中作为唐朝的埋葬地,难道不允许武则天葬在那里吗?或者说难道关中不是唐朝的埋葬地(乱坟岗吗)?另外,西安不仅曾经是唐代的陪都,而且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陪都,不仅陪都朝代多、陪都时间长,而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跨越三千年的陪都。
请看以下分析:西安三千年陪都史浅析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地处华夏中心位置的河洛地区,成为早期文明的主要发源于地,广义上讲,该地区涵盖了豫西和晋南等广大地区,经过长期考古发掘,已经在洛阳发现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都城遗址,这印证了司马迁“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说法。商朝末期,位于当时西部边陲的周逐渐崛起,最后,周武王伐纣取胜,在返回周地时路过洛阳,
据“周本纪”记载,武王说洛河伊河边是夏人建都之地,这里地理位置好,易于控制四方,故打算在此建立都城。武王去逝后,为完成武王遗愿,成王派周公到伊、洛河畔进行测量占卜,在洛阳建成了新都洛邑,并置九鼎于洛邑,新都洛邑的建成,西周开始迁都于洛阳,置最精锐的京城护卫军东八师于洛邑,以护卫新都,此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也先后在洛阳,使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十三朝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