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683年十二月在洛阳驾崩后,武则天便在洛阳大显身手。即使如此,武则天由于个人喜好,把行政办公中心放在洛阳,对于吐蕃的不断坐大,进而失去对丝绸之路控制,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阳待过64年,算上武则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个,含武则天葬在长安,一个在菏泽,一个在偃师,没有一个在洛阳。
1、唐朝的中心是在西安还是洛阳?
大唐289年,算上武周皇上在洛阳待过64年,算上武则天一共二十一帝,十九个,含武则天葬在长安,一个在菏泽,一个在偃师,没有一个在洛阳。现如今也没谁把自家故人葬到别家地盘上吧!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西安明德门遗址五个门道,大明宫丹凤门五个门道,吹上天的应天门三个门道,明德门东南有天坛遗址,洛阳有天坛地坛社稷坛宗庙吗?唐宗庙遗址在现西安碑林北边。
2、西周为什么准备建都洛阳,洛阳好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查到有这么一段记载,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建造洛阳,如下:初武王作邑于镐京,谓之宗周,是为西都。将营成周,居于洛邑,而未果,至是王欲如武王之志定鼎于郏鄏,卜曰:“传世三十,历年七百。”二月,使召公先相宅,三月,周公至洛,兴工营筑,谓之王城,是为东都。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也,”周公又营成周。
3、武则天为什么要在洛阳建都,而不在西安?
李世民才人,做李治皇后,咋说咋别扭!当时,李渊的几个弟弟还在,李世民的同辈人更多,这些人多在长安,武则天承受的精神压力不算小。以残忍手段制裁了王皇后与萧淑妃后,经常做噩梦,从个人情况看。武则天真是不愿在长安多呆,从自己攫取权利上讲,她希望摆脱李唐老臣,培植自己新人。李治683年十二月在洛阳驾崩后,武则天便在洛阳大显身手,
但她很聪明,只是说洛阳是神都,长安依然是京师。终武则天独立统治的二十一年(684——705),长安,一直是京师,国家首都,都在长安,对于控制西域有极为重要作用。即使如此,武则天由于个人喜好,把行政办公中心放在洛阳,对于吐蕃的不断坐大,进而失去对丝绸之路控制,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不可饶恕的是,她为了自己利益,无辜诛杀或贬谪了大批忠于唐廷的军事将领例如程务挺,裴行俭及王皇后亲属王方翼等等,这对稳定边疆极为不利。
后来的东突厥就不承认她的统治的合法性,如果她再明显降低京师长安地位,情况可能更差。历史证明:如果长安,与洛阳分两个军事集团,长安总是压着洛阳,征服洛阳是秦始皇东出运兵取胜重要标志。也是李世民)最终选择发动玄武门之变,而没有选择去洛阳任职的历史考虑,五王政变,推翻武则天统治,李显回京师执政。中唐以后,东都一直有留守,
4、唐以后为何天下中心的洛阳会从帝都沦落为普通地级市?
你提这个问题,一看就是在地域黑。北宋洛阳是西京,北宋王朝的太庙,祭天地坛,和宋陵都在洛阳,是与开封双都并用,元,洛阳是大督察院,明朝是伊王府,福王府统管七省,包括阵陕西在内,大清是河南府,民国北洋直录府,吴佩孚统管十一省也有陕西,南京政府时,洛阳仍是河南府,1932年中华民国首都一年,后定为行都,建国前洛阳地位一直比西高百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