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洛阳急需的,大家想想郑州航空港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没有大规模用工需求的企业是无法带动区域经济的(个人觉得最好是十万用工数量的企业最好)。作为一个湖北人的我,今天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首先这两个城市可以说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是楚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而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长阳人是中国最早发现的远古人类之一中华民族的母亲螺祖;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军事要冲,“川鄂咽喉”,楚之西塞,巴楚咽喉之地“蜀道三千,峡路一线”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长坂坡古遗址。
1、洛阳怎么样才能留住人才,增加外来人口,成为河南的第二大城市?
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洛阳这些年的发展确实慢了很多(个人觉得将近有10年左右),之前也回答过很多关于洛阳经济发展的问题,至于洛阳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和增加外来人口个人觉得要做好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洛阳目前现状除去国家级的人才外,我认为洛阳能做的是留住自己高校培养的人才更为重要和紧迫,据2017年数据显示,2017年洛阳市全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7所,在校生14.5万人,每年的毕业生在4万左右,如果洛阳每年能够留下一半也就是2万左右的高校毕业生那么就很不错了。
根据《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毕业生在洛阳就业共有462人占所有毕业生总人数的5%,其中占据在河南省就业总人数(在河南省就业人数为1228人)的37.62%;可以看出虽然说毕业生在河南省的整体就业率不高是事实,但是在河南省内就业率来看洛阳市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为什么毕业生留在洛阳的人数这么低?原因只有一个,好企业少,待遇低。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洛阳共有上市公司11家,加上本身洛阳就属于传统重工业城市,工业转型升级慢对于技术人员的需求不足导致没有足够的岗位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是根本,如何留住人才?增加人口?我的观点一直是想要留住人才必须有几个指标,第一、好的就业机会(好的企业);第二、好的居住环境(包括房价等因素);第三、良好的教育环境;目前个人觉得洛阳要留住人才至少要做到其中的两项才有可能。
首先,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洛阳急需的,大家想想郑州航空港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没有大规模用工需求的企业是无法带动区域经济的(个人觉得最好是十万用工数量的企业最好)。好消息是银隆新能源已经开工,但是一个还不够,还需要几个甚至十几个类似于格力、银隆这样的企业入驻,个人建议在电子通信行业下功夫(洛阳已经好多年没有大企业入驻了感觉),
其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服务业。大家都知道第三产业中对于经济拉动最明显的产业就是旅游产业,洛阳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利用,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必然会出现一大批的市场需求,比如:餐饮、住宿等,而服务产业是最能解决就业和留住人口的产业,相信是很多大学生愿意从事这方面的,最后,放开落户条件限制并进行人才补贴和稳定房价。
要知道如今郑州的人才引进政策中,对于2017年1月1日毕业的全日制本科生都具有一定金额的生活补贴,洛阳是不是也出台类似的政策呢?当然房价也必须进行稳定,洛阳房价虽然目前不算太高,但是已经经历将近2年的增长,稳定房价不仅仅是稳定经济更是稳定了租房市场,要知道好多毕业生和外来人口都是以租房为主的,房租成本是很大的一笔开支,
2、为何洛阳仅是一个三线城市?
洛阳的价值不在于今天,而是因为历史!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没能把洛阳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名城,往事如烟,只存在于回忆里。洛阳的经济实力排在了全国五十开外,2017年的GDP只有4300亿,跟二线城市的佛山、南通、合肥、济南、常州、泉州、大连相比还是差距不少,可于福州、昆明、石家庄、保定、中山、兰州等具有经济地位或省会城市重要性却也无法相比。
但在三线城市中也有不少城市相比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珠海、镇江、三亚、西宁等城市也在三线其中,洛阳要向这些城市学习。同洛阳经济地位基本相当的中部地区还包括芜湖、岳阳、南阳、许昌、衡阳等地,三线城市的路上还是挺有伴的,却不是一个人在孤独的走,从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趋势看,洛阳要同郑州、开封一起参与到中部城市群的竞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