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点燃朝霞的人》上映。从卫星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南京主城区和马鞍山市区之间的建筑很密集,很有连成一片的趋势,规划中的马鞍山地铁计划将与南京地铁及芜湖轨道交通连网,并且正在进行上报审批,在马鞍山太白楼,建有江泽民亲题馆名的“林散之艺术馆”。
1、马鞍山的人口有多少?
数据显示,2019年末马鞍山全市常住人口236.1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同比增长1.03%,比2010年马鞍山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已考虑区划调整因素)增加15.8万人年均增加1.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7%。城镇人口占比近七成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6.1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63.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1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88%。
同2018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上升0.87个百分点,分县区来看,和县常住人口最多,为48.8万人,其后是当涂县48万人、花山区45.8万人、含山县39.9万人、雨山区34.3万人,博望区常住人口最少,为19.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12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81%;女性116.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19%,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2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32.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77%;15—64岁人口16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8.99%;65岁及以上人口4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24%,值得一提的是,与2018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20个百分点,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人,表明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正持续加深。
2、马鞍山与南京的关系如何呢?
马鞍山和滁州可以说地理位置最有意思的两座城市了,和两座省会城市接壤,并且都是受邻省省会城市影响颇深的城市,同属南京都市圈即可见一斑,从卫星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南京主城区和马鞍山市区之间的建筑很密集,很有连成一片的趋势,规划中的马鞍山地铁计划将与南京地铁及芜湖轨道交通连网,并且正在进行上报审批。古代马鞍山地区可以说是南京门户,隋朝灭南陈之战就是先从采石矶登陆然后占领南陈首都健康(今南京),元末朱元璋大军也是先攻克采石矶然后占领集庆(今南京),马鞍山地区对南京的重要程度怎么说都不过分,
3、马鞍山有哪些名人明星?
马鞍山自古就是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早在六朝时期,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看了以上不少回答都是当代的娱乐明星,今天咱就说说马鞍山那些真正的名人和明星!!名人之古代篇周兴嗣,姑孰人(今安徽当涂),《千字文》作者,《千字文》流传1400多年,涵盖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个人修养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部优秀的小百科,一部浓缩的文化史。
《千字文》是帮孩子构建多维知识,启蒙和提高“软实力”的最佳读物,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张籍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韩愈的大弟子,但是却非常推崇唐代的大诗人杜甫,相传张籍为了写好自己的诗歌作品,就把杜甫的名诗抄下来烧掉,放在瓶子里碾成灰拌上蜂蜜,一天吃三勺。朋友们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我吃了杜甫的诗以后,就能写出和他一样好的诗了”,很明显这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也表明了张籍这个人很有意思,同时也表明了杜甫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郭祥正:北宋诗坛主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