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编制分为三种,公务员,事业编,无编制人员。和乡镇人民政府一样,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中,有公务员,有事业编制人员,他们都有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也都由城市下属的区政府或直接由市政府负担工资福利待遇,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事业编制无法当镇长等更高级别职务。
1、街道办事处的事业编怎么样?
本人事业编正式在编人员,这个问题可以以身做法来回答。街道编制分为三种,公务员,事业编,无编制人员,公务员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上升渠道可以为副镇长,街道党委成员(组织、宣传委员等),镇长,镇党委书记,做的好可以进入市里的单位,也可以通过选调考试进入市里单位。工资待遇有车补,精神文明奖,事业编是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进入,编制主要分为两种,管理岗,专业技术岗。
管理岗跟专业技术岗基本上升渠道一样,都是分层级的(例如管理9级,专业技术9级),在单位里从事工作基本是一样的,但是专业技术岗相对工资涨的更快(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职称可以通过考试或者评选(本人农学硕士毕业,所在地区三年直接评中级岗),事业编制无法当镇长等更高级别职务。说白了事业编制主要是辅助公务员人员工作,但是在单位里跟公务员工作是一样的,除了车补没有工资待遇基本跟公务员差不多(专业技术中级职称比公务员正科级工资能高一点),
2、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由县级拔款,没有编制,属于事业人员吗?
我来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街道社区,实际上是只在城市的市区范围内设立的机构,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1、街道。所谓的街道,全称是街道办事处,一般简称为街道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明确规定:“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个街道,管理机构为街道办事处,作为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派出机关。
”也就是说:街道办事处是我国的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其辖区为街道,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基层行政管理工作,是城区相当于农村乡镇人民政府层次的最低一级行政机关,在实际工作中,街道办事处与乡镇政府的职权大同小异,是城市区域中最低一级的党政机关。绝大多数街道办事处的机构规格是科级建制,但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在省级直辖市的市辖区为地厅级,或者副省级城市的市辖区为副地厅级时,有一些城市的街道办事处的机构规格为正县级或副县级,
总之,街道办事处还是有一些特殊性的,但都是正正规规的城市基层党政机关或行政机关。街道办事处的正式下属机构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因此,和乡镇人民政府一样,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中,有公务员,有事业编制人员,他们都有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也都由城市下属的区政府或直接由市政府负担工资福利待遇,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另外,做为乡镇一级的政府机关,也会根据工作需要,招聘一些临时工、合同工甚至是劳务招聘工,负责一些相关的工作,这些人员肯定是都没有正规的机关、事业编制,本质上都属于计划内用工。说到底:判断一个在党政机关工作的人员的身份属性,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就是有没有正式编制,有编制的,都是体制内工作人员;没有编制的,一律都是敲边鼓、打杂的计划外用工。
至于说其工资福利待遇由哪里拨付或者负担,其实是次要问题,一点儿都不重要,更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换个角度讲:在党政机关上班挣工资的人,并不见得都是具有正式编制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在各种非正式的编制外用工形式大行其道的当下,这一点尤其关键,2、社区。所谓的社区,正式的官方称呼是居民委员会,一般简称为居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定位是: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必须接受市或市辖区政府及其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居民委员会要协助市、市辖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通俗地说:居民委员会仅仅只是街道办事处下属的相当于村委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