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外国人评价中国历史,得看待他们怎样去写中国史。因为湖北人陈友谅给朱元璋造成了足够的麻烦,以至于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在湖北杀戮很重,痛恨湖北人给陈友谅的支持,)然后从支持他的江西移民湖北填充人口改变湖北的人口结构,到了明末左良玉和张献忠在湖北大战一场几乎让湖北十室九空,只剩下靠近中原的湖北北部还有不少人口,这些人口也是躲战乱藏在山里生存下来的。
1、外地人都怎么评价山东人?
对于山东人说句老实话,我很少接触,但是也有一次到山东出差的经历,对山东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体上山东人热情大方,豪爽而有礼貌,不愧为礼仪之邦这个称号,以前没有微信的时候,有几个山东的QQ好友,无论是他们的谈吐,见识、对人处事的态度都让我记忆犹新。我第一次去山东是在2001年的冬天,那时我是从重庆坐飞机,到了济南机场,下飞机以后,是当时我们在山东的公司的车子来机场接我们,目的地是淄博市的淄川区,
由于是冬天,对于从重庆第一次去山东感觉气候太冷,几乎没有机会出门,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吃饭,在宾馆,对于淄川区什么样,当地人们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如何,没有太多的印象,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当地山东的朋友和饭店服务员。但由于我这个人不善于交际,也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是看见他们工作的尽头,服务的水准,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没有去山东之前,很多朋友告诉我,山东人喝酒很厉害,这次去了要准备好大醉几回的思想准备。但正好我的酒量是比较差的,二两酒下去非醉不可,但到了山东以后,由于我们的合作方是当地供销社的领导。在2001年那个时候,各地喝酒的习惯都是没有怎么改变的,山东也不例外,当晚,淄川区供销社的主要领导为我接风,我想今晚可能是不醉不归了。
到了酒店以后,在当地同事的陪同下,进入酒店包间,山东人对宾客入座的安排比较讲究,我被推到了主宾位,酒席开始,主人开始发话了,按照山东的习惯,入座以后都要先干三杯,而且他们都不是用酒杯喝酒,而是用小碗一样的杯子喝酒。看到这阵势我已经心虚了,但是令我我没有想到的,第一杯酒倒满以后,主陪发话了,说之前对我的情况已经了解,不胜酒力,所以建议我用小酒杯,以一杯为限他们喝一碗,我喝一口,表示一下意思就行了。
听到这话,我心中包袱彻底放开,这是我对山东人豪放性格的第一次体验,就这样他们用大碗喝,我用小杯喝,他们喝一碗,我喝一口,我也最终还是感觉受不了,下桌时已是满脸通红,处于似醉非醉的境地。几个山东大汉看到我这样,在以后的几天就不要我再喝酒了,他们喝酒我喝豆浆,而山东的豆浆和豆腐,也是比较好吃的,每天饭菜之中都有我比较喜欢吃的豆腐干和豆浆。
俗话说,酒品看人品,从喝酒过程中,我看到了山东的人热情大方和豪放,同时也看出他们在豪放之中不乏细心周到和个性化的服务,山东人的待客之道中,既体现热情、好客、周到和与时俱进,在客人到达之前就将客人的情况,包括喝酒的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制定个性化的接待方案,所以我这次山东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是从下飞机到上飞机,在这个过程中,山东人表现出的细节,让我终身难忘,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是我对这段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2、外国人是怎样评价中国历史的?
要说外国人评价中国历史,得看待他们怎样去写中国史,对于这个话题国外历史学家意见不一,有的是夸大,又的是过于偏见对中国史刻意贬低。毕竟不是咱们去看待自己的历史,所以相对外人来言,难免就有夸大自己而贬低别人行为,谁都有自私一面,都会以个人主义看待外面事务,国家之间也不例外,就拿韩国来说吧!韩国主要是在历史地图上做得手脚比较大,总把中国辉煌的古代史和自己粘在一块,明明就没有,却说成有,把自己的疆域说得比全盛时期的蒙古帝国还要大,甚至一度到欧非两洲,吹得有点太过了,总想试图在唐朝和元朝,清朝这样大疆域王朝喝点羹,过份的是把江南和山东都划给自己了。
对于韩国而言无非就是有一个高句丽吗?在隋唐之间拥有一些松花江地区,可是被韩国吹大了,进行炒作,故意夸大,说他们拥有外蒙甚至和新疆,都比唐朝还要大,唐朝这么大领土,是他们占领了韩国,为此还拍了一部电视剧,唐太宗被打瞎了一个眼睛,在过去,确实隋唐对付高句丽很棘手,可是也不可能荒唐到这个地步,韩国染指唐朝同时又染指最大帝国元朝,他们仍把自己画的很大,大得明显,一度想把成吉思汗的国籍纳入自己家,所以韩国有窃取他国文化的嫌疑,总把一些不沾边的历史用模糊的古代神话来提高自己,前几年韩国还不是想将孙花果山纳入自己国藉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