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3000多年的辉煌历史,我做为一个年近不惑的南阳土著感到非常自豪,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如此灿烂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南阳近几年已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朝着建设高质量的大城市目标迈进,南阳的未来一定会更好。光知道弄一些无稽之谈否定南阳郡郡名与郡治互指,否定诸葛亮亲口说的“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不是当时的南阳城。
1、南阳有什么有名的典故?
这个问题可难不住我,南阳是我亲爱的家乡,在这里发生的历史典故我是如数家珍,今天就挑几个知名的给你好好说一说:三顾茅庐(三国时期)这个典故最有名,出自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记载,东汉末年,刘备听说隐居南阳卧龙岗的诸葛亮很有才能,便恭恭敬敬地亲自去寻访,刘备带领义弟关羽、张飞前后去诸葛亮隐居地卧龙岗茅庐三次,头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离开卧龙岗辅佐刘备,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被后世称为“智圣”。
望梅止渴(三国时期)这个典故也出自三国时期,是曹操在攻打宛城(今南阳)时,带兵走到方城县博望镇,兵士口渴难当,曹操此时急中生智,在马上扬鞭一指,口中说道:“前面有梅林,可到那里摘梅子吃,”士兵急行,口有涎水,顿时不觉得口渴。这就是“望梅止渴”典故的出处,杯弓蛇影(晋朝)相传在晋朝时候,南阳新野人乐广在家里请朋友喝酒。
那位朋友高兴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时,突然看到酒杯里有条小蛇,但是已经把酒喝进肚子里了,他感到十分厌恶,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回家便病倒了。后来乐广观察到朋友在杯中看到的小蛇不过是弓倒影在杯的影子罢了,帮助那位朋友弄清了真相,消除了疑虑和恐惧,朋友的病自然也就好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公元1045年,范仲淹因参与庆历新政夭折而被贬至南阳邓州任知州。
在邓州,他创建了花洲书院,执经讲学,以文会友,与民同乐,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九月,他的挚友滕子京派人请他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欣然挥笔,一气呵成,写成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下历代文人志士所传颂,总结:南阳自夏朝建城至,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与南阳有关的成语典故有100多处,出自南阳的汉光武帝刘秀有关的典故已数不胜数,以上只是脍炙人口的几个,篇幅所限,不再赘述,朋友们可在评论区补充。
2、南阳有多少年的历史?
南阳,我亲爱的家乡,是国务院评选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中耀眼的一颗星辰,南阳的历史得从远古说起:一、“南召猿人”的诞生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远古时期,著名的“南召猿人”就在南阳母亲河——白河上游生活,与北京山顶洞人处于同一个时代,现在的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
直至后来五、六千年前,出现了村落,至夏朝初建立了初级城市。二、“南阳”地名的由来“南阳”地名的由来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占领丹阳、宛邑之后,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设立了“南阳郡”,此时的“南阳郡”是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名满天下,手工业、冶铁业和铸铜业特别发达,成为全国有名的冶铁中心,南阳这个名称从那时开始沿用至今,
三、“南阳”的历史轨迹南阳自从战国时名扬天下之后,到了汉朝更加繁荣,特别是到东汉初,成为了陪都,仅次于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诞生了开国皇帝刘秀、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唐朝时,南阳农业、工商业发达,闻名华夏大地,唐朝诗仙李白一首《南都行》描写的最为形象,到了清康熙年间,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和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商贾云集,是名副其实的豫西南经济中心,
到了现代,南阳撤地设市,下辖13个县区,成为全国最具潜力的城市前100名。总结:南阳3000多年的辉煌历史,我做为一个年近不惑的南阳土著感到非常自豪,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如此灿烂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南阳近几年已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朝着建设高质量的大城市目标迈进,南阳的未来一定会更好!我是宛都说事儿,80后南阳土著,说南阳人感兴趣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