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塘坝王氏家族(含周边遂宁、安岳、大足、铜梁、合川的部份王氏)的字辈。据去年在绵阳市档案馆发现珍藏的清嘉庆年编写的《庐江郡墓誌》记载,西充县的何姓先祖何本根于北宋初年(公元960年前后)从山西省太原府交城县白相村(现山西省交城县洪相乡洪相村)迁入西充县东太乡响堂堡村。
1、南充的“胡”姓是哪里迁来的?有哪些历史考证?
胡氏源流胡氏祖籍系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头大邱,后迁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福田乡崇兴里高阳坝柚木园虽府县乡时能悉其详,而年代墓由考稽,支派亦俱荒渺,迨永宁公入赘高姓,其名始传族后。故谨以永宁公为入楚始祖,胡氏世传派序永良廷来可学宏长登应芳定显隆振绍家声启景泰观光羽赞在鸿通峻志克传维树德名贤作述必兴宗寅承培毓斯真士际会一元锡庆同仪陇县举人前任重庆府壁山县教谕李菁撰编后语本谱书倡议于1988年仲春,完成于1992年初春。
为时四载,多因断谱,“芳、定、显、隆、振、绍”六代以下,搜集此六代各世系资料非易,幸得力在乡(永兴场)隆振裔孙不辞辛劳人苦,任劳任怨,走访各房世系,遍及仪(陇)、蓬(安)、营(山)、南(充)、巴(中)各地,寻抄六代资料完成初稿,分批寄台,后因两地(仪陇——台湾)相距千万里,全由邮信传遁,往返查证资料费时费事,局限于人力、物力、财力,谱笔误或遗漏,是所难免,希我族人各自寻根更正,补入并请遵照《胡氏世传派序》取名(兼用别号),瞭如眉列,亲疏易辨矣,谱书在台印制,免费赠送谱内族人,可视为传家之宝,永存持用以示敬祖不忘本也,
2、你的先辈是从哪里迁入四川的?
湖广填川时,大多数迁徙到四川的人,必须先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集合,然后再由官府登记分配,就像是一个移民中转站,所以,大多数的川人都以为祖上来自麻城孝感,其实未必!历史上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说!潼南塘坝王氏家族(含周边遂宁、安岳、大足、铜梁、合川的部份王氏)的字辈:一仲国正大,文学启洪先;祖宗维泽裔,永世胤朝元。
自1744年始修入川族谱,一仲两辈实未入川,因当时各方面条件简陋,况且文化有限,所修族谱甚简,再则年久失修、族谱残缺,曾误传是“三槐堂王氏”,而2015年重修族谱时经专业小组人员去鄂湘赣实地走访查谱考证,核实属“庐陵太原王氏-赣湘王氏”。祖居太原,唐僖宗中和年间(约在公元883年)从山西太原经蜀入赣,初居庐陵(今江西吉安),
后代某支在“江西填湖广”时西迁湖南邵阳,清康熙癸未年(公元1730年),二十七世祖国玺、国铭、国琏及堂兄弟国治从湖南宝庆邵阳仁凤都经湖北麻城孝感徒居入川,国玺、国铭、国琏落业于潼川府遂宁下安里(即今重庆潼南塘坝),鼎足而居,后代人丁繁茂,在川渝开枝散叶,有迁居于云贵湘鄂粤赣皖者;国治落业于安岳龙台。重庆湖广会馆有族谱可查,
3、西充“何”姓是哪里迁来的?
据去年在绵阳市档案馆发现珍藏的清嘉庆年编写的《庐江郡墓誌》记载,西充县的何姓先祖何本根于北宋初年(公元960年前后)从山西省太原府交城县白相村(现山西省交城县洪相乡洪相村)迁入西充县东太乡响堂堡村。大量资料表明,其后人除分布在东太乡本土外,还有金泉、太平、仙林、凤和乡太保山村、高院镇佛华山村、同徳乡龙台寺盐井坝、小神垭村、盐亭县金鸡镇皇城沟、高灯观音堂、射洪县仁和赵角滩、曹碑共石嘴、南充嘉陵区的金宝乡、龙泉乡、太和乡,桃园乡等地,从此可以确定何本根应该是西充何姓的始袓,
4、最我姓曾,据说是从湖北麻城孝感一带填川到四川南充。有没有知道线索的曾氏宗亲?
题主既然已经知道相关信息,那么首先可以到相应地方追寻,麻城孝感乡是八大移民传说地之一,近年来,麻城市利用这一资源,大力发展寻根旅游文化,兴建了麻城孝感乡文化园,其中之一即有谱堂,里面藏有很多家谱,所以建议如果有可能自己亲自去看看。同时,麻城市也与中国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社等创建“炎黄寻根网”网站,只是虽然已经建成,但并不完备,不过可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