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对于普通百姓来它就是置顶的工资,无论交不交保险,它都算是很高的工资。从普通县道省会城市的开发区,企业多,财政能力比县里要好,工资普遍会上涨一截,保底多一千块钱,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人事、纪检等机构,负责统筹管理管委会各项事务,有公务员,有事业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部门和职责基本上都有。
1、去开发区或高新区管委会的事业编怎么样?
建议考虑去。省会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或高新区管委会,实际上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委会第一书记一般由市领导兼任,管委会书记和主任由开发区所在属地的县区委书记和县区长兼任,相关副职部分由属地领导兼任,部分为专职人员,共同推进管委会机构运转,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人事、纪检等机构,负责统筹管理管委会各项事务,有公务员,有事业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部门和职责基本上都有。
管委会有好有不好,好处是级别相对高,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一般要求都是副厅级,做的好的,上面重视,像省会城市的开发区不少甚至高配正厅,平台比你在县里高,容易晋升。而且从普通县道省会城市的开发区,企业多,财政能力比县里要好,工资普遍会上涨一截,保底多一千块钱,加上省会城市的便利性及信息资源等方面优势,从县里能够有机会调动到这样的单位,肯定是好事,建议不要放过。
2、烟台算几线城市?月收入8000左右在烟台是个什么水平?
谢邀请,烟台这个城市是个神奇之城,说他是一线城市也行,二线也可,四线也不过分,他即有一线城市的繁华,也有四线城市落后的东西,总体来说用一四线来形容,算是恰当不过了吧。至于工资吗?八千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它就是置顶的工资,无论交不交保险,它都算是很高的工资,目前来说普通百姓不加班加点来,很难达到这一水平。
3、考进开发区事业单位没有编制,在区内工作享受事业待遇,有必要去吗?
去年,本地经开区下属的事业单位——信息中心招聘一名工作人员,有个兄弟报名通过笔试面试后录取了,入职后,和经开区签订了三年合同,到期考核合格后可以续签。他们中心加上兄弟一共9个人,只有四个有事业编制,一个主任,两个副主任,一个科员,其余和兄弟一样都是聘用人员,享受在编人员80%左右的待遇,由财政兜底列入年度预算,
兄弟的日常工资待遇和在编人员差不多,社保方面五险两金都有,其他诸如餐补、工会福利等一视同仁,没有区别。唯一有差距的是年终绩效,在编人员可以拿到18000到25000之间,他们最多只能拿七八千,还有因为工资收入不同,公积金、职业年金的缴费额度也不同,诸如此类的收入差合算起来一年比在编人员少一到两万。看起来有点吃亏,不过其实比本地区其他地方的事业单位工资待遇要高,因为经开区的工资待遇计划单列,普遍比同级单位高出30%,兄弟作为合同制聘用人员,一年可以拿到将近10万,这个收入几乎是本地正科级事业单位的待遇,由此可见经开区的收入优渥,
据说,为了招徕人才,经开区下一步拟高薪招录聘用制人员,年薪在20-30万之间,高附加值的尖端人才,年薪可以达到50万,并提供各种保障。以后常规的工作人员也将实行年薪制,不再给编制,工资待遇参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上浮30-50%核发,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经开区建设,类似的模式在全国很多地方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已经非常普及。
换言之,现在不少地方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招人基本上都不会再给编制,而统一采用聘用制方式来管理,拿高薪定年薪,一方面有利于经开区、高新区招聘人才,不再受机构、编制等政策限制,人才引进方式更能动、自由;另一方面也是寄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经开区建设,这种操作方式类似于国企。只要是通过正式考试考进的,都是正式工,其工资待遇保底是参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标准核发,很多比在编人员都高,
录用后,只要工作拿得起,自己不犯错误,合同到期可以续签,也就是说可以一直干下去,稳定性、保障性还是不错的。以后类似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将面临改革,弱化行政力量,采用更灵活的机构运营方式应该是大势所趋,这意味着,以后在类似机构聘用人员将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而不受编制等条件的限制,基于工资待遇等各方面条件,有机会进入开发区,在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