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文物数量上面来进行对比,自然这就需要去看到两个省历史博物馆的数据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约有170万件文物,64件禁止出境文物里面有3件,一级文物1709件,河南博物院文物14万件,一级文物580件,64件禁止出境文物1件,加上洛阳博物馆,46万余件文物,一级文物508件,禁止出境的0件,一定程度上讲,文物数量还是陕西要多一些。
1、作为中国第一文物大省的河南,共出土过多少顶级文物?
河南是当之无愧的文物大省,然而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现藏于河南省的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文物只有四件,分别是:(文物名类型时代出土地点出土时间现藏地点)淅川出土铜禁青铜器春秋河南省淅川县1978年河南博物院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青铜器春秋中期河南省新郑1923年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陶瓷北齐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1971年河南博物院夏七孔玉刀玉器夏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1975年洛阳博物馆究其原因,河南之出土文物,相当一部分乃是国之重器,其所承载的历史,已经远远超出其省界,更多是代表整个中国,所以会优先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样的全国性博物馆。
另外一些出土较早的重要文物,则因为种种原因流失于境外,甚为可惜,以下是国内其他省份所收藏的出土于河南的禁止出国展出文物: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陶器新石器时代河南省临汝县197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青铜器商河南省安阳193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嵌绿松石象牙杯其它商河南省安阳市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杂项战国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战国墓出土195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禁止出国文物目录中还有不少未标注出土地点的项目,比如传世书画、陶瓷等,其中很多也都有河南有关,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2、有哪些禁止出国展示的文物,它们为何如此受到重视?
我国于2002年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规定64件(组)一级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下面就挑几件来简单介绍一下。战国水晶杯1990年10月,杭州文物考古所在杭州市半山区石桥乡,发现编号为90-1战国土墩墓一座,考古人员在发掘半山石塘战国一号墓时,一只水晶素光杯从这座战国土墩墓里现世。
杯身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们使用的玻璃杯。杯身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无纹饰,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这件玻璃杯曾一度被怀疑为造假或是盗墓贼留下的,但经过现代科技的鉴定发现它确实是战国时期文物。
按当时的技术能做出这样一个杯子,简直是巧夺天工啊!现在收藏于杭州博物馆,西周晋侯苏钟又名晋侯稣(sū)钟,因随葬于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第七代晋侯稣的墓中而得名。此钟共16件,其中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收回入藏,其余两件在清理发掘晋侯墓地8号墓时出土,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
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这种在铸造好的青铜器上刻凿铭文的方法,在西周十分罕见。铭文叙述了周王三十三年,周王亲征东国、南国,晋侯稣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在史籍中却无从查考,而这套编钟的出土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是极为重要的。此外铭文中多种记时历日对西周的断代研究也有非常重要价值,晋侯稣钟14枚藏于上海博物馆,2枚藏于山西博物院。
铜奔马1969年,铜奔马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一经问世便惊艳四座,它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铜奔马躯体壮实,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还特别表现出了河西特种良马经过训练后的“对侧步”特征,1983年,铜奔马的形象被确定为我国的旅游标志,是丝路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