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的寺庙有很多,但最有名气的是坐落在本市西部的赐儿山中的云泉寺。张家口名称的由来也和这里有密切的关系,张家口的发源地是现位于桥西区的堡(bǔ)子里一带,这里的发展是整个张家口逐步繁荣的历史见证,张家口的“口”最初是指东西太平山之间的山口。
1、张家口为什么叫张家口?
张家口的发源地是现位于桥西区的堡(bǔ)子里一带,这里的发展是整个张家口逐步繁荣的历史见证。而张家口名称的由来也和这里有密切的关系,堡子里(亦称下堡),明代时属京师宣府镇(现宣化区(县)),为万全右卫地。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指挥使张文始筑城堡,名张家堡,张家堡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东南各开一门,东曰“永镇门”,南曰“承恩门”。
2、你儿时记忆的张家口是什么样的?
我是在张家口出生、长大的,18岁离开老家来到北京,对家乡儿时的记忆深刻,终身不忘,冬天天气好冷,好像比现在冷得多,穿皮袄,羊毛的,毛在里面,还有毡子、毡帽这些东西现在都没有了;冬天冻脚是常事,手也冻过;玻璃窗户上的冰花很漂亮,早晨起床很痛苦,太冷了。夏天自然是很凉快的,后来经常选择夏天回老家,享受夏日的凉爽,
3、张家口最有名气的寺庙在哪里?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出名?
张家口的寺庙有很多,但最有名气的是坐落在本市西部的赐儿山中的云泉寺。它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云泉禅寺的开山祖师是清月和尚(山西榆次人氏)随僧人云游至此,见此山风景甚佳,舍不得离开,就在这里修寺。因山中常常是白云缭绕,而且泉水清澈,长流不息,故名“云泉寺”,整个寺院随山就势而建。
山峰奇丽,亭台楼阁,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形成了山与寺的完美融合。云泉寺共五个平台,分别为山门、天王殿、大悲殿、第四平台是的两侧台阶的正中雕刻着由传印长老题写的:“光寿无量”四个大字,最上面的为大雄宝殿。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之处,赐儿山云泉寺香火持续旺盛。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庙会之际,人门纷纷来这里上香拜佛以求安宁。
4、张家口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
张家口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主要两种说法:第一种:张家口之名始于明代,张家口在明代原属万全右卫,宣德四年(1429年)始筑堡城,为与蒙古通商互市之要镇。因该堡城为指挥张文所筑,故名张家口堡,后改称张家口,第二种:张家口的“口”最初是指东西太平山之间的山口。元朝时,因为内外统一,这个山口只是交通要道,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到了明代,明成祖虽进行几次北征,但未完全征服蒙古,蒙古贵族不断南侵,这个太平山口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山口就变成了具有军事价值的“隘口”。明朝初年叫这个山口为“隘口关”,到了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史料有了“张家口”的记载。从明初到宣德四年,张家口迁来不少移民,据《宣府镇志》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这一带因民户不足,调山西的余丁来补充,
其中张姓人家迁至隘口附近定居,村名定为张家庄。久而久之,隘口被冠以张家二字,称为“张家隘口”,后来又简化为“张家口”,宣德四年(1429年),张文修筑城堡,以张家口作为堡的专称,命名为“张家口堡”。张家口得名在洪武末年到永乐年间,官方正式命名在宣德四年,张家口正式移名为堡名后,居民扩大,人口增多,张家口扩大了范围,成为广大城镇接受的地名。
5、张家口有些地方的口音为什么和大同一样?
这个问题如果要说的话就要好好说说,我国语言学上把大同张家口的地方语言划分到晋语系。晋语系面积很大,大致范围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战国时期韩魏赵三国的辖区开始,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语系,晋语的核心区域在山西,但得益于历史原因,地理原因,文化原因等,山西北部和包头,呼市,张家口人口交流联系密切,民族融合,语言交和,形成比较接近的大包片,张呼片晋语小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