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此提出几个关系处理问题,作为探讨改革抛砖引玉参考。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四所合一,事业),农业服务中心(和推广站一个编制本,但是推广站为县镇双重领导)整合了农机站和水利站以及企业站,应将水体水务、水利设施、灌溉方式、资产运作等这个体系,实行全面改革创新与技术革新、设施装备相结合,变革“一根肠子通水长流到底”为“长藤结瓜(大力改造扩大山塘)就近供水”。
1、水利系统怎么改革?
《水利系统怎么改革?》△△这是农业农村命脉的大盘棋。很复杂,“改革”棋子咋走?不是“篇纸文章”谈得清楚。我在此提出几个关系处理问题,作为探讨改革抛砖引玉参考!〇〇一是把握政府水利行政职能职责与水利设施管理经营服务的关系处理,行使水利行政职能权力的,往往离不开水利设施运行的实体单位;但这些水利设施单位、如水库、机埠等,不能视为与行政职能性质相似的“水利事业性质”单位,而应创造条件发展产业,走市场化经营路子,办成经济实体。
〇〇二是把握行政作用下的低尝灌溉供水与市场作用下的有尝灌溉水务承包的关系处理,水是关乎动植命脉的物体。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各类农业灌区,都是靠政府行政作用,组织劳动力投工水利设施建设,组织干部上灌区、守渠道,分水管水、接水供水到队下田,年年艰辛极了,在市场经济运作下,这种方式行不通了。应将水体水务、水利设施、灌溉方式、资产运作等这个体系,实行全面改革创新与技术革新、设施装备相结合,变革“一根肠子通水长流到底”为“长藤结瓜(大力改造扩大山塘)就近供水”,
实行灌溉承包,既实施抗旱保险,又促进节约用水和科学灌溉。灌溉数千亩农田的小一型水库,一般都有干渠、支渠、斗渠、毛渠数十公里,若干村组链条一线,包干承保后,水务主体单位就会长年累月就地就近蓄水取水、与用户科学用水,调节季节,降低成本,大兴绿水产业。〇〇三是把握水库灌溉与防洪、发电的关系处理,南方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大型水库也不少。
一般都是农业灌溉为主、兼滞洪防洪和发电,大暴雨多发地方,年年防洪度汛很压头,水库蓄水调度很敏感,人命关天。这个防洪度汛、抗洪调度的权力要高度集中,按水库型号落实责任到各级党政一把手,灌溉用水、防洪泄洪调度与发电水位发生矛盾时,发电要让位,舍得损失发电收入,确保农灌和抗洪需要。〇〇四是把握水利设施单位按不同规模分级管理与属地主管的关系处理,
多年来水库、河坝设施单位,一般都是“上一级管大、下一级管小”的体制,但工作艰辛、收入少、压力大的灌溉体系都归属当地管理;发电收入大的收到上一级管;当下有的从水利行政部门收到了国资单位管;那些小一型水库都归口在乡镇水管站管。应本着“看得见的多属地管、看不见的多下移放管”的原则,深入调研,统筹布局,进一步理顺、完善纵横体系体制方面的关系,
2、机构改革中镇“七站八所”怎么改?
我们这边乡镇根据各地情况设置不同县直管单位:市场管理所,司法所,畜牧站,食药监,森林公安,乡镇法庭,林场。其中司法和食药监参公,法庭和森林公安行政,镇直单位: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四所合一,事业),农业服务中心(和推广站一个编制本,但是推广站为县镇双重领导)整合了农机站和水利站以及企业站。林业站、旅游站、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财政所(参公)、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所、扶贫办,
民政办,为政府内设机构,由镇政府公务员兼任。划出救灾职能到应急管理部门,有的地方民政所为镇直事业单位,主任是镇政府公务员,员工为事业编,国有企业:自来水厂、供电所、广电网络(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的有线业务划出成立,政企分离)、邮政。股份制:信用社、通讯公司县直单位驻派:税务、工商,派出所,交警支队,有的只是在大的乡镇集中挂牌,有的小乡镇甚至不挂牌,设办事点,有的设了办事点其实连税都交不了,只能查询。
县镇双重领导:中心校、卫生院、派出所,其中推广站虽然编制在农服中心,但是工资是由县里发放,但还是要做乡镇的扶贫工作,以及其他安排。司法所,有时候也要配合镇政府工作,财政所虽然是镇直单位,但是人事要听县财政局安排,镇政府对中心校、卫生院、派出所的领导权很小,只能说是配合工作,有个别交通重要的乡镇有交警支队,政府也就在圩日或者节假日堵车的时候请求支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