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老辈人这样叫开了,小辈的也跟着叫了,不含任何歧视,凡是说普通话都说捞。这时候“捞”字有了质的改变,老实说开始有歧视意味了,北姑、捞头都是歧视代名词,说太阳是火辣辣的,他们初到咋地是有点大不适应的,但为了工作生活,相处地方几年已后他们从不太适应到了习惯,生活所需,生活所迫,这就是人对大自然抗衡的特点。
1、在广东的外来朋友最接受不了广东人说的哪句话?
我是老广州了,这里实话实说:改革开放之前,广州也有外省人,不过少。也叫外省人捞仔,捞头,捞婆,捞妹,因为老辈人这样叫开了,小辈的也跟着叫了,不含任何歧视,凡是说普通话都说捞。外省人被这样叫他也不觉得歧视,叫他的时候也是很爽快的应一声,就像一个外号,因为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歧视不歧视的,阶级兄弟感情也很好,邻里感情也很好。
改革开放之后大量拥进广东的外省人,除了自食其力做工厂的,其他基本上是做啄地的,做劏死牛的(这些工种自己脑补),鱼龙混杂,这时候“捞”字有了质的改变,老实说开始有歧视意味了,北姑、捞头都是歧视代名词。广州语言真的是博大精深,一句话里多种含义,是一个包容、实在的好地方,你是一个好人,有素质的人,无论你来自何方,就算叫你一声捞仔,捞妹,也只是一种区分来自何处的昵称,并没有任何歧视含义,因为是你的人品让人无法歧视;如果你人品太差,恶习满身,广州人就习惯说捞仔捞妹就这样,这时候赤裸裸的歧视就出来了,把一个人的缺点归纳到一个群种,在他们眼里这些外来群种就是这种习性。
2、每年的广东夏天都是特别热的,广东人不怕热吗?它们是怎么面对夏天的?
广东的夏天是高温闷热的,夏天的太阳照射较为强烈的,人们的出行都会带着雨伞来遮挡阳光,广东人已习惯了地方上的气候,也适应了环境的气候变化,每年的七八月份广东沿海的台风来到给地方的气温下降,雨水也较多,给地方的农作物生长旺盛,现在广东绝大部分的人来人往的场所,如商场,宾馆,工厂都为高温的情况下装上了除温设备,家庭的住所有空调机,风扇,给生活的舒适,习惯了夲地方的气候和变化,外省的人来到广东,普遍反映广东的地方真热啊!说太阳是火辣辣的,他们初到咋地是有点大不适应的,但为了工作生活,相处地方几年已后他们从不太适应到了习惯,生活所需,生活所迫,这就是人对大自然抗衡的特点。
3、八月份准备去广东旅游,那边天气现在还热不热?会不会像网友说的一样“热死了”?
八月的广东天气确实是比较炎热,但是可以有选择性地在广州市区走走绿树成荫,充满欧陆风情的沙面看看珠江堤岸一带的古建筑,沙面广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国家5A级景区。它因由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岛内的面积不大,只有0.3平方公里。早在宋、元、明、清时期,沙面已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地,鸦片战争后的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使得它成为独立于广州城的租界,
1859年,英、法国两国在广州建立侵略基地,英国官方人物柏克,出面向清朝在广州的政府交涉,强迫清政府在沙面北面,用人工挖一条宽40米,长1200多米的小涌,与陆地分开,使沙面成为一个小岛。那时的岛内与对面陆地相通只依赖这座桥,英、法规定,中国的船只不能停靠在河涌中,宽阔的沙面大街,两旁尽是过百年树龄的细叶榕,即使在炎炎的夏日,走到这里也倍觉清凉。
歌德式建筑一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原属于法租界内的建筑,原名沙面天主堂,因该堂花园南边原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得圣母像而得名,教堂内约可以容纳200人,主要依靠两边的采光窗进行采光。这座红转结构的建筑,由澳大利亚的建筑师帕内设计及建造,因主色调为红色,人们称之为“红楼”。解放前“红楼”是粤海关俱乐部,解放后,它被用作海关员工宿舍,
沙面大街49号,清末民初,曾为英国渣打银行,现为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胜利宾馆,1920年时,曾作维多利亚大酒店,英国汇丰银行,坐落在沙面大街46号的这座大楼,清末民初建,曾为万美国的国宝通银行,沙面上的建筑,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筑。欧式建筑风格的沙面,近年也添加了不少岭南特色的雕塑,外国游客纷纷举起相机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