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的问题解决了,廊坊北三县就留给了河北,毕竟河北也要发展和用水,所以京津不好开口再要,最终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超级飞地。如果北京不是首都,河北发展的会更快些,现在的优势资源都被北京吸过去了,河北除了环境和护城河作用,经济发展受影响太大了,作为临近京城的燕郊,毕竟是弹丸之地,对河北的带动可忽略不计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还真应该拿出姿态来支持河北经济发展,工业企业尽数迁到河北的各城市,北京建设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科研中心。
1、如何评价河北与北京的关系?北京为河北甚至北方带来了什么?
如果北京不是首都,河北发展的会更快些,现在的优势资源都被北京吸过去了,河北除了环境和护城河作用,经济发展受影响太大了,作为临近京城的燕郊,毕竟是弹丸之地,对河北的带动可忽略不计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还真应该拿出姿态来支持河北经济发展,工业企业尽数迁到河北的各城市,北京建设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科研中心。
2、为什么北京天津之间隔着河北一小部分?
在北京和天津之间,有一个由河北省廊坊市所属的三个县级组成的飞地,三河市(县级)643平方公里,香河县级458平方公里,大厂县级176平方公里。很多人不明白,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区域化分?三县级分离,所属河北省廊坊市,事实上,在历史上,这三个县级都属于北京。后来,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他们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金朝定中堵(北京市区西南),设大兴府,属香河。三河、大厂属通州,元朝定大都,设大都路。大都路包括三县,天津的海河以北,以及唐山,明朝从南京迁到北京,建立顺天府。当时有三河县级和香河,但没有大工厂,因为顺天府属于朝廷直管,直隶省是管不着的。民国成立后,直隶省改名河北省,接管三县,天津当时隶属河北省,1928年,天津设特别市,1930年又划归河北。
此时的三县没有成为飞地,和河北主体一直连在一起,金朝决定北京时,面临着城市缺水的问题。元朝皇帝忽必烈选择北京时,他无法使用老金城,而是可以在东北角建一座新的金城,随着北京人越来越多,这些人的饮用水规模已经不够了。忽必烈请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修建一条大型渡槽,将北京周边的河流引入运河,供城里人饮用,从元代至明代,运河水量不足,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明清六百年间,北京一直生活在缺水的阴影下,民国定南京后,没有问贬谪的北平,后来就有了战争。谁在乎北京有没有人喝水,新时期,人民当家作主,有条件解决北京的饮水问题。郭守敬修建引水渠的方法显然不适用于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北京,让大多数人饮水的最好办法是建一个大水库。1958年9月,密云水库正式建成,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密云水库是一个数量惊人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
如何暂时解决饮水问题?密云水库建成前两年,1956年,国家建成引水渠,长26公里的永定河引水渠,这条引水渠的目的是拦截永定河流入通惠河,让北京西郊的群众和单位都能使用。1960年,密云水库至北京的引水渠建成,称为京密引水渠,北京调水向西流经怀柔水库,经过昆明湖,与永定河引水渠汇合计划周密,问题是当时密云属于河北省,省区水利建设不方便。
新时期的北京市的规模不大,南不到大兴,西不到通州。按照当时北京的地理面积,当时北京有西城、崇文、宣武、海淀四个区,北京只有扩大管辖面积,才能解决京密引水渠的行政问题。1958年3月,原属河北的大兴、通州、房山、顺义、良乡划归北京,但北京还是太小,接着扩大。7个月后,北京接收了来自河北的怀柔、延庆、平谷,以及密云,
你可能会发现这些县在北京的西部、北部和南部,不包括东部的三个县。北京是直辖市,但天津不是,1967年,天津市为第一次对外开放,直辖。随着天津成为直辖市,也需要扩大城市规模,当时,天津同样面临着城区饮用水不足的问题。只好按按北京的方式重来一遍,为了解决天津市的饮水问题,蓟县修建了于桥水库,初期面积135平方公里。
3、北京天津之间的河北飞地如何形成的,会被划入北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