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深圳发展前行的重要机遇,而深圳的探索现行,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重大利好,这将为深港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意见的很多建议政策,其实是与整个大湾区、与香港的规划战略相配合的。如下表,2017年的统计数据,深圳最高价/最低价的比值只有7.7,远远低于上海的62.2,广州的39.7,南京的38,也低于北京的17.1,杭州的21——从这个表看,与其它城市比,深圳豪宅低估了,而普宅高估了(可能和深圳城市太小有关).如图一从2019年供应情况看,很明显,适合改善型的区域,刨去公寓南山福田住宅供应很少图二。
1、对于要去深圳生活、工作的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一,第一份工作追求平台多余追求收入,月薪5000和月薪7000本质上并无区别,好的平台可以在你下一次跳槽获得更好的议价条件。第二,同一个平台工作两到三年,可以考虑争取内部晋升或者外部跳槽机会(如果内部无法晋升),第三,35岁前要让自己保持狼性,莫忘初心,记得自己来大深圳是为什么,是想闯出一片天,不是来享受生活。
2、在深圳地区买房有些什么好的建议?
如果你是说2019年的话,买得起的情况下,尽量买改善型住宅(包括学位房、豪宅),区域:以过去原关内南山、福田、前海宝中的改善型为主,深圳各城市副中心核心地段的也有机会。也就是说,2019年,深圳改善型的机会比普通刚需房更大,理由:1、刚需房是有天花板的,刚需房价需要和城市普通居民收入挂钩。这几年,刚需们收入增长不明显,但刚需房价经历2015年以来这轮大涨后也到了高位,刚需们要凑齐六个钱包才能勉强买得起,
如果没有大量投资力量的介入,刚需们的购买力,并不能支撑刚需房价短期再迅速上涨。2、改善型其实受益于上轮房价上涨,而刚需最受伤,很简单的道理,所谓改善型,之前都是有房子的,所以上一轮房价上涨,改善型是受益者,他们只需要卖掉一套原来的房子(或者做贷款),就能以较小代价改善。再加上,改善型本身的收入水平也往往更高,
——他们对高房价的承受力更强,而刚需们实际是最受伤的,他们买房只能靠自己的工资性收入——靠工资买几百万的房子确实不容易。如果2019年政策放松,让成交量有所恢复,正是这些改善型卖掉旧房,买改善型物业的好机会——很多人想换房很久了,而深圳改善型比刚需房供应紧张很多,3、改善型尤其豪宅的价格,更多是和高收入人群、财富阶层收入及资产配置习惯挂钩——短期还有空间。
这个方面,深圳藏龙卧虎,别的不说,380多家上市公司,再加上上下游产业链的老板和高管,这里面蕴藏的购买力是极强的,而且这几年,深圳对外地财富阶层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恒大许家印就在深圳湾1号购入多套物业就是冰山一角。从这些群体看,深圳改善型尤其豪宅的价格,还有空间,4、深圳豪宅价格与普通住宅价格的差距不大,远小于香港、曼哈顿等——这可能意味着,深圳豪宅依然被低估了。
淘哥的经验是,一般而言,金融中心城市的房价均价和天价豪宅之间,大概4—6倍的差距,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深圳均价5.4万计算,天价豪宅能卖到21万-32万左右。曼哈顿的均价约10万和天价40-80万的差距,差不多就是4-6倍,而香港更特别一点,均价和顶豪能到10倍,香港最贵的房子,价格能到150-250万港币一平米,
拿最高价和最低价相比,深圳比值也出奇的低。如下表,2017年的统计数据,深圳最高价/最低价的比值只有7.7,远远低于上海的62.2,广州的39.7,南京的38,也低于北京的17.1,杭州的21——从这个表看,与其它城市比,深圳豪宅低估了,而普宅高估了(可能和深圳城市太小有关).如图一从2019年供应情况看,很明显,适合改善型的区域,刨去公寓南山福田住宅供应很少图二,
3、国家支持深圳建设,对深圳有什么好处?
谢邀!这让我想起了1979年那个故事,小平同志南下深圳,将中国大陆向外开放,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使得今天的深圳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港口,经理突飞猛进,不难看出当初国家领导人选择深圳作为实验田,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那么时隔40年,将近半个世纪,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又将深圳作为建设先行示范区,这样的重大决策必将对深圳以及周边地区带来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