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哪里外来人口多,我就不知道了。在中英贸易中,其实更多的中印贸易,因为从印度前往中国的船只更多,尽管广州官方多次辟谣,说广州黑人没有那么多,可终是徒劳,在广州的非洲人员、中东人员也多以服装批发商城为圆心分布,三元里、小北则是其主要居住地点,二沙岛、天河北、番禺等区域也有分布。
1、广州哪里外来人比较多?
广州市本地人还是占四分之一的,不同于深圳市和东莞市,一到春节就变成空城。我亲眼所见,正月初一晚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艺曲社晚上唱年戏时,观众爆满,从国外,港澳台回来的新塘镇人只是少数,是很多人都在忙,平时没有时间看戏,过年才空看。由此证明,本地人并不少,广州哪里外来人口多,我就不知道了。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清楚,不敢说,
2、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的贸易,两大贸易地点,谁更胜一筹?
当英国占领印度后,就设置了英属东印度公司,这个拥有政治和贸易一体的公司,是英国在东方重要的一环,它垄断了许多贸易,凭着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东印度公司是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一个贸易地点。除了东印度公司外,清朝的广州十三行,也是一个重要贸易地点,清朝作为当时最大的市场,拥有众多人口,也是一个主权国家,更拥有丰富的商品,因此通过广州十三行,和清朝贸易的国家同样不少,
在十八世纪,这两个地方成为世界重要的贸易地点,东印度公司为英国输送大量的财富,广州十三行也为清朝输送大量的白银。那这两个地方,在世界贸易中,谁能更胜一筹?其实这要按时间来解释,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在十八世纪,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从西方来到清朝,他们想要和清朝贸易,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毕竟清朝只有广州十三行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
而中国商品三大法宝:茶叶、瓷器、丝绸,是西方国家都喜欢的,这对他们来说利润太大了,所以不论如何,也想和清朝贸易,这也促进了广州十三行的繁忙,清朝对他们的商品没多大兴趣,所以他们的白银不断流入中国。如1776年,东印度公司六艘船,共载有77箱白银,价值77000英镑,而更多的时候,它们的船只,更多的是运送白银前往中国,而不是商品,直到十八世纪末年,这情况发生变化,鸦片的输入,
英国为了扭转贸易的亏损,不得不采取卑鄙的手段,向中国输入鸦片。从普通商品,向鸦片的转变,决定了东印度公司占据着优势,十九世纪开始,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导致中国每年都要支出昂贵的白银,东印度公司也扭转了贸易逆差,之后东印度公司,更是向世界其他地区输出鸦片,获得更多的利益。在中英贸易中,其实更多的中印贸易,因为从印度前往中国的船只更多,
在1755年到1833年间,英国向中国输送商品中,最多的时候,有72.4%来自印度的商品,而英国本土最多的时候只有40.4%,可见,来自印度的商品更多。从这里也得出,十八世纪时,清朝的广州十三行更胜一筹,十八世纪以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更胜一筹,毕竟清朝已经衰落,国门被打开,更多优质的港口开放,广州十三行不再一家独大。
3、广州黑人真的很多吗?
不多,广州常住外籍人口在2017年时为8.8万人,其中于天河、越秀、白云三区,韩国、日本、美国是国籍前三名。至于黑人是个人种上的定义,其实主要是非洲、美国和部分中东人,按照广州市公安局的统计,常住的非洲籍人士大约只有1.5万人,绝大部分为合法留居,“三非”人员很少。除了留学生,非洲人员主要以跨国贸易为主,这也符合中非庞大的经济互补性,
在广州的非洲人员、中东人员也多以服装批发商城为圆心分布,三元里、小北则是其主要居住地点,二沙岛、天河北、番禺等区域也有分布。所以广州非洲人并不多,其中违法人员有,但比例也不能说得过于离谱,比如当年某政协委员的提案在缺乏调查的情况下将人数放大到70万之巨,这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说辞,在广州的非洲人对广州乃至中非贸易的贡献度非常高,而且以许多非洲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这种由当地人组织起来的贸易网络几乎不可替代,这种巨大的作用应该被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