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 > 无锡市 > 春节有什么活动,春节节日活动有哪些

春节有什么活动,春节节日活动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08 21:13:16 编辑:无锡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春节节日活动有哪些

春节节日活动有:1、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在很多地方都有这些活动,控制室因风土人情不同,很多细微处各有不同。2、春节都会祭祀神灵、拜祭祖先,这种活动习俗在南方沿海一带比较盛行,是承袭古时的习俗,在春节期间很多地方都有举行游神活动。3、从小年开始,大家都会开始扫房屋、购置年节年货、贴春联、洗头沐浴等等,这些活动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4、春节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通常在除夕的时候,全家就会欢聚一堂,吃“团年饭”,并且长辈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5、在中国,典型的传统娱乐项目主要集中在燃放爆竹、舞狮子。春节礼俗的典型表现形式为“拜年”,在新年的那一天,晚辈需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发压岁钱给晚辈。

春节节日活动有哪些

2,传统春节有哪些活动

1、春节习俗贴春联按照古代历法的规定,腊月三十这一天被称为“大年”。在过大年这一天早上起来,需要贴门神和贴春联。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象征,在过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是一个非常隆重的项目。2、放爆竹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现在为了环境保护,很多地方已经基本上禁止了这个习俗,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相传在除夕夜子时,放爆竹是为了驱赶“年”兽。3、除夕守岁与压岁钱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大年夜“守岁”,其实就是全家人无论长幼,过年当晚都不睡觉。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点钟之后才能睡觉。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在除夕“守岁”才能健康长大。4、除夕年夜饭其实,春节当晚的重头戏是“年夜饭”,又称为团年饭、团圆饭等。无论家里是穷苦还是富裕,在除夕夜当晚,都要预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和丰盛的菜肴,追忆过往展望未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5、除夕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传统春节有哪些活动

3,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1、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2、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等盛大的游神活动。3、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购置年节年货、贴春联、洗头沐浴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4、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5、春节还是阖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春节行为规范注意:1、拜年。过新年的时候,都要出门拜年,见人要说:过年好!对左邻右舍还要加上一句:大人孩子也都好!对生意人要说:恭喜发财!总之要温温柔柔、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地。2、磕头。新年这一天早晨,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现在传统的那些已经淡了,大人磕头的也很少了,红包一般也只给小孩子们准备了。3、红包。过年红包是小孩子们的专利。大年初一这天是自家的一些长辈们给,就是压岁钱。从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是亲戚朋友们给。红包不在多少,为的是个喜庆吉利。4、行为。过年要说吉利的话,不能高声喧哗,不能骂人,不能打孩子,不能打碎东西,不能乱动别人家的东西,不要打扫和干其它活。

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4,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1、办年货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2、祭灶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3、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4、贴年红(挥春)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5、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5,春节特色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1、吃汤圆、元宵汤圆和元宵外形相似,但制作工艺不同,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摇出来的。浙江绍兴初一早餐,是除夕夜供奉神祇和祖先的汤团,含有“团团圆圆”的意思。江苏淮安这天早晨吃的欢喜团子,就是汤团。在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五更时候既吃饺子又吃元宵。2、吃年糕春节家家吃年糕,主要是因为年糕谐音“年高”,再加上美味可口,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山西、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一带喜欢使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京人采用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南方的年糕甜咸兼具,例如江苏苏州和浙江宁波的年糕,使用粳米制作,味道清淡。年糕除了蒸、炸制作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多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等原料制作,并且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3、守岁除夕守岁,有的地方(豫西)叫“熬年”,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守岁含有两层意思: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叫“馈岁”;酒食相邀,叫“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叫“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叫“守岁”。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全国多数地方守岁,女的包饺子、洗菜、准备大年初一的饭菜,或者准备全家的新衣服,男的打扑克牌、麻将,或者喝酒娱乐至天亮,或者一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4、给压岁钱压岁钱是春节前晚辈及小孩子梦寐以求的大事。压岁钱也叫“压岁钱”“压祟钱”“压胜钱”“压腰钱”。除夕吃完年夜饭,由尊长或一家之主向晚辈分赠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儿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说:“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个习俗自汉魏六朝开始流行。《宣和博古图录》中记载:“钱形长而方,上面龙马并著,俗谓佩此能驱邪镇魅。”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即“压祟”,所以称为“压岁钱”。因为是守岁夜给钱,所以又称“守岁钱”。5、燃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诗也提到了春节燃放爆竹,可见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了。在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炮仗”“鞭炮”“炮”等。

6,春节的特色活动有哪些春节有哪些特色活动

导读: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那么春节的特色活动有哪些?春节有哪些特色活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春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1、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2、游神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3、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春节吃什么1、年糕 年糕年糕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2、饺子 饺子饺子,古称“角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3、元宵 汤圆南方的元宵节庆食品叫做“汤圆”,别称“元宵”“汤团”“浮元子”,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4、春饼 春卷春卷也叫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7,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而且我们大家都知道春节的传统活动有很多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1    春节主要民俗活动   春节来临,民间有祭拜的传统,祭祖、拜神,对祖先和神灵表达敬意,祈求保佑。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图吉祥喜庆,这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   压岁钱也叫“压祟钱”,原本意在压邪驱鬼,后来逐渐形成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图吉利,图团圆,图年年升高。   舞龙活动最初主要用于春节祀神、娱神,后来发展成为民间文艺活动。   燃放爆竹是春节由来已久的习俗,意在驱逐瘟邪,得吉利平安,迎新贺岁。    吃汤圆、元宵   汤圆和元宵外形相似,但制作工艺不同,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摇出来的。浙江绍兴初一早餐,是除夕夜供奉神祇和祖先的汤团,含有“团团圆圆”的意思。江苏淮安这天早晨吃的欢喜团子,就是汤团。在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五更时候既吃饺子又吃元宵。    吃年糕   春节家家吃年糕,主要是因为年糕谐音“年高”,再加上美味可口,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山西、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一带喜欢使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京人采用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南方的年糕甜咸兼具,例如江苏苏州和浙江宁波的年糕,使用粳米制作,味道清淡。年糕除了蒸、炸制作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多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等原料制作,并且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守岁、给压岁钱、燃放爆竹——迎新贺岁    守岁   除夕守岁,有的地方(豫西)叫“熬年”,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守岁含有两层意思: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叫“馈岁”;酒食相邀,叫“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叫“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叫“守岁”。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全国多数地方守岁,女的包饺子、洗菜、准备大年初一的饭菜,或者准备全家的新衣服,男的打扑克牌、麻将,或者喝酒娱乐至天亮,或者一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2)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春节前晚辈及小孩子梦寐以求的大事。压岁钱也叫“压岁钱”“压祟钱”“压胜钱”“压腰钱”。除夕吃完年夜饭,由尊长或一家之主向晚辈分赠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儿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说:“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个习俗自汉魏六朝开始流行。《宣和博古图录》中记载:“钱形长而方,上面龙马并著,俗谓佩此能驱邪镇魅。”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即“压祟”,所以称为“压岁钱”。因为是守岁夜给钱,所以又称“守岁钱”。    (3)燃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诗也提到了春节燃放爆竹,可见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了。   在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炮仗”“鞭炮”“炮”等。   拜年、逛庙会、舞龙、舞狮、踩高跷——欢庆丰年、祈求吉祥。    (1)拜年   大年初一清早,大人小孩穿着节日的盛装,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家中拜完年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相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四季平安”等吉言。   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拜年形式也与时俱进,人们互相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飞信拜年等。    (2)逛庙会   一提起逛庙会,就会想起北京春节的庙会,厂甸庙会、白云观庙会、莲花池庙会,人们蜂拥而至,处处交通堵塞,闹市区实行交通管制。庙会又叫“妙会”“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部分地区,每年的庙会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化,只有娱乐性的仿祭祀活动表演,更多的是“有会无庙”,公园、体育场、商场等都成了庙会的举办场所。庙会也就渐渐地演化成为集娱乐和短期的集市交易为一体的民间活动。    (3)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龙灯舞”“舞龙灯”等。龙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能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隆福消灾。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的活动。当时四季祈雨,春舞青龙,夏舞赤龙或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舞龙时,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场面十分热烈。每一个动作都有名号,诸如:“二龙戏珠”“二龙出水”“黄龙过江”“白龙出洞”“穿越龙桥”“打草惊蛇”“银龙翻江”“金龙倒海”“海底捞月”。如果两队舞龙相遇,一定大摆龙门阵,争夺高下。有的地方,败北者一方要为胜者一方奏锣鼓、放鞭炮。云南、贵州的苗族,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舞龙,同时家家户户堂屋神桌上摆糯米糍粑和酒肉,点燃香纸蜡烛,敬奉“金角老龙”,含有欢庆丰年、祈求吉祥的意思。    (4)舞狮   舞狮子活动在河南豫西一带称作耍狮子。耍狮子活动比较经典的动作有:狮子蹦上高桌、狮子过独木桥、狮子翻跟头。广东海丰盛行春节“听鼓手、看舞狮、听唱曲”。舞狮主要有麒麟、狮、客仔狮、外江狮四种,唱区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种。鼓手就是唢呐,也叫大笛或吹班。每班由二人吹大笛,一人打铜钹,一人打小鼓。一般从除夕下午就开始到商铺里去吹打,一直到初三、初四才停止。初一、初二最热闹。舞狮子的队伍挨家挨户舞弄,到了人家门前,说声“恭喜”之后就开始吹奏起来,直到主人掏出红包,带队的拿到红包才离去,紧接着到下一家去舞狮。    (5)踩高跷   踩高跷娱乐活动历史悠久。表演者双脚绑扎木制1~3尺高的跷棍,扮演成各种滑稽人物表演古怪动作。踩高跷,北京称作高跷或高跷会,陕西、甘肃、河南等黄河流域称作“扎高脚”。踩高跷有文跷、武跷两种活动之分。文跷以边走边唱为主,夹杂有简单的舞扭动作,武跷则表演倒立、跳高桌、叠罗汉、劈叉等高难度动作。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2   春节又被称为新年,它是由上古“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的一种风俗节日。从古代文明角度来讲,春节的起源其实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一种蕴含着古老文明与文化的节日。   尤其是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发展和演化,春节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节日,而是一种可以承载中华文化底蕴的象征。   生活在古代的人们,将春节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比较大型的祭祀仪式,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感谢上天,以及祈求未来的生活风调雨顺。在古代人们过春节的时候,一般都是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开始做准备。   在古代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腊月二十三官府开始准备过年,而普通的老百姓家庭在腊月二十四开始“祭灶”,   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一般古人过新年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日才算结束。   在我国很多地区腊月二十三,要吃灶糖、祭灶或扫尘。以此作为对旧一年的告别,以及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均有载:   “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实说的就是腊月二十五的时候,需要接玉皇、赶乱岁。    1、春节习俗贴春联   按照古代历法的规定,腊月三十这一天被称为“大年”。在过大年这一天早上起来,需要贴门神和贴春联。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俗象征,在过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是一个非常隆重的项目。   所谓“春联”就是用红色纸张为底,然后在红色纸张上面写下美好的祝福词语。其实,这也是文化与春节的一种有机融合。当人们将红彤彤的春联,贴在自己家大门两侧之时,也就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时候,这其实就意味着春节的序幕被正式拉开。   贴春联在古代又可以被称为“贴年红”,除了包括门两侧的春联之外,还包括大门上的红色“福”字。无论贴春联还是贴“福”字,其实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有的地方还要贴上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门神”,认为可以让一家人驱邪避灾。    2、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现在为了环境保护,很多地方已经基本上禁止了这个习俗,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相传在除夕夜子时,放爆竹是为了驱赶“年”兽。   在这个“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关键时刻,当爆竹声响彻中华大地,不仅可以吓跑“年”兽,还寓意新的一年会更加兴旺、繁盛。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在除夕子时要点一堆“旺火”,就是希望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一家人事事顺利、吉祥如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而新的一年已经来到。过了春节之后就是春分时节,老百姓要开始准备春耕事宜,所有的事情都在向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除夕夜放爆竹的习俗其实主要的作用就是,古代人为了赶走晦气,期盼新年之后有好运气。   除夕夜除了要放爆竹、祭祖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又称为守岁火或照岁等。在除夕当晚要点亮家里所有的烛火,而且一整晚家里都要灯火通明。而这种习俗有可以被称为“照虚耗”。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家中添财进宝。    3、除夕守岁与压岁钱   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大年夜“守岁”,其实就是全家人无论长幼,过年当晚都不睡觉。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点钟之后才能睡觉。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在除夕“守岁”才能健康长大。   很多地区会在吃年夜饭之前给晚辈“压岁钱”,年纪比较小的孩子需要跪拜长辈,并且给长辈磕头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压岁钱”。所谓的“压岁钱”可以起到“压住邪祟”的作用,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呵护与祝福。   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3、除夕年夜饭   其实,春节当晚的重头戏是“年夜饭”,又称为团年饭、团圆饭等。无论家里是穷苦还是富裕,在除夕夜当晚,都要预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和丰盛的菜肴,追忆过往展望未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南方地区的年夜饭一般多以海鲜和青菜为主,而北方则讲究大鱼大肉摆满桌子。在年终岁尾的时候一家人齐聚一堂、团圆聚餐,这其实也是众多春节习俗中,最值得大家传承的.习俗之一。   年夜饭的饭桌上一般都会有鱼有鸡,寓意有计以及年年有余。所谓有计指的就是生计,在新的一年里生计不愁才是最重要的大事。生菜、生蒜寓意生财和会计算,南方人还会做一盘腊肠,希望一家人能长长久久、永远安康。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3    1、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道路宋代,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可以起到驱恶镇邪的作用;也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装饰门户,看起来美观。    2、 年画   很多地方,为了祈求一家福寿安康,还保留着贴年画的习俗。据说,在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门神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一般是一个是白脸,一个是黑脸。都是玄弓配剑,威武非凡。   这两位门神是谁呢?民间流传有下面这几种说法:   一说这两位门神是神茶和郁垒,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正月初一,“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一说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和蔚迟恭看门驱鬼。据说,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这时,大将秦琼、尉迟恭两位将军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镇守。第二天夜里宫中果然平安无事,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后来,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整夜为其守护实在太辛苦了,于是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以驱鬼魅。后来,民间老百姓争相效仿,纷纷宝两位将军的画像贴在门上。   3、 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墙壁上贴上“福”字。贴“福”字寓意“福气”、“福运”。还有的将福字倒过来贴,寓意“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4、 放鞭炮   鞭炮也叫“爆竹”。古代的时候,人们在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   随着时代的变迁,爆竹的功能由辟邪躯鬼,转变为营造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而现在,因为安全、噪音和污染等问题,我国很多城市已经禁止放鞭炮。    5、 舞狮子   狮子在人们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子可以驱邪辟鬼。所以,每逢喜庆的节日,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助兴。    6、 除夕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习俗。   秦汉以后,人们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所以,人们点起蜡烛或是油灯,等候这一刻的到来。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疾病赶跑,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7、 祭神祭祖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的奉上供品,点上香火,虔诚的感谢神明与祖先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它们保佑大家来年的幸福安康。    8、 拜年与压岁钱   拜年的风俗,在汉代就已经除夕,到了唐宋,尤其盛行。   现代中国,拜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俗。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打扮整齐,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互致问候。   在古时,一般在祭神祭祖之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向长辈三叩首,长辈接受晚辈拜年之后,把早已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等食品端出来,给晚辈品尝,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分给晚辈。这就是压岁钱。   压岁钱可以当众给,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的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9、 饮食   除夕之夜,无论离家多远,有钱没钱,人们总是希望回到家中,吃一顿团圆饭。按照传统,春节的饮食通常由年糕、混沌、饺子、长面、汤圆、鸡、鸭、鹅等等。    10、 闹元宵   正月十五,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东汉明帝为了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点灯,到了唐代的时候,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   可以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文章TAG:春节有什么活动春节有什么什么

最近更新

  • 纹痕的近义词,纹痕的近义词 交错的近义词 枯竭的近义词 指望的近义词 移居的近义词

    纹痕的近义词交错的近义词枯竭的近义词指望的近义词移居的近义词皱纹交杂枯燥盼望分居皱纹交杂干涸期望迁移妈呀限制,枯槁,盼望,乔迁2,纹的近义词是什么痕_360百科拼音:hén注音:ㄏ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去字开头的成语,去开头成语有哪些

    去开头成语有哪些2,去字开头四字成语大全1,去开头成语有哪些去开头成语有哪些:去害兴利、去食存信、去逆效顺、去杀胜残、去就之际、去恶务尽、去本就末、去住两难、去甚去泰、去粗取精、去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投机取巧的意思,投机取巧不能投机倒把

    投机取巧“投机倒把”都可以用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但是投机取巧重在“耍花招”;即通过狡猾的手段获利;而“投机”重在“暴利”;也就是倒卖牟利,做事要踏实,不能投机取巧,”百科定义投机取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核心部门,工业的核心部门是

    工业的核心部门是管理层工程动力生产车间2,电子商务企业中核心的部门或职能是那些和传统企业有什么不同核心部门?业务部,财务部,生产部。和传统企业没什么不同,只是业务员很少因为市场拓展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王重阳,我国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生于元和二年

    王重阳生于政和二年(1112),原名,后改称苏,王重阳我周游列国,收了七个徒弟,然后创办了道教全真派,王重阳我觉得全真教毕竟还是属于道教的,要讲究清静主义,但是王重阳的后代中,很少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大学生个人自传,首次发表自传谈大学生活与工作

    按时间顺序,可以先写入学时的状态,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离校时收获的总结,感情的升华,比如鲁迅自传就是一部叙事性很强的优秀典范作品,我们认为自传的作用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5

  • 忌不自信翻译,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

    本文目录一览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忌不自信一句用现代汉语如何翻译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1.(1)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5

  • 快速的近义词,快速的近义词

    快速的近义词迅速,急速,火速急速迅速。{0}2,快速的近义词是什么迅速,快捷快捷快速的近义词:快捷、急剧、急速、敏捷、火速、疾速、神速、赶快{1}3,快速近义词快速近义词:急速,神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