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 > 无锡市 > 推拿技术,推拿手法之推法是怎样的

推拿技术,推拿手法之推法是怎样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29 20:37:26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推拿手法之推法是怎样

【操作要领】指腹(或指端)或一手掌或双手掌或肘尖部紧贴患者皮肤向前直推,亦可沿筋肉结构形态顺而推之。【作用与应用】活血通络,解痉止痛,散瘀消肿。指推法多用于头面部、颈部及肢体远端,用于治疗头痛、落枕、肌腱炎、腱鞘炎等。掌推法适用于腰背、胸腹及上、下肢等,用于治疗腰背酸痛,上、下肢肌肉痉挛、麻木,胸腹胀痛等症;肘推法刺激性较强,用于形体肥胖、肌肉丰厚或因宿疾痹痛而感觉较迟钝的患者。多施于腰背两侧或臀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等病症。

推拿手法之推法是怎样的

2,推拿的操作流程

不是日式泰式的是中医保健按摩宫廷一指禅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热水洗手,同时,将指环等有碍操作的物品,预先摘掉。  (2)态度要和蔼,严肃细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病情,争取患者合作。  (3)患者与医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适;特别是患者坐卧等姿势,要舒适而又便于操作。  (4)按摩手法要轻重合适,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按摩次数以十二次为一疗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要立即按摩。  (7)饱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应在饭后二小时左右为宜。  (8)按摩时,有些患者容易入睡,应取毛巾盖好,以防着凉,注意室温。当风之处,不要按摩。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就是自己给自己按摩。
你问的是内科推拿?伤科推拿?妇科推拿?还是儿科推拿?你想治疗腹泻便秘还是痛经不调?或是想治疗小儿食积还是腰突症?你不会想要保健按摩的手法吧?好!请问是日式还是泰式?是一指禅还是京派推拿?想清楚了在问好吧。

推拿的操作流程

3,夜啼推拿治疗技术有哪些

夜啼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的一种病证。有的阵阵哭啼,哭后仍能入睡。有的通宵达旦,彻夜不眠,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一般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持续时间数日至数月不定。 病因病机 小儿夜啼多由脾寒、心热、惊恐、食积所致。 中医认为由于中焦脾寒,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胎热结于心脾,邪热上乘于心而扰乱心神;偶见异物,暴受惊恐,以致心志不宁,神不守舍;或食积胃脘,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致使患儿阴阳失调,不寐而啼。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安神宁志。中焦脾寒者温中散寒,健脾安神;心经积热者清心泻火,通腑安神;惊骇恐惧者镇惊安神;乳食积滞者消积导滞,理中安神。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或仰卧位: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一分钟,按揉人中1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揉小天心100次。 (2)患儿俯卧位:自上而下掌摩脊柱3~5遍;捏脊3~5遍,按揉膈俞、肝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中焦脾寒:补脾土300次,推三关50次,揉外劳宫100次;拿肚角5~8次,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或以透热为度;捏脊3~5遍,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2)心经积热:清心火300次,清肝木100次,清小肠经100次;掐总筋10次,分腹阴阳50次;揉小天心100次,揉内劳宫50次,揉神门10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50次;推涌泉100次。 (3)惊骇恐惧: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两分钟;清心火100次,清肝木200次,补肾水300次;掐小天心50次;摩脊柱2~3遍。 (4)乳食积滞:揉板门100次,补脾土100次,清胃经100次;清大肠经100次,全运内八卦50次;揉中脘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捏脊3~5遍,揉龟尾1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适宜技术 1.中药:脾寒者可用理中丸加蝉衣、黄连;惊恐者可用安神定志丸;食积者可用消食丸;肾虚者可用肾气丸。 2.耳穴疗法:用压耳法于心、肝、肾、脾、神门、内分泌,辨证取穴分别选取2~3穴,左右交替,中等刺激,10天为一疗程。 3.穴位注射:选足三里、三阴交穴,用维生素B1100毫克(一毫升)和B12250毫克(2.5毫升),注所取穴位内,每日或隔日一次。 注意事项 1.啼哭本身是小儿求生的一种本能,它反映了小儿的不安和需求,故治疗时还应辨一时性啼哭与经常性啼哭。饥、渴、冷、热、尿湿、身痒或包裹过紧等均可产生一时性啼哭,只要去除诱因,其哭自止,不属病态,无需治疗。 2.小而怯弱,避免异声异物,慎防惊恐。 3.平素调护得当,饮食有节,寒温适宜。 4.家长要积极配合治疗,夜间定时叫醒排尿。

夜啼推拿治疗技术有哪些

4,推拿有哪些手法和技巧

一、手法技巧 临床实践证明:点穴按摩推拿或者脚部按摩,并不是所有的手法都能治病。不良的手法非但不能治病,而且还会对病人产生损伤作用而带来痛苦。 脚部按摩手法,各门各派都不一样,怎样才能让患者既能达到治病的作用,又能让患者感觉到是一种享受,按摩过后有一种舒服感呢?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摸索、总结、改进,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快频率的脚部按摩手法。 操作时,术者食指或中指关节或者按摩棒在脚底反射区上作一松一紧不停地按摩,松动时指关节或按摩棒成60—70度,不离开皮肤;紧:即按压,按摩棒或指关节成垂直(90度)时再用力按压反射区,当患者感觉到有触痛感时,又马上松开,这样一松一紧一松一紧快频率的刺激反射区,受术者既感觉到有触痛感,又觉得很舒服,又不会对肌肉产生损伤。 脚背部按摩,术者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在反射区不间断的作上下揉按,揉按往上时指腹用力,往下时不用力,力度不足时,可把另一个指头重叠在施术的指背上,揉按时指腹不能移动和离开皮肤,如移动或离开皮肤,容易使皮肤破裂造成损伤,这一点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种快频率的按摩手法,渗透力很强,又有节奏感,得气快,对刺激末梢神经,激发人体经气十分有利;受术者容易按受,也感觉到是一种痛快。 《医总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法之所施,令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努力提高手法技巧。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持久,就是在按摩反射区时,应持续刺激一定的时间,有力,在按摩中具有适度的力度,而且力度能持久;均匀,在施术中的频率、幅度、用力大小均匀;柔和,所用力度变化过程要自然缓和、从容不迫;深透,就是手法的作用力,要根据不同反射区缓慢逐步渗透到深层;而这种渗透性(深透力)不是简单增加压力所能达到的,而必须依靠高度技巧才能达到。在刺激某些反射区时,在施术中应先轻后重,缓缓加力,步步深入,当深透到深层时,有的患者会感到局部产生有股或酸或胀、或热的气流传导至相应器官部位或全身各部。此时患者会有非常舒适的感觉。用患者的话说就是“痛快”。 脚部按摩施术过程要始终做到先轻后重,先柔后刚、刚柔相济,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如棉裹铁,透达深层,解除病痛而患者不知其苦,降低组织传导的阻抗,增加生物信息传递输入,达到对病变的脏器起到调整作用,提高治疗效果。这就是手法讲求技巧的重要性所在。 需要说明的一点,初学者需从慢动作学起,一步一步地学(如同军人学习正步走一样),待熟练、有力后,就能熟能生巧,巧能生华。快频率的手法,从外表上看,好象是按摩棒在脚底反射区转动,而实际不是在转动,转动就容易损伤皮肤。 脚部按摩同样需要练臂力和腕力,练功方法参照《点穴按摩》中的练功方法练习。二、脚部按摩的力度 在运用脚部反射区按摩治疗疾病过程中,治疗效果的满意与否,除了反射区准确外,用力的大小是很关键的问题。如果对脚部按摩的力度过小则没有效果,只能起到保健作用,力度过大则不为患者所接受,如何掌握力度,减轻患者病痛之苦,取得显著的疗效,这是初学者需要知道的问题。 脚部按摩治病的作用,就是对反射区进行良性刺激,而达到调整脏腑器官组织生理、病理机能的作用,调动和利用人体自身潜能,开发医学宝库,产生自然治愈力,以达到康复。所以对反射区的刺激需适当的力度,应稍有疼痛感,才会产生疗效,否则疗效不明显。尤其对胃肠、淋巴腺、膝、肾、生殖腺和前列腺等反射区进行按摩时,刺激量需强一点疗效才明显。而严重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反射区,肝病患者的肝反射区及淋巴腺和坐骨神经反射区,其按摩力度就宜轻,只要患者有痛感就行了。 对脚部按摩施用的力度并不是一致的,对男性,身体比较强壮,体形较胖者,和长期接受过脚部按摩的人,力度可适当加大,必须要有痛感。对儿童、老年人、女性及心脏病、重病、体质虚弱者,力度就应适当小一些,稍有点疼痛的感觉就可以了。对那些初次来接受脚部按摩的人,一定要力度适宜。力度过重,病人容易产生一种畏惧感,下次不敢再来接受按摩。另外不同的反射区的敏感度也不同,因此,对敏感性强的反射区,力度不能过大,如眼睛、耳朵、十二指肠、额窦等穴位;而对一些敏感性弱的反射区,要适当加大力度,如肾、肾上腺、小肠、垂体、生殖腺等反射区。靠这种力度适宜刺激反射区所产生的疼痛感而使疾病痊愈,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总之,按摩脚部反射区力度的大小很重要,要因人因病因反射区而异,灵活掌握,不能机械化。按摩脚部反射区的力度是一种技巧和内力,均匀柔和具有渗透性,不是一种蛮力和暴发力,这种力,是臂力与腕力相结合,经过长期锻炼和临床实践熟能生巧而来的。按摩脚部反射区的这种力也同经络穴位推拿按摩的力相似,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按摩完病人有一种舒服的感觉。脚部按摩是以一定的外力作用于人体感受器,触发神经反射系统和经络循行系统的调整作用。手法作为一种外力,其作用有两重性:一是对神经、经络的刺激作用,二是对机体组织的破坏作用。手法的力度是在一定限度内,前一作用才能随着力量增加而增加,反而引起后一作用的急剧增加。因此,手法力度大小必须符合人体软组织的力学与生理特性,使手法作用于人体形成良性刺激,既能最大地发挥经络神经的调整作用,又避免对人体组织产生明显损伤。如果用力过猛,形成恶性刺激,就会产生超限抑制信号而降低手法作用,而且造成组织损伤。 脚部按摩这种力度怎么掌握呢?在为患者进行按摩时,要询问病人和观察病人的表情,每按摩一个反射区都要问一下患者的感觉,力度是否合适,如果未按准反射区,病人是没有疼痛感的,所以说要边按摩边观察和询问病人,便于掌握适当的力度以及反射区的准确性。按摩初下手时力度应轻,根据病人的承受度再逐渐加力,直到病人既有触痛感,又能承受为宜,如按摩力度过重,通过神经反射,病人会不由自主的把腿缩回去,因为病人承受不了。过轻,又达不到治疗效果。脚部按摩的力度和手法要渗透力强,频率快,节奏性强,这样能快速有效地刺激末梢神经,激发人体经气,患者容易接受,感觉到是一种享受,在享受中得到轻松的治疗。最后按摩完的时候,力度应轻柔。力度的大小和手法要在临床之中去摸索,实践出真知。
手法好棒

5,推拿学什么是和法其手法的特点是什么

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不光老人常常回去医院的理疗室定期保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十分推崇中医按摩。  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  1.推法 2、擦法 3、揉法 4、揉捏法 5、搓法 6、按法 7、摩法 8、拍击法 9、抖法 10、运拉法 11、拿法 12、滚法 13、刮法 14、掐法 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  按摩手法大致分为7类:  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各种振法、各种揉法、各种抖动法等。  2.摩擦类手法:推法、运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挤压类手法:按、点、压、掐、捏、抓、弹法等。  4、叩击类手法:各种拍法、击法、点穴法等。  5.运动关节类手法;各种摇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顶法等。  6.复合类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颤法、点按法、牵抖法、旋转法、摇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脏按压法、背法、踩跻法等。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330363737骤  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揉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于关节、肌腱部。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二)动作要领  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摩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揉捏法  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进的手法为揉捏法。具有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缩,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多用于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处,常与揉法交替使用。  搓法  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的手法为搓法。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弛组织,缓解痉挛,加速疲劳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关节处最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一)方法与步骤  1.双手呈抱物形着力于肢体部位,挟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运动前,若采用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劳。  按法  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s),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法为按法。具有疏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止痛,整形复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适用于经络穴位,临床上常与拇指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应及缓解用力按压后的不适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发紧、也用于关节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用指端、肘尖、足跟等点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按法。  (二)动作要领  1.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摩法  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活血散瘀和镇静、解痉、止痛等作用。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疗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  (一) 方法与步骤  1.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  2.肘关节要微屈,腕关节要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腕部要连同前臂在皮肤上作缓和协调的环旋移动。  (二)动作要领  1.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  2.每分钟频率约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拍击法  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的手法为拍击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击法和切击法3种手法。均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缓缓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加速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切击。,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单指或多指的叩击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拍打时,两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叩击时,两手握空拳,尺侧面向下。也可用5个手指或3个手指或一个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击时,两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拢,尺侧面向下。  2. 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 动作要领  1.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匀。  2.叩击和切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叩击时肩、肘、腕要放松;切击时肩、肘、腕较为紧张,力达组织深部。动作要协调、连续、灵活。  抖法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具有疏筋通络、放松肌肉、滑润关节的作用。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关节,常用于消除运动后肌肉疲劳,是一种按摩结束阶段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  1.用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快速抖动(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动,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动)。  2.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二)动作要领  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运拉法  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运动的手法为运拉法。具有滑润关节,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纠正小关节处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作用。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常在按摩的后阶段使用,能增进关节的活动幅度和消除关节屈伸不利等疲劳性酸痛。  (一)方法与步骤  1.按摩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关节近端肢体。  2.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  3.常用的有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运拉法。  (1)肩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后使肩关节作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2)肘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轻轻托住肘后,然后使肘关节屈伸及旋转运动。  (3)腕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后使腕关节作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4)髋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髋、膝屈曲。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后作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和环转运动。  (5)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然后使膝关节作屈伸与旋内旋外等运动。  (6)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后作踝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二)动作要领  1.运拉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动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到由小到大。  2.作环转运动时,可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  拿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为拿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临床上常拿风池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治疗外感头痛;也用于运动过程中振奋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  2. 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相对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拿后应配合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强刺激引起的不适。  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为滚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本法压力较大、接触面积较广,适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较肥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疗运动损伤及消除肌肉疲劳。  (一) 方法与步骤  1.用手指背侧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二)动作要领  1.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时向外滚动约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动约40°。  2.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140次。  刮法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的手法为刮法。松解粘连,消散瘀结,改  善病变部位的营养代谢和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常用于治疗髌骨张腱末端病。  (一)方法与步骤  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币、匙等代替)着力于病变部位上。  2.拇指端屈曲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  (二)动作要领  1.刮动时用力要均匀。  2.刮时可蘸些水,切勿损伤皮肤。  掐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为掐法。具有消肿,防止粘连及开窍醒脑,提神解痉,行气通络的作用,适用于消除局部肿胀。常用于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端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2.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  (二)动作要领  1.用于局部消肿时,必须从肿胀部位的远心端开始,以轻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压皮肤,依次向近心端移动,移动的速度宜缓慢,用力不可过大。  2.用于点掐穴位时,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紧贴示指桡侧缘,用拇指指端或指甲(以指代针)着力于穴位上,用力逐渐加重,以引起“得气”为度,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感。  3.用于急救时,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肤。  筋法(提弹法)  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为弹筋法。具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等。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拿住。  2.象木工弹墨线一样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  (二)动作要领1. 用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  2.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l~3下,然后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拨法(分筋、拨筋)  用双手的拇指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的手法为拨法。具有分离粘连,消肿散结,解痉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损伤。拨与揉结合,即拨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双手拇指或单拇指的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  2.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二)动作要领  操作时拇指端要深按于韧带或肌肉、肌腱的一侧,然后做与韧带和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拨动,好象弹拨琴弦一样。也可沿筋内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动弹拨,使局部有酸胀感,并能耐受为度。  理筋法(顺筋法)  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的手法为理筋法。具有调和气血,顺筋归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  2.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伤部应尽量放松,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伤部的健侧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着韧带、肌纤维和神经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顺理,也可以从伤部的上端向下端顺理,反复数遍;  2.用力必须均匀持续,指腹移动必须缓慢。  捏法  1.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称为捏法。  2.用力较轻,适用于浅表的肌肤组织。  3.捏法应用于脊部称为“捏脊”。较长用于幼儿,可治疗消化不良。  扳法  1.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称为扳法。  2.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四肢关节功能障碍及脊椎关节小关节错缝等症。  3.常有:颈椎扳法、腰椎扳法、肩关节扳法(内收、上举)、  拉法  1.拉法属于牵拉、拔伸的方法,故也称为牵引法或拔伸法。  2.本法较多应用于中医伤科的正骨方面。  3.应用时动作要稳而持续,不可用一突发性的猛力;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适当控制牵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4.常有:颈椎拔伸法、肩关节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间关节拔伸法。

6,推拿的一般手法有哪些

1.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护视力。   掌按法。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摩法。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指摩法。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等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   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用摩法抚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机通畅,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3.推法。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上,向上或向两边推挤肌肉。推法可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合推法等。现仅以平推法说明之。平推法又分指平推法、掌平推法和肘平推法:   (1)指平推法。用拇指指面着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按经络循行或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此法常用于肩背、胸腹、腰臀及四肢部。   (2)掌平推法。用手掌平伏在皮肤上,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也可双手掌重叠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肘平推法。屈肘后用鹰嘴突部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刺激力量强,仅适用于肌肉较丰厚发达的部位,如臀部及腰背脊柱两侧膀胱经等部位。   在运用推法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此种手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4.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此法是用大拇指和食、中指端对拿于患部或穴位上、作对称用力,一松一紧地拿按。使用拿法时,腕部要放松灵活,用指面着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可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本法也是常用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开窍止痛等作用,适用宁颈项、肩部、四肢等部位或穴位,且常做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使用。   5.揉法用手指罗纹面或掌面吸定于穴位上,作轻而缓和的回旋揉动。揉法又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等。①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或指端轻按在某一穴位或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环旋揉动。②鱼际揉法。用手掌的大鱼际部分,吸附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轻轻的环旋揉动。③掌揉法。用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揉动。揉法是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如揉按中脘、腹部配合其他手法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6.擦法 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接来回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热量。本功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7.点法 用拇指顶端,或中指、食指、拇指之中节,点按某一部位或穴位,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挛痛、腰腿疼痛等病症。   8.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叩击体表,可分为拳击法、小鱼际击法、指尖击法、棒击法等。击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使用时用力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打体表,在叩打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律。其中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棒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   9.搓法用双手的掌面或掌侧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井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舒通经络、放松肌肉等作用,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使用此法时,两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10.捻法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罗纹面,捏住另一手的手指,作对称用力捻动。本法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适用于手指、手背及足趾。运用时动作要灵活、快速,用劲不可呆滞。   11.掐法用拇指或食指指甲,在一定穴位上反复掐按。常与揉法配合使用,如掐揉人中,须先掐时揉。本法有疏通经脉、镇静、安神、开窍的作用。   12.抖法是指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微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连续颤动,使关节有松动感,可分上肢抖法和下肢抖法。此法具有疏松脉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与搓法合用,作为结束手法,使患者有一种舒松的感觉。在反复练习、掌握了上述手法时,还应了解自我按摩保健的主要内容。通常分为以下动作,使用时最好依次进行。   (a) 净口。口唇轻闭后,用舌在齿唇之间用力卷抹,右转、左转各30次。   (b)叩齿。口唇轻闭时,有节律地叩击上下齿35次左右。   (c)搓手。用两手掌相对用力搓动,由慢而快,约30次~搓热为止。   (d)摩脸。用搓热的手掌擦脸,手指微屈、五指并拢,两手轻作遮面状,由额向下拂,如同洗脸30次。   (e)揉太阳。用两手中指端,按两侧太阳穴旋转揉动,先顺时针转,后逆时针转,各7~8次。   (f)点睛明。用两手食指指端分别点压双睛明穴,共20次左右。   (g)揉眼。用两手食、中、环三指指节,沿两眼框旋转揉动,先由内向外转,再由外向内转,各7~8次。   (h)按太阳。用两手食指指端分别压在双侧太阳穴上转动,顺、逆时针方向各15次。   (i)梳头。十指微曲,以指尖接触头皮,从额前到枕时进行“梳头”,共25次左右。   (j)鸣天鼓。先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两手中间三指轻击头时枕骨15次。然后掌心掩按耳孔,手指紧按头时枕骨部不动,再骤然抬离,接连开闭放响15次;最后两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3次,再骤然拔开。如此共进行3~5次。   (k)揉胸脯。以两手掌按在两乳外上方,旋转揉动,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l)抓肩肌。以右手拇指与食、中指配合捏提左肩肌,然后再以左手拇、食、中指配合捏提右肩肌,如此左右手交叉进行,各捏提10~15次。   (m)擦丹田。用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摩擦小腹部,以丹田穴为中心,一般进行30~50次。   (n)搓腰。先将两手互相搓热,紧按腰部,用力向下搓到尾间部,左右手一上一下,两侧同时进行,共搓30次。   (o)点环跳。先以左手拇指端点压左臀环跳穴,再用右手点压右臀环跳穴,交叉进行,每侧10次。   (p)擦大腿。两手抱紧一侧大腿部,用力下擦到膝盖,然后擦回大腿根,来回擦20次。   (q)揉小腿。用两手掌挟紧一侧小腿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   (r)擦涌泉。先将两手互相搓热,接着用右手中间三指擦左足心,以涌泉穴为中心,一般进行30~50次,以擦至左足心发热为止;然时又用左手中间三指将右足心擦热。   上述按摩动作,各有各的保健作用,如叩齿可以促进牙齿周围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使牙齿坚固,预防某些牙病;运舌,具有按摩口腔粘膜和齿龈的作用,并能刺激唾液分泌而帮助消化;擦面,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面部皮肤的弹性和张力;呜天鼓,有助于预防头昏、项强等症的发生;揉腹,能够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肠的蠕动,可促进消化机能;擦涌泉,不仅通过改善局部循环而有助于健步,而且还有助于预防失眠、心悸等症的发生。由此可见,每天坚持练习上述动作,对于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确有一定价值。 此外,李业甫在其所著的《自我保健穴位推拿》一书中所介绍的“自我保健推拿操”,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现摘录如下:   1.深呼吸运动10余次,使周身气血通畅;2.揉双睛明各20次;3.摩双眼眶各10次;4.揉按印堂20次;5.揉按双太阳各15次;6.分推前额20次;7.推双迎香各20次;8.推双听宫各20次;9.上推双面颊各20次;10.揉百会、左右手各20次;11.按揉双风池各20次;12.擦大椎左右手各15次;13.按揉双肺俞各20次;14.按揉双脾俞各30次;15.揉、擦双肾俞各40次;16.擦腰骶左右各30次;17.揉膻中左右手各20次;18.摩中脘左右手各40次;19.揉气海左右手各30次;20.擦上胸左右各20次;21.擦双章门各30次;22.擦小腹左右各30次;23.揉、拿双肩各20次;24.拿按双肩髃各20次;25.揉按双手三里各10次;26.拿双内、外关各10次;27.拿按双合谷各20次;28.擦上肢各7~10次;29.捻抹手指各3次;30.点按双风市各20次;31.揉按双血海各10次;32.拿双阴、阳陵泉各10次;33.按揉双足三里各20次;34.按揉双三阴交各10次;35.拳击下肢各10次;36.搓下肢各10次。   以上介绍的推拿、按摩养生,又称主动推拿,偏重于强身防病,益寿延年。若是医生给病人推拿,称为被动推拿,主要用于治疗疾病。推拿具有“验、便、廉”的特点,尤其是自我推拿,不受设备、环境等条件限制,不用针、不用药,即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很受广大群众欢迎,非常值得人们学习、运用。
推拿主要由推拿点按等七种基本手法组成,演变成一百多种手法
楼上的,你的复印太费事,就简单说几句吗?一般用得最多的就是:推(分推 直推),拿,捏,揉,点,按,压,拨,扣,扳等等。还有些专用手法,就不一一列举。中医推拿最注重手法的轻重和全身力道的运用,技巧的运用等等。
  推拿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刺激治疗部位和活动患者肢体的规范化技巧动作。由于刺激方式、强度、时间和活动肢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动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并在此基础上由两个以上基本手法组合成复合手法(如按揉法、推摩法等),或由一连串动作组合而成、有其操作常规(或程序)的复式操作法等等。推拿治疗是以手法操作为主的一种特殊疗法,作为其特色标志之一的学术流派,更以其师承及临证体验的不同而造就各自手法上鲜明的个性。因此,推拿手法之多竟达百种以上。其中既不乏可单独应用而成为有其适应证治范围的单一推拿疗法,也有融合变通后形成一套常规操作程度的复式推拿疗法;有些手法经一定的训练后即可掌握,而有的则需有相当程度的功法基础(如内功推拿等)和临证体验之后才能得心应手。推拿的常用基本手法大致可分为按压类、摆动类、摩擦类、捏拿类、捶振类和活动关节类等六大类。 (一)按压类手法 按压类手法是以按压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中老年人如何自我保养?根据治疗需要,按压的力量有强有弱,按压的面积有大有小,按压的时间有长有短。按压类手法能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其中按法、揉法、点法、压法、掐法、踩蹻法刺激量较强;押法、掩法、扪法、抄法、拨法刺激量较弱。 1、按法:术者将手指或掌面置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属按法,也称为“抑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或指腹面按压,称为“指按法”,其中又以拇指按法较为常用;用掌根、鱼际或全掌按压,称为“掌按法”,作用面较大,然而其局部刺激强度则弱于指按法。按法常可与其他手法结合使用,如与揉法结合,称为“按揉法”。 2、压法:术者用手掌心或掌根进行按压。按压时也可在体表上缓慢滑动。掌压接触面较大,压力大而柔和,多施用于肩背、腰部,有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 3、揉法:术者用手指指腹或双掌紧贴在体表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带动肌肤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用掌根揉的,称为“掌揉法”;用手掌大鱼际肌部揉的,称为“鱼际揉法”;用手指揉的,称为“指揉法”。掌揉法施用于腰、背、臀部及四肢,鱼际揉法施用于头面及胸腹部,指揉法主要作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 4、点法:术者用手指的指峰或屈曲的近端指关节,或肘部尺骨鹰嘴突部按压或点击体表。点法接触面较小,刺激强度大,多用于穴位及压痛点上,止痛效果较好。 5、掐法:术者用指甲掐按体表的穴位,亦称“爪法”、“切法”。掐法接触面小,刺激比点法还强。如用于人中穴及肢端穴位上,有开窍醒脑作用,惊厥、昏迷常用此法。 6、拨法:术者用手指指端按在筋腱上,适当用力作与筋腱成垂直方面的往返拨动。常用治筋脉挛急等症。 7、押法:术者将手指指腹按在体表上不动,刺激量比压法要小。 8、掩法:术者以手掌轻轻地覆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上,多用于患儿的脐部。 9、扪法:术者将手掌擦热后,迅速地轻放在体表上。如用于脘腹部,有温中作用,以治寒性腹痛、腹泻等症。用于头顶部,有祛风散寒作用,以治疗感冒、头痛等症。 10、抄法:术者将两手掌面分别放在患者的两侧胁部,进行按揉,渐渐抄入腰部,并轻轻地左右晃动。本法可作为治疗腹痛、腰痛的辅助手法。 11、踩蹻法:术者用单足或双足踩在治疗部位上揉压或做弹跳动作(弹跳时,足尖不得离开治疗部位),术者尚需借助器物承担一部分自身的体重,以控制踩蹻力量的大小。本法多用于腰臀及下肢部。其中弹跳踩蹻法地适用于腰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患。使用本法应严格选择适应症,体虚或骨质疏松等症不可使用。 (二)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是通过腕部有节奏的摆动,使压力轻重交替地呈脉冲式持续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包括有一指禅推法、衮法、缠法、滚法等。 1、一指禅推法:术者将拇指的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置于体表,运用腕部的来回摆动带动拇指指间关节的屈伸,使压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每分钟摆动一般为120-160次。本法接触面小,深透力强,可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穴位上。 2、衮法:将手部各掌指关节略为屈曲,以掌背近小指侧部贴于治疗部位上,然后有节奏地作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使贴于治疗部位上的掌背部分作来回滚动。每分钟摆动一般为120-160次。本法多用于颈项、腰背及四肢部。 3、缠法:动作与一指禅推法相同,但摆动速度较快,每分钟达200次左右,有较强的消散作用。 4、滚法:术者手握空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置于治疗部位上,腕关节作小幅度的屈伸,使接触治疗部位的指间关节来回滚动。本法适用于除颜面部外的各个部位。 (三)摩擦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是以在肌肤表面摩擦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类手法。其中,有些手法是使之摩擦发热,有些手法是推动气血,有些手法则是以摩擦的形式揉搓肌肤。摩擦发热的手法,主要是擦法,适用于胸腹、四肢、腰背部;推动气血的手法有摩法、开法、合法、推法、运法、刮法等,适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部;揉搓肌肤的手法有搓法、勒法、抹法、扫散法等,适用于四肢或头面等部。 1、擦法:术者将手掌紧贴于皮肤表面,稍用力作来回直线摩擦,使其局部发热。用全掌着力摩擦的,称为“掌擦法”,适用于胸胁及腹部;用大鱼际着力摩擦的,称为“鱼际擦法”,适用于四肢部;用小鱼际着力摩擦时,称为“侧擦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千金要方》中“老子按摩法”所说的“掘法”,即是用两手拳背在脊柱两傍施行的擦法。 2、摩法:术者以手掌面或手指指腹置于体表上,作轻缓的盘旋摩动。用手掌面摩动的,称为“掌摩法”;用手指指腹摩动的,称为“指摩法”。摩法主要适用于胸胁及腹部。古代施行摩法时,常根据病情涂抹各种药膏,称为“膏摩”法。 3、分法与合法:分法又称“开法”;合法又称“和法”。前者是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体表上的某一处向其两侧分开推动,后者是术者用两手拇指指腹或手掌,在体表治疗部位上分别从两侧向中间合拢。分法,有疏散气血之意;合法,是聚合气血之义。这些手法主要应用于小儿的临床推拿治疗。 4、推法:用手掌或手指指腹置于治疗部位上,向前作单方向移动。推法类似擦法,但擦法是用力来回摩擦,要求达到局发热;推法则是轻快柔和地单向推动,操作时虽连续不断,但在手返回推出起点时,不能在体表上摩擦,其意是推动气血行进,不要求局部发热。作直线推动的称“直推法”、“平推法”,作回旋推动的称“旋推法”。有些小儿推拿书籍中所描述的“运法”,如运太阳、运八卦,即是旋推法。推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5、指法与刮法:都是用手指指腹面掠擦治疗部位。轻快地掠擦称“指法”,较重地掠擦称“刮法”。刮法,还可用光滑竹片边缘掠擦治疗部位。指法与刮法,主要适用于胸背和四肢部。 6、搓法: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轻轻地作快速来回搓揉。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 7、勒法:用食指、中指略屈曲挟住手指或足趾的根部,迅速地滑出指(趾)端。 8、抹法:用拇指指腹或手掌面紧贴于体表上,略用力,缓慢地作上下、左右往返移动。多用于头部、颈项及胸腹部。 9、扫散法:用拇指桡侧面及其余四指指端,同时贴于头颞部,稍用力向耳后作快速来回抹动。常用于头痛、头胀、高血压等疾患。 (四)捏拿类手法 捏拿类手法是以挤压提捏肌肤的方法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这类手法有拿法、捏法、挤法、拧法、扭法、提法、挪法、扯法、弹法、抓法、捻法等。捏拿类手法是刺激较强的手法。 1、拿法:术者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对合紧挟治疗部位并将其肌肤提起。适用于肩背及四肢部。捏法、挤法、拧法、扭法、扯法、提法及挪法都是与拿法动作相似的手法。“捏法”是用拇指与食指或拇指与食指、中指挤捏肌肤。“挤法”、“拧法”、“扭法”、“扯法”的动作大同小异,是用拇指末节指面和食指中节的桡侧面,或将食指、中指略屈曲,用其中节挟住肌肤,提起扭转。“提法”是在拿法、捏法、挤法、拧法、扭法的操作过程中,把挟住的肌肤再用力往上牵拉。“挪法”是把手掌摊平,置于治疗部位上,然后如握拳状将该部位的肌肤提起片刻,再放开手掌稍向前移,如此不断地向前提捏、放开进行操作。 2、弹法:即术者用力提捏肌肤后,迅速放开,使肌肤恢复原状,适用于肌肉丰厚处。另一种操作方法是将中指屈曲,中指甲置于拇指面成环状,然后将中指迅速弹出,击打患处,亦称弹法。 3、捻法:用拇指的指腹及食指桡侧面挟住治疗部位,如捻线状来回捻揉。多施用于指、趾处。 4、抓法:五指分开,满掌拿捏治疗部位,着力点在五指之端。常用于头顶部及肌肉丰厚处。以掌统握者,称为“擒法”。 (五)捶振类手法 捶振类手法是以拍击的方式作用于机体,或使机体产生振动感应的一类手法。常用的捶振法有拍、击、叩、劈啄、振、捣、抖等手法。 1、拍法:术者手握空拳,以虚掌有节奏地拍打治疗部位。如用掌根或拳背部击打治疗部位,称为“击法”;用桑枝棒进行击打,又称“棒击法”;用空拳有节奏地击打治疗部位,称“捶法”(叩法);用手掌尺侧部击打,又称“劈法”;用合拢的五指指端敲击治疗部位,称为“啄法”;用屈曲的食指或中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的背面进行叩击,称为“捣法”。这些手法适用于肩背及四肢部。 2、振法:又称“颤法”、“振颤法”,用指端或手掌置于治疗部位上,使手臂发出的震颤波传递到机体。指振法,常用于头面及胸腹。掌振法主要用于胸腹。也可用一手手掌按在治疗部位上,另一手握空拳有节奏地叩击按在治疗部位上的手背,使其局部深层有振动感觉,称之为“振动法”,常用于胸背部。 3、抖法:术者用手握住患肢的远端,用力作上下抖动,使患者肢体呈波浪式抖动,有放松肌肉和关节等作用。 (六)活动关节类手法 活动关节类手法是指对病人的肢体关节进行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牵拉等的一类手法,也称之为被动运动。其形式可根据关节的结构特点和病症治疗的需要选用。操作时病人肌肉要尽量放松,活动关节的幅度、力量要恰当。不可突然强力牵拉,以免加重肌痉挛和引起损伤。 1、摇法: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在关节的另一端对可动关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亦称“运法”。应用于颈、腰及四肢关节部。活动幅度较大的摇法,又称之为“盘法”。有些小儿推拿疗法中所称的“运法”,除了本操作法外,是指“指摩法”及“旋推法”。 2、拉法:又称“牵法”、“牵引法”、“引伸法”、“拨法”、“拽法”。术者固定肢体一端,并持续用力牵拉肢体的另一端。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使用这类手法,应缓慢、持续地牵引,切忌用暴发力。 3、背法:术者与患者背靠背站立,用双肘挽住患者的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同时,术者以臀部用力颠动,牵伸患者的脊柱腰段。背法的作用与拉法相同,使关节的间隙拉开,适用于腰部。 4、扳法:又称“搬法”,是施术者两手作相反方面的用力,使患者关节作屈伸及旋转活动的一种推拿手法。有扳颈、扳腰、扳肩、扳肘、扳腕(踝)等法之分。其扳动的幅度,须根据关节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及其病理状况而定,手法需轻巧柔和。 无论何各推拿手法,其操作的技术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在此基础上达到“深透”。所谓“持久”,就是要求术者的手法操作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走样,不虚乏;“有力”是指手法操作必须具有一定力量,并能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施术部位的不同而加以调整;“均匀”是要求操作手法力度均衡,不可忽轻忽重,有些手法则应有鲜明的节奏性;“柔和”是要求动作柔缓协调稳健,不可生硬粗暴。“深透”是要使劲力透过皮肤深入到体内,作用到一定范围,不浮泛于体表。因此,应用推拿手法者应该经常练习手法技巧和锻炼指、腕、臂力,才能熟而生巧,应用自如
文章TAG:推拿技术推拿手法手法推拿技术

最近更新

  • 纹痕的近义词,纹痕的近义词 交错的近义词 枯竭的近义词 指望的近义词 移居的近义词

    纹痕的近义词交错的近义词枯竭的近义词指望的近义词移居的近义词皱纹交杂枯燥盼望分居皱纹交杂干涸期望迁移妈呀限制,枯槁,盼望,乔迁2,纹的近义词是什么痕_360百科拼音:hén注音:ㄏ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去字开头的成语,去开头成语有哪些

    去开头成语有哪些2,去字开头四字成语大全1,去开头成语有哪些去开头成语有哪些:去害兴利、去食存信、去逆效顺、去杀胜残、去就之际、去恶务尽、去本就末、去住两难、去甚去泰、去粗取精、去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投机取巧的意思,投机取巧不能投机倒把

    投机取巧“投机倒把”都可以用不正当手段达到目的;但是投机取巧重在“耍花招”;即通过狡猾的手段获利;而“投机”重在“暴利”;也就是倒卖牟利,做事要踏实,不能投机取巧,”百科定义投机取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核心部门,工业的核心部门是

    工业的核心部门是管理层工程动力生产车间2,电子商务企业中核心的部门或职能是那些和传统企业有什么不同核心部门?业务部,财务部,生产部。和传统企业没什么不同,只是业务员很少因为市场拓展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王重阳,我国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生于元和二年

    王重阳生于政和二年(1112),原名,后改称苏,王重阳我周游列国,收了七个徒弟,然后创办了道教全真派,王重阳我觉得全真教毕竟还是属于道教的,要讲究清静主义,但是王重阳的后代中,很少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6

  • 大学生个人自传,首次发表自传谈大学生活与工作

    按时间顺序,可以先写入学时的状态,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离校时收获的总结,感情的升华,比如鲁迅自传就是一部叙事性很强的优秀典范作品,我们认为自传的作用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5

  • 忌不自信翻译,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

    本文目录一览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忌不自信一句用现代汉语如何翻译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翻译1.(1)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5

  • 快速的近义词,快速的近义词

    快速的近义词迅速,急速,火速急速迅速。{0}2,快速的近义词是什么迅速,快捷快捷快速的近义词:快捷、急剧、急速、敏捷、火速、疾速、神速、赶快{1}3,快速近义词快速近义词:急速,神 ......

    无锡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