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 > 苏州市 > 元宵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都有什么

元宵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都有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25 05:19:28 编辑:苏州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元宵节的习俗都有什么

吃棕子,吃汤圆,扎艾叶,喝雄黄酒和赛龙舟.

元宵节的习俗都有什么

2,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列举如下:一、赏花灯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在这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赏花灯了,赏花灯又叫闹花灯,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古时候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会亲手制作精美独特的花灯,挂在家门前。十五的夜晚,五彩缤纷的花灯,与天上的明月,共同组成美好的盛景。这天人们会在天黑之后在街头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观赏花灯,感受热闹的气氛。二、猜灯谜在赏花灯的同时,人们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人们一般会把谜面写在小纸条上,挂在各种花灯下面,观赏花灯的人就会聚集在一起,猜出谜底是什么,猜对的人一般会有一些小小的奖品。猜灯谜活动让人们之间的互动增加,气氛更加热闹。三、走百病北方人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走出家门,到外面走上一圈,或者走过一座桥。是一种祈福消灾的活动。这天人们一般相约结伴出行,见桥必过,一直走到深夜再回家。这种活动叫作“走百病”或者“游百病”。四、舞狮子每逢元宵佳节,许多南方地区就会举行舞狮子活动。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每逢各种节日或者集会庆典,人们都会请舞狮表演者来表演助兴。“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在广东地区广为流传,舞狮在广州俗称“舞醒狮”,每逢佳节喜庆,迎春赛会,开张庆典,必敲锣打鼓,舞狮助兴。这种民间迎祥纳吉的习俗,由来已久,历久不衰。五、送孩儿灯送“孩儿灯”简称“送灯”或者送花灯”等,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希望在新的一年“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六、迎紫姑很多地方在正月十五这天有“迎紫姑”的习俗,传说紫姑也叫戚姑、厕姑。是民间的厕神,每到正月十五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

元宵节的习俗

3,元宵节风俗都有什么

1、吃汤圆。元宵节的最主要习俗当然是吃汤圆,汤圆主要是糯米粉做成的,里面可以包裹不同的馅料,最常见的莫过于黑芝麻馅儿,还有花生馅儿等等,吃起来特别香甜,象征着团团圆圆。 2、看花灯。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挂上灯笼的样式,很多可以用纸糊的,塑料纸做的,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样式,特别好看,这也是儿童做手工的好机会,晚上大家拿出来一起玩花灯,真的是非常开心的日子! 3、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最有趣的活动,是重要的民间习俗,这个时候人们逛街,还能参加猜灯谜的活动,猜对了还能赢得各项奖励,参与的人特别多! 4、耍龙灯。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是传统民俗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这是一项非常生动的民俗表演,大家一起耍龙或者舞狮子,真的特别开心! 5、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娱乐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人民踩着高跷,象征着步步高升;扭着秧歌,欢天喜地,开开心心送走大年! 6、逛庙会。元宵节的庙会真是热闹呀,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简直是中华民族“狂欢节”!

元宵节风俗都有什么

4,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各家的元宵节习俗跟春节差不多,杀鸡卖肉买鱼到了时辰将贡品摆上,点上蜡烛和香,家人轮流拜祭并许上自己的心愿。拜毕待蜡烛和香料的差不多勒就开始烧纸钱最后燃放一挂鞭炮 大致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希望能采纳我把!55

5,元宵节的习俗什么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一年一度的上元灯会、舞龙舞狮、老北京叫卖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节传统节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这个节日的一大原因。传统的老北京元宵节活动主要由花会、灯会、吃元宵3个部分组成。2、河北省河北较为独特的元宵节习俗有井陉的拉花,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赞皇县元宵节习俗——“拉碌碡”,拉禄碡是一种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动在元宵节,它以打击乐伴奏。有大鼓、大锣、铙、水镲等。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3、安徽省古城凤阳县,荡秋千、挑灯笼、撂火把等民间习俗,成了元宵佳节的三大习俗。凤阳民间有“元宵节荡秋千,一年腰不疼”的说法。每逢元宵佳节,最让孩子们动心的还是“挑灯笼”。各种花灯早在几天前就纷纷“抢早”上市,造型各异的花灯将府城镇夜晚装点一新。 提问 河南省有吗 回答 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作为春节过后的又一大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节日气氛的主旋律,就是一个“闹”字。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在汉文帝时,官府就下令将正月十五正式定为元宵节。汉代的元宵节为一天,到唐代时就变成三天,到宋代则长达五天,到了明代,更是从初八点灯,一直到农历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到了清代,节期又缩短到四五天。元宵节期间,全国各地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数不胜数。下面分享其中比较有名的10种:一、踩高跷踩高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性表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元宵节,很多地方更是盛行这种踩高跷的民间活动。高跷一般都是木质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个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用绳索绑在腿上。表演者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二、舞狮子舞狮子是我国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者其他集会盛典,民间都会 稍等 灯谜也被称之为是打灯谜,该活动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将谜语悬挂在灯里面,然后让别人来猜,现在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活动,并不是仅仅在河南地区才有。当然猜灯谜寓意是希望能够今年平平安安,喜气洋洋。送孩儿灯也就是送花灯,娘家会送给新嫁的女儿花灯,当然也有一些是亲友会给那些结婚还没有孩子的家里面送花的,寓意着添丁希望能够早生孩子。吃馄饨汤是河南襄城县的特色,也被称之为团圆茶,就是娘家会将已经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过节。 有 更多4条 

6,元宵节有什么传统习俗啊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都是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过元宵节一直有吃元宵的习俗。“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和“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   在南北朝时期,我国民俗中有一项叫“过灯”的古老仪式,“过灯”是用彩纸扎成的母子兔形状的灯点燃后,在村庄、祠堂、各家各户巡游。“过灯”的民俗始兴于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后来人们就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7,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

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 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也被称为是正月十五,人们一直以来都用吃汤圆或者元宵来庆祝这个节日。下面来看看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 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1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元宵节传统活动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2、赏花灯: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灯之外,还可以放烟花助兴。 3、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4、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 5、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6、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7、划旱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8、走百病: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2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观灯 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汉族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8、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这项活动主要是养蚕人家所进行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3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又名“灯节”或“灯夕”。北魏时期,道教笃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灵,他们的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也有人认为,它是汉代宫廷的一种祭典演变而来。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或灯节,是民间多彩多姿的节日,也是春节最后的一天,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 相传早于汉文帝期间,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及至汉武帝创建了“太初历”,进一步肯定元宵节的重要性。元宵节的节期,随着历代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相传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开始活动,直至年十七才结束。 中国传统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平时在白天亦难出门,更何况是夜晚,难得元宵节当晚可以破禁,自然会尽享欢娱,等待异性来结识,所以不少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都以元宵佳节为题材。 元宵节是个热闹的节庆,活动很多举其重要者如下: 一、上元祈福 民间将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并予人格化。因此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大帝生日。天官的主责是赐福,所以,民间在清晨备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赐福。 二、元宵祭祖 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征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 三、迎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所以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民间称花灯为「鼓子灯」,因为过去小朋友所提的灯型似鼓锣。元宵花灯种类很多,如寺庙的彩灯、店铺的走马灯及儿童的鼓仔灯等。式样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形象灯如关刀灯、兔灯、水果灯、半灯等;另一是活动灯,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现在多为电动花灯,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传统。 四、猜灯谜 以往灯谜都在寺庙里举行,因为寺庙乃民众闲暇时聚集的场所,而且有花灯竞赛与展示,所以从前都在花灯下榜上一个谜面,到元宵夜由庙里相关人员主持猜灯谜,场面热闹而温馨,因为可以得个奖品回家,算是小过年的吉祥兆头。现代猜灯谜的型态有揭诸在报章、杂志上的,有电视转播某个寺庙的灯谜大会,也有在某些节目中穿插的灯。

8,扬州江都元宵节有什么习俗4个哦

元宵节是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按民间的说法是,十三上灯、十四新春、十五元宵、十六牙祭、十七王母生日、十八落灯。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的日子,也叫上元节,家家户户都要团圆,团圆的方式就是吃元宵、看花灯。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穷都可以去看灯,以前的妇女是不能出门的,但在这一天是可以去看灯的。在扬州民间,根据不同的年份,花灯也有所不同。舞龙灯是个技术活,过去人们都要在正月十五舞龙灯,大家都把一节节的龙灯拿到城门口装好,然后再从各个门进城,到辕门桥会合。舞龙灯是一个技术活,几条龙围着一个龙球舞动,那时候的龙灯里面点着蜡烛或煤油棒,舞龙要上下翻飞,如果玩不好,把灯内的蜡烛弄倒了,就成了火龙了。元宵节除了玩灯,还有踩高跷、猜灯谜、扭秧歌、河蚌舞等多种民俗娱乐活动。过去的高跷有一丈多高,也就是说有3米多,踩高跷的扮成孙悟空、白娘子、许仙等一些民间传说或是戏剧中的人物穿行在人群中。踩高跷走一段就需要休息,这么高演员怎么休息呢?找一个屋顶坐在上面。当然人们都希望能坐在自家的屋顶上,这也是新年讨个好彩头。扬州闹元宵最有特色的就是猜灯谜,扬州的元宵灯谜在全国是独树一帜的,包含着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多年以来一直都保留着。猜灯谜不仅需要文化知识,还需要其他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比如“送高堂上飞机”(打一军事名词),谜底是“航母”,这里面就包含了文化知识、军事知识。
吃汤圆,放百灵火,放孔明灯,观月

9,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主要有祭祀神明、祖先、吃元宵、走桥摸钉、送孩儿灯、闹社火、赏花灯等。1、 祭祀神明、祖先:正元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在汉武帝时,正月十五上元节需祭祀“太一神”,《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上元燃灯,或云以汉祠太一自昏至昼故事。民间还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所以正月十五需要燃灯供奉天官祈盼福运。另外按照民俗,初一、十五都是祭拜的日子,需要“焚香摆供”祭奠祖先,例如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焚香磕头,祈福保佑,然后阖家团聚,共享天伦。2、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民间的重要习俗,元宵最早称为“浮元子”,在古时,“元”意指开年的第一个月,而且“元”与圆谐音,即为团团圆圆,因此吃元宵便是将好兆头吃进肚子里。北方人喜欢吃“炸元宵”,南方人喜欢吃“煮汤圆”,无论元宵还是汤圆,都饱含了一家人团圆美满、阖家欢乐的美好寓意。元宵佳节,良辰美景,一碗香甜软糯的元宵是必不可少的。3、走桥摸钉:在古代,元宵节这天朝廷会解除宵禁时间。平时碍于礼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也可出门观灯游玩。此时闺中女子们个个打扮得美艳动人,头戴珠翠、身披彩衣,三五成群手提花灯,迈着婀娜多姿的步伐,漫步于河桥之上,这也就创造了“偶遇”意中人的机会。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就是在元宵节,遇到了命中注定的薛绍,可见元宵节就是古时的“情人节”。对于未出阁的女子在这天会“走桥”偶遇意中人,而已婚配的女子也会出门“走桥”。她们的目的不是求偶而是“求子”,走桥时还讲究要“摸钉”,“钉”通“丁”,相传摸到钉便能生男孩,有人丁兴旺的寓意。4、送孩儿灯:元宵节不仅要赏灯还要送灯,因“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在古时常被用作求子添丁。“送孩儿灯”是一项特殊的民俗活动,即在元宵节前,娘家人会将五彩缤纷的大官灯送于新出嫁的女儿,一些亲朋好友也会将花灯送给还未生育的新婚之家,以表示吉星高照、早日诞下麟子的美好寓意。如果是有孕在身,娘家人还要送一对小灯笼,以祝愿儿女双全、孕期平安,并且每对灯都要配好蜡烛,讲究送双不送单。5、闹社火:社火来源于农耕时代,这里“社”即为土地神,而“火”则代表火神,起初是用来祭祀农神的一种仪式。古时劳动人民会在正月十五这天,聚集在火堆旁,一起祭拜神明,用唱歌跳舞的形式来祈福,目的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6、赏花灯:元宵节赏花灯在唐宋时期十分盛行,花灯是用颜色鲜艳的纸制作而成,每到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夜夜笙歌,花灯的品种也是数不胜数,龙灯、纱灯、宫灯、走马灯等等,种类繁多,盛大的观灯仪式也是国家富强的代表,既增添了节日气氛,又有祈祷平安的意思,直到现在正月十五赏花灯的习俗仍被广泛流传。7、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8、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9、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10、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11、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12、逐鼠: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13、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14、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与元宵节相关的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等。元宵节由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的三个禁忌:1、忌沮丧哭闹、说脏话:在民间认为,元宵节这天是天官大帝的生日,是一个欢闹值得庆祝的日子。因此在正月十五这天尽量不要跟夫妻或家人之间发生矛盾、争吵,避免打骂孩子使孩子哭闹等行为。这天忌说脏话、骂人,祸从口出,一年的初始因不经意的错话引来灾祸,那这一年的运势都不会好。大家当天要和睦相处、彼此融洽,才不会沾染上霉气。2、忌丢失、借钱给他人:元宵节这天不少人都会选择和家人出门赏灯会游玩,出门时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丢失或被他人窃取。在老人眼中,元宵节当日财物丢失是不吉利的征兆,表示照看不好自己的“钱包”,那这一年的财运也就随之“丢”掉了。另外,尽量避免亲戚朋友在这天借钱,正月里借钱会将财运都“借”走,也会影响自己的运势。3、忌去晦气比较重的地方:元宵节是个喜庆的日子,这一天街上、家里都是大红灯笼,喜庆洋洋一片吉祥,相对应的一些地方会显得更加的冷清,传统民俗中这天忌讳去一些“晦气重”的地方,如一些无人的地方、荒山等地方,尤其是身子薄弱的人,更是要注意。元宵节相关传说:传说一: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传说二: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到腊尽春来的时节,她便更加思念家人,她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城里人人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思索后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姑娘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姑娘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10,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 而十五日又是中国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11,元宵节的民风名俗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一、 观灯。 旧时,从正月十三始,开启闹元宵序幕。街道两旁挂满彩灯,其中“走马灯”最为诱人,一盏灯有多幅画面艺术呈现不同的历史故事。随着画面不停转动,人物也活动起来,吸引游人围观。旧时京门富家豪户、商号店铺借此争奇斗富,所有寺庙、公所、水会、茶棚,皆灯彩高挂,供路人观赏。 二、元宵。 又称汤圆、汤团、圆子。用糯米细粉为皮,核仁白糖为馅,大如核桃。晚饭前吃汤圆,并把汤圆供奉在神佛祖先的像前。明清时正月十五吃元宵已成全民时尚,这种年俗一直延续至今。 三、团圆。 元宵元宵,合家团圆,共度良宵。正月十五,平时分家单过或外出工作的,都凑集到老人住处。年复一年的灯节团聚,强化了家族内聚意识,维系了家族亲情绵延。 四、赏月。 正月十五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全家同吃元宵,共赏圆月,其乐融融。月圆家圆吃汤圆,象征家庭和睦,美满幸福。 五、饮食。 正月十四,妇女和面蒸制背驮元宝的剌猬和老鼠。正月十五早晨,将“剌猬老鼠”供于神像前,置于窗台灶台门墩上。上午门朝外,下午则转向屋内,象征连续不断把财宝驮回家。天黑掌灯后,燃烛焚香放炮,撤下供品。男性家长主持掌香,将煮熟的元宵供奉于祖先像前,全家老小叩拜尽礼。香尽后撤下元宵,回锅加热后全家人分吃,谓“吃供尖”,然后团聚共进晚餐。 六、猜谜。 旧时元宵节盛行猜灯谜,将谜语写在绢灯上,故名灯谜。明末阮大铖的传奇剧本《春灯谜》和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制灯谜贾政悲孅语”都记叙了猜灯谜的情形。古今延续的正月十五猜灯谜,具有娱乐和益智的双重作用。 七、庙会。 逛庙会是过年一大习俗。正月十五民俗庙会,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特色迥异的小吃,加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成年味浓烈的民俗画卷。天津最有名的庙会,就是古文化街民俗庙会和蓟县独乐寺庙会。
汤圆。。。

12,元宵节的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大家知道多少呢?民间习俗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走百病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迎紫姑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文章TAG:元宵的习俗元宵习俗元宵节

最近更新

  • 遵守规则,以遵守规则为话题的作文

    以遵守规则为话题的作文2,遵守交通规则1,以遵守规则为话题的作文“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规则其实是社会的总管家,如果没有他,世界将是一片混乱;如果没有他,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臭鱼的做法大全,臭拔鱼的做法大全

    本文目录一览1,臭拔鱼的做法大全2,请教臭鱼的做法有知道的吗3,怎么做臭鱼吃4,臭贵鱼怎么做好吃臭贵鱼的家常做法1,臭拔鱼的做法大全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材料:净鳜鱼500克,冬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科学发明,什么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

    什么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东西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爱迪生发明了电话,瓦特兄弟发明了蒸汽机,巴本发明了压力锅。爱迪生发明了点灯2,有什么科学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历史经验,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我觉得学习历史是种兴趣和爱好,并不是说你分有多高就把历史学习得有多好。您好!最有效的方法是靠理解来记忆。其次则学会比较记忆。{0}2,学习历史的心得体会500字左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春天的花开,春天有哪些花开

    春天有哪些花开春季开花的植物有;三色堇、雏菊、金盏菊、诸葛菜、瓜叶菊、紫罗兰、虞美人、油菜花、郁金香、水仙、兰花、长寿花、报春花、迎春、连翘、杜鹃、白玉兰、桃花、杏花、郁李、樱花、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混凝土切割拆除,金刚石线锯切割混凝土拆除工程

    混凝土切割指混凝土构件、墙体、路面等的建造,就是用锯子把混凝土锯成块拆除静态拆除是混凝土-2/的一种,金刚石线锯适用范围:桥梁切割拆除、码头切割拆除、大型基础切割拆除施工特点可切割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狮子座和天蝎座,天蝎座和狮子座配吗

    天蝎座和狮子座配吗星座配对结果天蝎VS.狮子配对评分:50需要努力维持的一对星座比重:42:58解析:哇~“一山不容二虎”耶!自视甚高的蝎子,是水象星座之王,与火象星座之王狮子,要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

  • 特此证明,特此证明英文翻译成

    特此证明英文翻译成特此证明Herebycertifypromisespecially2,特此证明怎么翻译1.intestimonywhereof2.inwitnesswhereof ......

    苏州市 日期: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