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斑点病防治要点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番茄斑点病害,番茄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绿褐色水浸状小斑点,而后病斑逐渐扩大,边缘黑褐色,中间灰褐色,直径2~3毫米,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周围形成不规则形黄化区,后期病斑中间穿孔,叶片黄化枯死或脱落,每10天~次,连续2~3次,能有效防治番茄斑点病豇豆斑点病影响品质,豇豆斑点病该怎么防治。
番茄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绿褐色水浸状小斑点,而后病斑逐渐扩大,边缘黑褐色,中间灰褐色,直径2~3毫米,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周围形成不规则形黄化区,后期病斑中间穿孔,叶片黄化枯死或脱落。病原菌为番茄匍柄霉,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气流传播,进行频繁的田间再侵染。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发病,连阴雨后的高湿条件下以及叶面结露时最易发病。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病情加重。①加强管理重病地与非茄科蔬菜,如瓜类、豆类蔬菜实行2~3年轮作。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氮肥施用过量。有条件者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采法特菌肥,合理灌溉,避免浇水过量,棚室浇水时间要选择在上午,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放风排湿。②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彻底清除病株残体
田间识别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赤褐色,斑面生同心轮纹,后期中央部灰白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粒点。豇豆斑点病发病原因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为害,继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在植株生长期间再侵染。高温、高湿、植株生长衰弱发病多。本病多侵染中下部成熟叶片,嫩叶很少发生。豇豆斑点病防治要点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
3、番茄斑点病怎样防治番茄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发病生褐色环疽状斑点,后扩大为近园形或长椭园形黄褐色病斑,直径直0.3~1.5毫米不等,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子,中部具有明显柴褐色轮纹。湿度高时病斑表面生暗灰色霉菌,严重时叶片死凋落。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通风降湿;避免偏施氮肥,应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时排水;清洁田园,清除病残物。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量500倍液喷雾,每10天~次,连续2~3次,能有效防治番茄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