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河南话和宋朝的河南话是否还一样或者说近似。至少可以看出,宋朝的河南方言仍然保留下了血脉,无论是在现在的河南还是在如今的很多南方地区,河南话依然有存古的地方,但是河南话也丢掉了宋朝官话里的“入声”,存疑的是各地方言的变化和看待方言的方式。
1、河南话是宋朝的官话吗?
我感觉这个争议很大的吧。大家都喜欢从历史层面来分析河南话是否是宋朝官话,这种想法肯定是站不住脚的。要真正解决这个疑问,还是要从历史文献和语言的状况来分析,河南话是否和当时的宋朝官话相同,首先,我们要强调一个问题:现在中国汉语各方言都是从古汉语一脉相承传下来的,想借此话题分化人群的请绕路。经历千年的战乱和兵役等的影响,汉族人口从北方地区扩散到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这期间不仅是人口迁移过去了,连语言和文化风俗习惯也带了过去。可想而知,在媒介传输很慢的古代,如果只依靠中央推行教育,很难在短时间内就将汉文化区南部边界推到越南中部和云南南部,必须依靠移民强势带入。因此,中国各地的汉语都来自于古汉语毫无疑义,存疑的是各地方言的变化和看待方言的方式。比如说这个问题是:`河南话是宋朝的官话吗?要我回答肯定是“Yes”,
为什么这样说?宋朝官话本来就是以洛阳音和开封音为准,洛阳音和开封音本来就是属于中原官话-河南话的范畴。所以毫无疑问,宋朝官话就是河南话,疑问点在哪儿?很多人的疑问点是:现在的河南话和宋朝的河南话是否还一样或者说近似?北宋末年的一场灾难席卷而至,金人带走了皇帝,北宋剩余的皇室成员顺着大运河南下,此时的北方汉族百姓也是闻风而动。
连政府都跑了,有条件的还是赶紧跑吧,留在北方才是活见鬼,这跟日本入侵时期中国的上层人士的逃亡一样的情况。这次灾难对于北方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以往北方被外族入侵后,南方还保留有一个汉族王朝支撑,汉族古典文化血脉未断。而此次,北宋灭亡之后,南北未再次在汉族手中统一,而是被蒙古人给拿下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已经在崖山入海口被冲走了。
即使是大明再次统一中国,也已经是物是人非,就是在此乱世期间,北宋南下的北方人填充了杭州周边的江南地区。甚至直到现在,杭州方言和很多名词还带有中原的味道,至少可以看出,宋朝的河南方言仍然保留下了血脉,无论是在现在的河南还是在如今的很多南方地区。如果要深究到底现在的哪种方言跟宋朝官话最类似,还真不好说,河南话依然有存古的地方,但是河南话也丢掉了宋朝官话里的“入声”。
2、河南在宋代经历了什么,导致河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不保?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宋朝河南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河南在宋代可谓是京畿重地。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就将此地定为大宋之国都,自隋至唐使用的大运河,依然在发挥作用。不过这时候的开封已经是大运河的中心了,汴河像一条吸管,从东南方将粮食、丝绸等运往大宋的都城。这时候的河南,虽然和以往的历史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依靠京畿之地的政策优势,比以前都发展的好,
但是北方的发展速度,已经慢慢落后于南方了。经过唐中叶的安史之乱,北方的大批人口南迁,随着人口而南下的,是北方的先进技术。南方此时的气候,正好适宜稻做农业的种植,江南种稻图南方逐渐成为人口和经济的重心。汉唐宋时期南北人口比例此时民间便逐渐有一个谚语流传——苏湖熟,天下足,南方慢慢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了,南北之水运,变得越来越重要。
开封就是依赖这条运河而繁荣,总体上讲,北宋时期的河南,京畿之地,国家不会不重视,水利各方面也是不断修护,但是南方这个新兴的农业经济区就是发展的比北方旱作农业快,相对来说,北方就是落后了。直到靖康之乱,北方再遭兵燹,北人更多的南渡,北方彻底失去了和南方比拼的经济基础,这种南北失衡,一直持续到今天,北人南渡示意图两分钟走进历史现场,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