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和襄阳不是副省级城市,而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省会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的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回到题目襄阳是否是收缩型的城市,这要仔细分析襄阳的产业后,才能得出襄阳是否收缩性城市的结论,襄阳房价相对合理(放在全国城市高房价的大背景下)襄阳2018年GDP为4309.6亿元,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位列49位(超过十座省会城市);而襄阳的房价却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73位,如果襄阳的房价和襄阳的GDP一样占据全国前50强的位置,那么襄阳的房价恐怕早已经在一万一左右了。
1、襄阳和宜昌都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哪个城市发展更有前景呢?
湖北一主两副的城市格局,就是大武汉一个超级大城市,再加宜昌襄阳两个大城市。如果比较襄阳和宜昌哪个更有发展前景,我认为毫无疑问,地位更高、区位更好的宜昌远比襄阳有发展前景,襄阳的前景应该和荆州黄冈差不多,宜昌曾经是省会级城市,作为三峡省筹备办的省会筹备建省,虽然三峡省没有建成,但是准省会的经历还是给宜昌留下不少丰厚的遗产。
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两大央企总部都在宜昌,四大银行三峡分行都是省级分行,拥有独立的计划管理权,更重要的是,宜昌已经越来越成为湖北第二大交通枢纽。作为长江翻坝的亿吨枢纽,这样的物流不是襄阳可以幻想的,宜昌海陆空交通并举,特别是长江航运和机场,都远胜襄阳。以前,襄阳的优势是铁路枢纽,郑州铁路局曾经在襄阳设立铁路分局,因为汉丹线和襄渝线在襄阳交汇,加上现在汉西高铁和郑万高铁也在襄阳交汇确实有些铁路枢纽的意味,
但是,宜昌的铁路地位一点儿都不比襄阳差,已经开始反超襄阳。首先,焦柳铁路和沪汉蓉高铁在宜昌交汇,另外,郑万高铁也设立连接线接入宜昌,现在,新建的包海高铁和沪蓉高铁两大350时速高铁正好在宜昌交汇!宜昌下一步会成为内部地级市的第一铁路枢纽。比铁路,宜昌胜过襄阳,比民航,宜昌胜过襄阳,比教育,宜昌胜过襄阳,比航运,宜昌胜过襄阳一万倍!比区位,地处江汉平原和入川第一通道的宜昌,不是崇山峻岭的丘陵中的襄阳可以比的!所以,宜昌的发展前景,远胜襄阳!,
2、湖北襄阳这个城市怎么样,能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吗?
谁提的问题,目的是什么?襄阳语音接近河南腔,湖北人又反感河南人,加之南/宜妒恨,引黑引愤能会少吗?能不能没事别找事?任何城市的发展都有民愿,都希望家乡发展又快又好,但做为内陆有局限城市,我们自感在中南六省中发展的还行。我们跟苏州,青岛,厦门,大连这类非省会,但都有冲击国际名城条件城市无法匹敌,人家在区位,文化,省内发展均衡方面,明显优于我们,
其实95年襄阳在全国获得全国工业名星城市时,襄阳的工业体糸已经很完善了,那时在中南六省,襄阳的排名在武汉,郑卅之后,排在襄阳后边依次为长沙,南阳,洛阳,现今武汉由全国的第15名跃入全国前10,而襄阳由前43退到了50名开外,郑州退一位,而洛阳至少进10位,对比可见两省对省城的倾斜力度。由于襄阳的区位优势加之三线建设遗留,以及曹野给襄阳人打下的基础依然在,尽管改开后很多企业破产,改制,但襄阳在曹野时期引入到襄阳人材以然在,这就是襄阳发展资本与后劲,尽管省内都把襄阳的发展归功于上边政策支持,
襄阳人发展国际大都市只是提问人的梦想,只希望襄阳人怨头苦干,能丰富与完善自已,特别在城建方面需加加油,能像搞工业一样,引入一些高端人材。襄阳城建给人差评,这与这批在位的城建人,城管人的文化素养见识有关,比如红绿设置过频,如何破解,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只是这帮人听不进好的建言,如果我管襄阳城建,我首先会主张把长虹路,中原路,人民路,大庆路,航空路,谭溪路,卧龙大道,邓城大道这些路口,见口架桥,先让一方的车辆快起来,畅起来,不定点的在加上一些调头桥,
襄阳若大个城市,仅靠一两条东西轴线是解决不了襄阳龟速问题的。襄江两岸,或叫三江两岸问题多多,别让古城古码头捆住手脚,把历史的东西与现代元素有机的结合,这需要城建人的头脑与智慧,把江岸做成流线型,把小北门前做成让襄阳人引以自豪的打卡地,这更需头恼,见识与文化的积累,做为襄阳人,我们希望城市发展与能与同级别城市的并肩前行,而不是处处招批,招愤,遭差评,如果城市建设发展好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那么大家留言一定会碗转向行,留下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