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于世的有“王昌龄集”,共六卷,今编诗集四卷,4.王昌龄他一生写了近200首诗,现存181首,王昌龄(698-约757),字邵伯,长安人,3.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颇深,现存诗180余首,明代编王昌龄集,王昌龄人称“诗圣王江宁”,以擅七绝著称。
1,王昌龄(698-757),字邵伯,唐代大臣,著名边塞诗人。2.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授校书郎,迁龙标郡。他考了博学宏辞,授泗水县尉,流放岭南而坐。开元末,回到长安,被封为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被亳州刺史邱孝所杀。3.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颇深。他的诗歌以七绝著称,尤其是边塞诗,被称为“诗人之师”、“七绝之主”。著有《王江宁集》六卷。4.王昌龄他一生写了近200首诗,现存181首。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52首,约占四分之一。七十四绝句占盛唐绝句的六分之一。现存于世的有“王昌龄集”,共六卷,今编诗集四卷。
王昌龄(698-约757),字邵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官至泗水卫、校书郎,后贬为龙标卫,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家乡,被刺史邱孝所杀。他与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诗人都有交往。王昌龄人称“诗圣王江宁”,以擅七绝著称。他善于提炼浓缩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刻婉约的感情,把绝句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少字多意,对吟诵和思考更有包容力。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乡愁和送别诗,节奏明快,抒情风格更为真挚深刻。现存诗180余首,明代编王昌龄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