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一直在力推深河合作和深圳产业转移工作。年代-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深圳,当时的深圳蛇口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遍地都是工厂,从几千人的工厂到上万人的工厂,蛇口成了内地人来深圳捞金的第一站,现在的深圳高房价,高房租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尽人皆知的标签,年轻人外出打工的第一首先很多人已经将深圳变成武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没有了对年轻人的魅力和吸引力的深圳,我敢打赌,2020年开始,官方只要敢公布外来人口数字,它一定是下滑的,此文立字在此,两年后我们再来辨是非,所以那些说深圳外来人口不会下降的人其实都是坐办公室只会吹空调的人,最多上下班高峰期挤挤地铁,信口就来。
1、有人说深圳制造业转移,人口越来越少,你怎么看?
真实体验。两个方向都说明标题是对的,深圳确实在空心化,1、长租公寓入住率今天明显下滑。我所在的集悦城(南山大学城)去年还是满满入住率,今年由于涨房租,不断有人搬走,大部分是去了其它城市,三千多套出租房,到今年8月真实入住率还不到40%,近两千多套房空了,夜里黑压压一片。往年每年七八月全国各地大学毕业生蜂拥而至深圳,今年大不一样了,不仅早来的搬走了,刚毕业的听说高房租吓得不来了(大家若不信,可以来塘朗集悦城看看,空房率有多可怕),类似情况深圳各处都有,深圳曾经是一个低房租高工资的价值挖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蜂拥而来,现在已经相反了,成了高生活成本,低存在价值的大都市,
2、由于创业的原因,今年和同事在深圳各地跑找原材料厂,经常跑龙岗和龙华一代,发现很多以前热闹的工厂现在人气大不如前了。搬的倒闭的比比皆是,一打听才知道,由于房租和用工成本上涨,加之近期出口受损,很多企业开工就亏欠,干不下去了,干的下去的也不好招工了,就连工厂周边的餐饮店生意都不好做,分分关门。当然工厂关闭还没有大面积爆发,还仅仅是无数个点还没连城线和面,但是我看这趋势,尤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估计只会越来越糟糕,
现在的深圳高房价,高房租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尽人皆知的标签,年轻人外出打工的第一首先很多人已经将深圳变成武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没有了对年轻人的魅力和吸引力的深圳,我敢打赌,2020年开始,官方只要敢公布外来人口数字,它一定是下滑的,此文立字在此,两年后我们再来辨是非,所以那些说深圳外来人口不会下降的人其实都是坐办公室只会吹空调的人,最多上下班高峰期挤挤地铁,信口就来。
2、深圳有多少产业转移到河源?
说实话,这几年一直在力推深河合作和深圳产业转移工作。但是真正转移成功的产业并不多,像中兴通讯,说了多少年。一直只开花不结果,几经努力,好像把部分生产车间转移到河源来了,但好像对河源的发展推动作用并不大,其实不管从发展空间来说,还是区位优势来说,河源都具有很好的后发潜力,也与深圳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很多年了,两个城市又同饮一江水,河源人在深圳发展的也特别多,本来两个城市应该是有更亲近的发展关系。
3、现在深圳的工厂慢慢开始转移到别的城市,是不是深圳要全面商业化?
这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只不过深圳要追求高速发展,产业机构就必须加速升级,80年代-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深圳,当时的深圳蛇口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遍地都是工厂,从几千人的工厂到上万人的工厂,蛇口成了内地人来深圳捞金的第一站。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随着深圳的不断扩容,和产业升级,以前的老工业区都被拆了重建高楼大厦,而工厂钱到了关外很偏的地方,观澜富士康、沙井、福永、固戍工业园、宝龙工业园、坂田华为基地等等,成了工厂的聚集地,
2010年前后深圳的工厂都迁往惠州、东莞、中山、珠海等地,随之而来的是大力开发写字楼,从南山科技园到后海超级企业总部基地、再到前海-蛇口自贸区。这八年,深圳的摩天大楼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超过旁边的香港,展望2025年深圳的面积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广州的四分之一,未来要追求高速发展,必然要淘汰低附加值的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