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 > 武汉市 > 赶秋节,赶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赶秋节,赶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24 12:01:32 编辑:武汉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赶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赶秋节是苗族的节日,这个节日流传于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的苗族聚集地。此外赶秋节不仅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苗族民间以迎接丰收、互市庆典青年男女交往等为内容开展的大型娱乐活动,一般在每年求收钱后立秋日举行。赶秋节是苗族的节日赶秋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而赶秋节也叫“秋社节”、“交秋节”,这个节日在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的苗族聚集地广泛流传。赶秋节不仅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还是苗族民间以迎接丰收、互市庆典青年男女交往等为内容开展的大型娱乐活动,一般在每年求收钱后立秋日举行。赶秋节当天,苗族人民会停止干农活,之后会穿上盛装、成群结伴,从四面八方的村寨来到赶秋节的集上,或者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观看吹笙、武术、上刀梯等娱乐节目。同时会亲自参与打秋千、对歌等项目。

赶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赶秋节的节日简介

赶秋节,又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凤凰、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在湘西花垣县以及周边苗族地区,每年立秋日苗族同胞都要举行热闹的赶秋节。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在立秋日那天,当地群众停下手中的农活,穿上节日的盛装,结伴成群,从四面八方的村寨来到赶秋的集上,欢聚在秋坡上,观看吹笙、演戏、武术、舞狮子、耍龙灯、上刀梯等娱乐节目,并且亲自参与打秋千、打球等等娱乐活动,同时还进行物质交流,青年们则多利用这次一年一遇的机会物色对象、谈情说爱。

赶秋节的节日简介

3,苗族赶秋节的风俗

苗族赶秋节时,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多达万人以上,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人们唱苗,吹唢呐、舞狮子、打花鼓、打猴儿鼓、上刀梯、荡八人秋,热闹异常。八人秋形似纺车,高约8米,以粗木支撑,上设八个秋千,每处可坐1一2人。八人秋以人力转动,当转动一阵停下来谁居于最高处时,就由谁唱歌。青年们则多利用这次一年一遇的机会物色对象、谈情说爱。扩展资料苗族的其他节日:1、“四月八”是苗族一个隆重的传统节日,流行地区较广,但各地的意义不同。贵阳等地,是为了纪念战死的先辈英雄亚努。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贵阳附近几县的苗族,都穿上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笛,对歌谈心,纪念传说中的英雄。2、“跳花节”是苗族地区一个民族情趣浓厚的传统节日,主要是苗族男女青年交友求偶和群众性社交娱乐的节日。“跳花”又名“跳月”、“踩花山”、“扎山”等,各地无统一日期,但大多是农历正月或春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赶秋节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苗族

苗族赶秋节的风俗

4,赶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传说故事一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英武善射,为人正直,深受众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猎,见一山鹰从空中掠过,便举手拉弓,一箭射中。与山鹰同时坠落的,还有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意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同时能坐8个人的风车,取名“八人秋”。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打秋取乐。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欢的活动,巴贵达惹想,那个做花鞋的姑娘,一定会来。果然,他愿望实现了。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后来,他们通过对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结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从那以后,人们沿袭此例,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最后演变成赶秋节关于赶秋的由来,有的说是赶“立秋日”,有的说是“赶秋千”。传说故事二有的地方相传是神农派一男一女去东方,寻得种子回来,种五谷获得丰收,于是苗族先民称这对男女为秋公秋婆,赶秋节就是苗族先民为感恩神农及秋公秋婆而举行的民间节日活动。赶秋节反映着苗族人民对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与幸福的追求。传说故事三椎牛为苗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事前,主人须选购—头四膀有旋,耳、眼、鼻、口、角俱完整美观的上好水牯牛。届时,在宽坪中竖一根涂以五彩的龙凤花柱,以麻绳穿牛鼻,系上蔑圈套于花柱上。经给牛喂水,巫师绕柱三圈,将梭标传至舅家(称后辈亲)年青人手中时,即在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开始杀水牛,年轻人追杀不止,牛绕柱旋跑。最后,牛伤口喷血,倒地而死。接着分割牛肉。晚上,要举行跳鼓,唱歌(苗语称“独乐”),通宵达旦。

5,苗族赶秋节 立秋里的大节

  赶秋节,也叫调秋节,是 苗族 人民的节日。每年的 立秋 时节,人们汇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那么,就让 老黄历 带大家了解,苗族赶秋节,立秋里的大节,一起走进苗族的娱乐盛会吧。   节日那天,附近百里方圆的苗族群众,都换上整洁鲜艳的节日盛装,汇集到传统的“秋场”去“赶秋”。条条山路上,熙熙攘攘,人流不息。各村寨的狮子灯、龙灯队伍,敲锣打鼓,边舞边行。节日最主要的活动是荡一种八人秋千。   依照苗族规矩,荡秋千必须会唱山歌。当快速旋转的秋千突然停下时,停在顶上的人要表演独唱。有经验的人可以脚蹬梁木,错过位置。也有许多姑娘、小伙子,往往故意让自己停在高处,获得表现才能的机会,借机一层歌喉。苗家十分看重一个人唱歌的本领。好的歌手会因此博得异性爱慕,以至结为鸾俦。   关于节日的来历,据苗族民间传说,古代有一座“秋坡”山。山下一个酋长有一位美丽绝伦、品德超群的女儿名叫婉妮嘎。一次婉妮嘎上山遇到猛虎,危急之中被后山的猎手岩松搭救脱险。婉妮嘎爱上这个英俊勇敢的小伙子,不顾父亲的反对,决心要嫁给岩松。   然而,她的父亲在逼迫女儿嫁给一个财主未遂后,一怒之下竟然在秋坡以抗婚罪将其处。岩松眼看自己的心上人被酋长杀害,忍无可忍,一箭射中仇人后,便逃进深山。他在梦中梦见婉妮嘎赠送的花帕变成一块飞帕,将他托起飞进月宫,得以与死去的恋人相会。   转年,在婉妮嘎遇害的立秋日,岩松来到秋坡,吹奏起怀念姑娘的曲子。附近苗寨的乡亲听到芦笙都自动聚拢到岩松的身旁,跳起芦笙舞,以表达大家对他们忠贞爱情的感念与赞颂。此后,苗族民间便流传下来“赶秋坡”的盛会。   赶秋节与汉族的秋社节相对应,是湘西苗族对于秋季择偶节的称呼,其基本意义和春季的跳花节一样,仍然是青年男女择偶的节日。苗族青年男女在秋千架上、芦笙堂中通过互相接触,各自物色自己的意中人,然后经过游方对歌,最后达到互相了解,结成对对情侣的目的。
文章TAG:赶秋节哪个民族民族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