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2.表示递进关系文言文中而的八种用法,文言文中而的八种用法有第二人称代词、副词、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因果关系,有时还假借为连词,连接两个词或者词组,分别表示并列、承接、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及举例,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下:1、表示并列关系,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及举例,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下:1、表示并列关系。
文言文中而的八种用法有第二人称代词、副词、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因果关系。1、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2、副词,译为就、才。例句:然则何时而乐耶。3、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句: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5、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或却。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或假如。例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7、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例句: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8、表示因果关系。例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2.表示递进关系
3、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及举例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如下: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而”在古文中常常被借作代词,后来被假借为人称代词,表示第二人称,有时还假借为连词,连接两个词或者词组,分别表示并列、承接、假设、转折等各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