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 > 开封市 > 春节书单,描写春节习俗的书籍有哪些还有这些书籍的信息

春节书单,描写春节习俗的书籍有哪些还有这些书籍的信息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9 23:08:06 编辑:开封本地生活 手机版

1,描写春节习俗的书籍有哪些还有这些书籍的信息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书籍作者:黎莹等编著图书出版社:大众文艺图书品相:九品库 存 量:0 本 图书售价:12.00元 图书类别:综合类、其他类

描写春节习俗的书籍有哪些还有这些书籍的信息

2,哪些作家描写过关于春节的习俗分别是哪些作品

《北京的春节》 作者:老舍  《除夕》 作者:斯妤(yú)  《过年》 作者:梁实秋
一、描写春节习俗的古诗: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1.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爆竹行》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 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 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二、有关其他节日的古诗: 《鹧鸪天·旧日桃符管送迎》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旧日桃符管送迎。灯球爆竹斗先赢。 鹿门乱走团栾久,才到城门有鼓声。 梅弄雪,柳窥晴。残年犹自冷如冰。 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
老舍《北京的春节》、

哪些作家描写过关于春节的习俗分别是哪些作品

3,春节的资料包括来源之类的 拜托了 我用来办手抄报的字数不要太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 “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资料包括来源之类的 拜托了 我用来办手抄报的字数不要太

4,春节知识又短又简单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除夕小孩子有红包,叫做压岁钱,正月初一不能吃稀饭,有人说吃了稀饭后,此年每逢出门都会下雨,初一,初二,初三等亲人好友来拜年,初四就是年径开,意思是可以开始干活了,拿锄头啊,工作啊等。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 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5,关于春节的资料有哪些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纪爱萍无聊聊了好你吃的
兔兔五快来咯LOL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简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求22篇春节的文学作品

关乎性命才给这么点分。。。。。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鲁迅《祝福》  社 日  王驾 (唐)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春节将至》  老邪  亲情如蜜望眼穿  友谊似酒贴心暖  又是辞旧迎新时  最难将息顾两全  春节将至  滕日南  一身商人气息的季节啊  你莫再批发  你那六角冰冷的诱人妆品了  我故乡的俏丽容颜  那一弯柳叶眉梢  那一泓皓目  那一团红颊  那一唇羞涩微笑  又将妆成  电话那端变形的梦镜了  我蕉叶拥翠的工地  依然婷婷地舞动温暖色调  似和日历  隔着一季之遥  自顾不慌不忙地舞于  日月双轮的炫目光罩  试图消解我工余  关于节日的一再念叨  想象得到年货市场的熙熙攘攘  想象得到春运的遄动人潮  我故乡之上的袅袅炊烟  早已悠悠弥漫着过年的味道  而年夜饭和走亲戚的安排  也早已围拢红红的炉灶  唯独等待  远方的我归来报到  可我面对大战的横幅标语  脸红红不知如何是好  2007年1月31日于邕城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词〔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迎春〔(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歌谣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礼, 一手的面不搀你,到家给你父母道个喜!……” 歌谣二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谢年歌 除夕繁忙,勿忘上苍。 三头六眼,敬请先尝。 保我合家,人财两旺。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7,关于春节的资料 有什么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岁节(年节)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9-10]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9-12]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其实在古代不叫春节,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纪年,才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2、“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在中国历史上,“春节”一词不是节日,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则泛指整个春季。3、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春节,是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4、最早和最晚的春节时间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2月20日)相差整整一个月。  据历法计算,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5、春节可能过两个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公元 1645 年)到公元 2800 年,闰正月只发生 6 次,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距现在最近的一次要等到 2262 年,看来我们是没缘分碰见了。6、大年三十也可能在“二十九”  一个月没30天在农历中是正常事情。现行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的天文数据来安排的。事实上,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出现某个月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  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农历)就没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九。7、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  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  所以,初七为什么要上班……8、春节不只中国有  除中国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如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岁节(年节)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而且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上有自己的特点。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因各朝代历法不同,元旦所在的季节也不同。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需同时考虑到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故确定元旦时,需首先确定它在某个季节,然后再选定与这个季节相近的朔月作为元旦。由于一岁与12个阴历并行不相等,相差约11天,故每隔3年需设置一个闰月来调整季节。中国上古的天文学家曾想出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系,这就是以傍晚时斗柄的指向定月序,称之为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该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别相当于十一、十二、正月。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因各朝代历法不同,元旦所在的季节也不同。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需同时考虑到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故确定元旦时,需首先确定它在某个季节,然后再选定与这个季节相近的朔月作为元旦。由于一岁与12个阴历并行不相等,相差约11天,故每隔3年需设置一个闰月来调整季节。中国上古的天文学家曾想出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系,这就是以傍晚时斗柄的指向定月序,称之为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该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别相当于十一、十二、正月。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文章TAG:春节书单春节书单描写

最近更新

  • 江苏英语高考,今年江苏英语高考难吗

    本文目录一览1,今年江苏英语高考难吗2,2020年江苏高考英语满分多少分3,江苏高考英语一般能考多少分还有难易程度事什么样4,江苏高考英语考试应注意点什么5,江苏省高考英语口语1, ......

    开封市 日期:2023-05-06

  • 小小的愿望,赛尔号大电影2雷伊与迈尔斯中小小的愿望歌词

    赛尔号大电影2雷伊与迈尔斯中小小的愿望歌词《小小的心愿》歌词风吹散转眼融化的星光用微笑点起小小愿望手牵手去感受最深处的感动放不下最后坚持的倔强相信世界会变不一样雨过后的自由世界跟着 ......

    开封市 日期:2023-05-06

  • 煎蛋面的做法,武汉特色面食煎荷包蛋的做法:1

    几乎所有好吃的面条都是温和有嚼劲的,这就把面食的风味发挥到了极致,地方特色极其丰富,比如生日庆典的长寿面,国外的香喷喷的面食,30吃面条的方法:最简单的拌面、西红柿鸡蛋汤面、炒面、 ......

    开封市 日期:2023-05-06

  • 果树种植,怎么样种植果树

    本文目录一览1,怎么样种植果树2,关于果树种植3,果树要如何种植4,果树的种植技术1,怎么样种植果树把苹果架接香蕉种下自然长就好了要记得浇水啊{0}2,关于果树种植密桔应该不错,当 ......

    开封市 日期:2023-05-06

  • 怕浪费婆婆,怕浪费婆婆绘本故事里面讲了什么故事

    怕浪费婆婆绘本故事里面讲了什么故事2,面对吝啬有婆婆我该怎么办1,怕浪费婆婆绘本故事里面讲了什么故事怕浪费婆婆绘本故事讲述了:读了书名,你肯定就已猜到,怕浪费婆婆一定是位特别爱惜东 ......

    开封市 日期:2023-05-06

  • 安全技术与管理,培养安全设计、评价、监督高级人才

    (4)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职业病防护、环境保护和企业管理,培养目标:从事安全设计、评价、监督的高级人才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3)具备电力、生产机械设备和管理、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的基 ......

    开封市 日期:2023-05-06

  • 解除的近义词,公共解除简爱解除

    公历解除记载汉代阴阳家称消邪为解除,后来迷信的人也用这个名字,去除淘汰近义淘汰是什么字近义是什么字,公历解除基本解释指的是洗衣服打扫房子,解除灾难等,解除负担,解除烦恼,包括解除武 ......

    开封市 日期:2023-05-05

  • 养胃的食品有什么,哪些食物能养胃

    哪些食物能养胃1、饮食全面,容易消化。2、少食多餐,细嚼慢咽。既减轻了胃部的负担,又增进营养摄入量。3、饮食清淡,少油腻,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等。4、多吃米面食品较好。如粥、 ......

    开封市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