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安徽三大匪祸之一的老洋人,今天在这里继续写其二,也就是李老末1928年率领数万人从河南正阳、新蔡、沈丘等地流窜入安徽阜阳西乡,对安徽人民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屠戮。江苏的GDP中,接近四分之一都是安徽人的贡献,政策资源的不均衡才是造成两省差异的主要原因,安徽人也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江浙沪谋生。
1、姜子牙是安徽阜阳人吗?
中国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关于姜子牙的出身之地,史料中都没有确凿可信的记载。《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今河南省卫辉市)也;”《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
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历史翻到了公元1958年,阜阳地区临泉县姜寨在挖涎河时,在姜寨集东首二里处的涎河边,挖出一巨型石碑,上刻“姜尚故里”四个大字,随后,姜子牙的故里在姜寨也得到许多历史学家首肯。大型工具书《中国县市概况》、《安徽人物大辞典》都记载:姜尚,临泉姜寨人,其实,语焉不详的《史记》还是记载了姜尚关键的一点:姜尚,东海上人。
2、为啥江苏有这么多安徽人?
首先,因为江苏和安徽距离很近,也就是地理位置因素,其次,安徽一直被定位为农业省,国家的工业投资份额远低于江苏。而且江苏的开发区数量较多,就业机会更大,所以对于安徽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再次,安徽和江苏自古为一个省份,苏南和皖南、苏中和皖中、苏北和皖北,其语言、文化、风俗都相近,所以地域差异较小,安徽人能较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有归属感。
安徽是资源大省,淮南、淮北都是煤炭基地,每年给江苏输送了极大比重的工业用电,而且在暑期用电高峰时,为了保证稳定江苏的工业用电,安徽很多地方都会限电。此外每当洪涝灾害时,为了保护江苏的工业设施,安徽都是泄洪区,当年的安庆,被誉为“长江五虎”之一,是和上海、南京、重庆、武汉并列的长江流域中心城市,现在只是落魄的三四线城市。
当年的芜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对外开放口岸之一,是清帝国四大米市之首,被孙中山誉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但现在的GDP排名放在江苏却要倒数,所以,政策资源的不均衡才是造成两省差异的主要原因,安徽人也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江浙沪谋生。总而言之,因为江苏的大量就业机会,很多安徽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江苏的GDP中,接近四分之一都是安徽人的贡献。
3、为什么安徽彩礼钱要这么高?
小编是不是安徽的?尽瞎说!我是皖南的,我们这边彩礼一般看男方给,媒人看看差不多就好了,我结婚几年了,老丈人说8000问我可以吗?我没做声,媒人来了句这也太少了,怎么也要一万多点啊,回来给个12000,大舅子扎了个摇钱树大概15000左右,还不算嫁妆,还有老婆压箱子底的钱,算算娶个老婆怎么也得挣个两万,我这还算好了我一朋友,彩礼要了8万,要男方买辆车15万左右,具体带了多少钱回婆家我不知道,女方带了一套房过来我是看见的,我们县城50几万。
我们这边80后的兄弟姐妹少,最多就两个,三个以上的极少,90后的基本就一个,两边看的都重,在我们这边你要了彩礼越多你就出的越多,基本都是贴的,还听说一真事一姐们结婚前在家吵架说陪嫁少了,都给弟弟了不乐意,直接说我要什么什么,这个家就是一人一半不然就不行,当然也有贵的听说一个二婚要了8万(在我们这边很贵了)这种事要传遍整个镇上的好不好你们自己猜,我也是个女儿,我丢不起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