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 > 安阳市 >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数学小故事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数学小故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30 12:30:35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数学小故事

1、数学王国一天,小动物们来到数学王国的城门,看到国王和两位士兵站在城门前,国王对他们说;谁能计算出士兵身上的数学题,谁就可以进入数学王国.小动物们看到一位士兵身上的题目是:5+3+4=?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等于12.另一位士兵身上的题目是:5/3*2=?小动物们又很快地回答出来了.国王让小动物们进入王国.在王国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数学题,有加有减有除有乘,他们在数学王国里学会了用加减乘除列式.时间过得很快他们告别国王,就回家了.2、数学王国听说有个数学王国,小明和小芳想结伴到数学王国参观.到了数学王国门口,门口有许多人,原来,要想进王国,必须先抽一道数学题,做对者方可入内.小明和小芳分别抽了一道题,由于两人平日数学学得非常好,所以他们很快做出了数学题,顺利进入了王国.进入王国以后,发现王国内所有的房屋、树木、交通工具全都是由数字组成的.街道纵横交错像个迷宫,每走一个路口,都要做一道数学题,做错了就会迷失方向,只能按原路返回.做对了,就可以跟数字小朋友做游戏,老鹰抓小鸡、捉迷藏、跳蹦蹦床小明和小芳玩得可高兴了,两人相约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下次还要来王国玩.小明进门口时抽到的数学题是:5X9-45= 小芳进门口时抽到的数学题是:45-5X9= 小朋友你会做吗?5X9-45=0 45-5X9=0

数学小故事

2,数学小故事50字

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   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有少一点的
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  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学习宝典】团队为您答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数学小故事50字

3,五年级数学小故事

粒粒皆辛苦星期五晚上,我去弟弟家玩,便在那吃晚饭。弟弟吃得津津有味,把米粒弄得满桌子都是。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说:“老弟呀,你有没有背过《悯农》呀?”弟弟闭着眼睛背着:“锄禾日当午,汗......”“停,知道意思吗?”我继续问。“知道。农民锄地时......”弟弟不假思索地说。“好好好,那你还不珍惜粮食?”我问。弟弟反驳道:“现在条件好多了,不在乎这几粒米。”让他这么一说,我更生气了。我灵机一动,我刚好学到小数和亿的知识,正好来教训他。我胸有成竹地说:“我问你几道题,保证你做了就不会这样说了。”“做就做,不就几道题吗?有什么了不起。”弟弟嘟起了小嘴。我问:“100粒米约重2.5克,照这样计算,1亿粒米约重多少克?”弟弟拿起笔和纸,边写边说:“100粒米约重2.5克,1000粒米重25克,1亿粒米就重2500000克。”“不就是2500000克,有什么稀罕的。”弟弟不以为然。我继续问:“中国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年节省一粒米,全国人民一年大约能节省多少克?”这下弟弟拿起计算器,认认真真地算了起来:2500000×13=32500000(克)。“如果一人一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米够一个人吃多少天?合多少年?”我连珠炮地发问。“你可真烦人。”弟弟边说边不耐烦地计算着:32500000÷400=81250(天),81250÷365≈223(年)。“哇!”弟弟叫了起来,揉了揉眼睛说:“不可能!不可能!”我乘胜追击:“这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实就摆在你面前,这会儿怎么不说话了?要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要好好珍惜粮食。”弟弟低着头说:“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一粒粮食了。”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

4,趣味数学的小故事50字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这是50字吗?也太长了吧!
11÷5=2…1
11除以5,因为他们一共十一人,一张照片5元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5,需要许多数学小故事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少。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开。“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业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有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 于是他就去问他的当数学老师的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么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妈妈对吗?”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以前,印度人就已经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可以写成。后来,由于各国之间的接触,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它们很简单,于是在自己的国家开始广泛使用并且把他传到全欧洲。就这样,它们慢慢地就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种数字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人们也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高兴地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小明和妈妈都笑了。 儿歌比赛 数学学校举行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聪聪第一个举手。聪聪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诵道:“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聪聪刚刚说完,小狗佳佳兴起手,说:“我的儿歌和聪聪的很相似。”大象老师说:“好!那我们听听你的儿歌。”佳佳大方地走上台,朗诵道:“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他们的儿歌主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所以,我们觉得他们两个人都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老师的意见,高兴的鼓掌祝贺他们俩。

6,五年级数学故事

五年级数学故事.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
粒粒皆辛苦星期五晚上,我去弟弟家玩,便在那吃晚饭。弟弟吃得津津有味,把米粒弄得满桌子都是。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说:“老弟呀,你有没有背过《悯农》呀?”弟弟闭着眼睛背着:“锄禾日当午,汗......”“停,知道意思吗?”我继续问。“知道。农民锄地时......”弟弟不假思索地说。“好好好,那你还不珍惜粮食?”我问。弟弟反驳道:“现在条件好多了,不在乎这几粒米。”让他这么一说,我更生气了。我灵机一动,我刚好学到小数和亿的知识,正好来教训他。我胸有成竹地说:“我问你几道题,保证你做了就不会这样说了。”“做就做,不就几道题吗?有什么了不起。”弟弟嘟起了小嘴。我问:“100粒米约重2.5克,照这样计算,1亿粒米约重多少克?”弟弟拿起笔和纸,边写边说:“100粒米约重2.5克,1000粒米重25克,1亿粒米就重2500000克。”“不就是2500000克,有什么稀罕的。”弟弟不以为然。我继续问:“中国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年节省一粒米,全国人民一年大约能节省多少克?”这下弟弟拿起计算器,认认真真地算了起来:2500000×13=32500000(克)。“如果一人一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米够一个人吃多少天?合多少年?”我连珠炮地发问。“你可真烦人。”弟弟边说边不耐烦地计算着:32500000÷400=81250(天),81250÷365≈223(年)。“哇!”弟弟叫了起来,揉了揉眼睛说:“不可能!不可能!”我乘胜追击:“这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实就摆在你面前,这会儿怎么不说话了?要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要好好珍惜粮食。”弟弟低着头说:“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一粒粮食了。”

7,5年级数学故事150字大全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二)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三)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四)今天,数学作业有一道题是要称一双鞋子的重量。于是,我便去找妈妈要“秤”。妈妈说她没有“秤”。怎么办呢?不过,俗语说:“世上无难事”。我想,一定有办法的。于是,我开动了自己聪明的脑袋,想出了:自制天平。  我把空月饼盒的纸皮一块块相应地剪下来,拿来透明折盒胶纸,把其中一块纸皮折成一个正的三角体,贴好放在台面上。另一块纸皮做天平的左右盘,平衡地放在三角体的顶上。然后在家里找来一些已标有重量的东西作砝码。如:妈妈新买回来的牙膏,唇膏等物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克的都有。激动人心的称鞋子活动开始了。我将鞋子放在自制天平的左边,“物品砝码”便放在右边,重量放至两边平衡为好。然后把砝码重量相加的和就是我鞋子的重量了。刚好86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完成数学作业了。妈妈知道后对我赞不绝口。  还开玩笑地对我说:“古代有聪明的曹冲称象,现代就有聪明的晗晗称鞋呢!”说完,大家便哈哈地笑起来了。原来,生活上处处都有“秤”呢!(五)今天,我在家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发现一杯可乐800克,一杯绿茶500克,一杯冰红茶不知道多少克,于是我又补充了一个信息-------冰红华考范文网察身边的数学问题.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算:800-200=600,再600+500=1100,最后1100+800=1900,所以一共1900克.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多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给分~-~
今天我听奶奶讲了一个故事。这是波兰著名数学家谢尔品斯基的真实故事。有一天,他要搬家,他夫人把行李拿出来以后对他说:“我去叫出租车,你在这看好行李,共10个箱子。”过一会儿夫人回来了,他对夫人说:“刚才你说又10个箱子,可是我数了只有9个。”“不对,肯定是10个。”“说什么呢,我再数一次,0,1,2,3......”哦,我明白了,数学是由0,1,2,3,4,5,6,7,8,9组成的。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二)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三)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四) 今天,数学作业有一道题是要称一双鞋子的重量。于是,我便去找妈妈要“秤”。妈妈说她没有“秤”。怎么办呢?不过,俗语说:“世上无难事”。我想,一定有办法的。 于是,我开动了自己聪明的脑袋,想出了:自制天平。  我把空月饼盒的纸皮一块块相应地剪下来,拿来透明折盒胶纸,把其中一块纸皮折成一个正的三角体,贴好放在台面上。另一块纸皮做天平的左右盘,平衡地放在三角体的顶上。然后在家里找来一些已标有重量的东西作砝码。如:妈妈新买回来的牙膏,唇膏等物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 克的都有。 激动人心的称鞋子活动开始了。我将鞋子放在自制天平的左边,“物品砝码”便放在右边,重量放至两边平衡为好。然后把砝码重量相加的和就是我鞋子的重量了。刚好86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完成数学作业了。妈妈知道后对我赞不绝口。  还开玩笑地对我说:“古代有聪明的曹冲称象,现代就有聪明的晗晗称鞋呢!” 说完,大家便哈哈地笑起来了。 原来,生活上处处都有“秤”呢! (五) 今天,我在家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 我发现一杯可乐800克,一杯绿茶500克,一杯冰红茶不知道多少克,于是我又补充了一个信息-------冰红华考范文网察身边的数学问题.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算:800-200=600,再600+500=1100,最后1100+800=1900,所以一共1900克.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多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给分~-~
文章TAG:数学小故事五年级数学小故事故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