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蜀国能否统一三国。刘备称帝后,决心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一为关羽报仇,二为重新夺回荆州,于是诸葛亮“约官职,修法制”,筚路蓝缕,励精图治,与民生息,发展生产,恢复彝陵惨败后千疮百孔的蜀国国力,以培养国本,豹眼一向认为,没有汉中称王就不会有关羽的襄樊之战,就不会关羽失荆州。
1、如果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蜀国能否一统三国?
这个是千古第一迷案!假如关羽没有大意失荆州,蜀国能否统一三国?我们只知道当时曹操要迁都,华夏震动!就错误的认为关羽如果能够在荆州获胜,那么刘备集团就可以两面出击,就有可能打败曹操进而一统三国了!我认为就算关羽能在荆州击败曹仁,对曹操来说,也不是伤筋动骨,曹操的地盘人口,军队还是最强大的,而且主要的谋士,武将都还在,刘备集团想要进一步取得胜利,还是很难的!作为忠臣典范,诸葛亮被千古传颂,但是他的连吴抗魏的策略,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而且蜀汉集团的情报工作做的不好,诸葛亮难辞其咎!吕蒙白衣渡江前的兵力调动,蜀汉集团居然没有反应,这不合格!赤壁之战时,刘备兵微将寡,没有立足之地,这时候无论孙吴还是曹魏都是庞然大物,这时候联盟相对弱小的孙权,取得荆州作为根据地,是刘备的最好选择!但是随着刘备取得西川后,如果先灭东吴,再灭孟获,一统南方,这时候刘备集团实力大增,统一天下的机会还是有的!。
2、关羽如果不大意失荆州,蜀国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吗?
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关羽不失荆州,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如果的事,谁敢保证百分百的不成功呢?但豹眼看来,成功的几率很小,几乎跟没有差不多。01首先看一下北伐的目的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说他要北伐就是想: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说先把曹魏给灭了,清除了奸凶,把汉室兴复,让刘禅回到旧都做皇帝。
至于献帝,刘备、诸葛亮已经给他开了追悼会,即便有人说献帝还活着,那就请回来做个太上皇,皇帝就别干了,至于这个旧都,是洛阳还是长安,那就看情况。打到长安走不动了,那就是长安;如果能继续东进,占领洛阳,那就是洛阳,旧都一事,看情况再说。02北伐成功的条件就按照上面说的这个情况,如果北伐成功,需要啥条件呢?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占据荆、益,静待天下之变,
然后再北伐,达到北伐的目的。毛主席说,诸葛亮这个战略本身就是错误的,兵力本来就少,再分兵出击,很难取胜,豹眼是听毛主席话的好学生,但相信诸葛亮这一回。不管诸葛亮这个战略正确与否,权且认为隆中对的战略是正确的,就以此分析一下看看,第一,诸葛亮所说的荆州,是不是全部的荆州?即便不包括曹操占据的南阳郡,起码是剩余八郡吧。
湘水划界之后,刘备仅仅控制了南郡、武陵、零陵三郡,这还是诸葛亮说得那个荆州吗?第二,诸葛亮没说汉中张鲁一事,在其眼里取汉中就是探囊取物,啥时候想北伐,百姓箪食壶浆,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着刘备大军前来。第三,静待天下之变,究竟如何变呢?管它呢,等着就是,譬如,曹操死了,曹丕荒淫无道,诛杀司马懿等有功大臣,自乱阵脚,不攻自灭;孙权也被刺客杀死,刘备与东吴有合同,东吴首先投降蜀汉等等。
03北伐不可能成功守住荆州是北伐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就是说,要想北伐成功,必须守住荆州;但守住了荆州,不一定北伐绝对成功,需要看其他条件是否具备。关键是静待天下之变,能否按照诸葛亮所设想的如约到来,第一,孙权没有死,而且一直活得很好。孙权在世时,东吴一直非常稳固,夷陵之战就是佐证,不敢保证,夷陵之战的刘备加上关羽的荆州兵力,就能够灭掉孙吴。
这个似乎跑题,说的是北伐,不该扯孙吴太多,但刘备可以不去招惹孙吴,但孙吴不一定就永远不再惦记荆州属于刘备控制的那疙瘩。湘水划界,就是孙权趁曹操夺取汉中之际,乘机收回的长沙、桂阳二郡,诸葛亮希望孙刘联盟稳固,等刘备灭掉曹魏再来对付孙权,但孙权不傻,会等着你去灭曹魏吗?总之,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孙权虎视眈眈,不会一直与刘备隔着湘水喝茶、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