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对不对,还是要放到说话的语境中去判断,也就是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个话。提问题的听着,襄阳话是不是河南话先听听看,襄阳绿色叫楼色,河南是吗,这样的很多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你黑襄阳人说明你怕襄阳人,说明襄阳的强大,在西方,只要你不是人身攻击、不是歧视言论、不是违背普世价值观,你说什么都可以,这是你的权力。
1、怎么用科学精神解读“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去逛逛西方的论坛,能发现这句话的精髓,在西方,只要你不是人身攻击、不是歧视言论、不是违背普世价值观,你说什么都可以,这是你的权力。正常来说,一个团队,比如一个班级、一个工作小组,意见都是五花八门,会有极端相反的意见,意见相反的双方尽量互相说明,但不存在像中国网友一样非要把对方辩倒,甚至辩论不过威胁举报、甚至打架的情况。
这主要就是一种最基本的民主意识,民主意识的根基,首先就是言论自由,如果没有言论自由,民主意识也就不存在。所以西方搞民主制度,第一步就是搞言论自由,这方面也是敏感话题,不多说了。其实中国古代除了战乱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属于言论自由,其他朝代基本都是文字狱,不让知识分子说话,人民说话就更别谈了,大家看看这个:乾隆十六年,突然有一个叫王肇基的人跑到官府,说自己要给皇帝献恭颂万寿诗联。
谁知道,这个王肇基献的文章,“错杂无伦,且有毁谤圣贤,狂妄悖逆之处”,也就是写的不成样子,当时正是文字狱高潮时期,山西巡抚的阿思哈吓得半死,派人将王肇基押来亲自审问。结果王肇基语言古怪,不符合逻辑,用今天说法,王肇基就是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分裂症。因为涉及到皇帝、皇太后,阿思哈只得详细将案件在奏折中写明,报与乾隆皇帝,
为了不背责任,阿思哈在用词上极为谨慎,说王肇基“似属病患疯癫之人”。这边乾隆看到奏折,也知道此人是个疯子,但竟然还是试图杀一儆百,乾隆先是回答:“知道了,竟是疯了而已。”,随后又说:“此等匪徒,无知妄作,毁谤圣贤,编捏时事,病废之时,尚复如此行为,其平昔之不案本分,作奸犯科,已可概见,岂可复溶于光天化日之下?”明明都说是疯子了,还要重则?结果就是:“着传谕该抚阿思哈,将该犯立毙杖下”。
2、如何看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
真理愈辩愈明,这是我们国家一直提倡的主张和做法,一个国家敢这么主张,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尊重和敬畏,避免盲目自大和出现强权政治,是真正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一个科研工作者敢这么主张,是对自然规律和科学技术的尊重和敬畏,只有在不断的质疑和探讨辩论中,才能有真正的科研成果发现;一个普通民众敢这么主张,是对他人的尊重和敬畏,是捍卫民主、自由、人权思想在个体行为上的充分表现,只有尊重他人、内心强大、修养有为的人才真正能理解和做到这一点。
3、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还有意义吗?
这句话对不对,还是要放到说话的语境中去判断,也就是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个话,说话前提环境不同,对它的正确与错误判断截然不同了。假如把这话放在泛泛的理论问题来讨论,那么它有捍卫公民的言论自由的的含义,为什么要捍卫公民的言论自由,“言论自由”的利弊可以在另外讨论。假如这话的时候正是在讨论一个道理对不对,那么这话是自己说不服对方的托词,
4、襄阳人为什么说河南话?
提问题的听着,襄阳话是不是河南话先听听看,襄阳绿色叫楼色,河南是吗?襄阳鞋子叫孩子,河南是吗?襄阳上街叫上该,河南是吗?襄阳姑娘叫俩娃儿,河南是吗?襄阳米饭叫干饭,河南是吗?襄阳解放叫改放,河南是吗?这样的很多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你黑襄阳人说明你怕襄阳人,说明襄阳的强大。襄阳话属西南官话卾北片,这是国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