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襄阳城就传出来了耶律齐是叛徒的消息,襄阳城之所以会这么快被攻破完全就是耶律齐给敌方提供了线索,不论是襄阳城的弱点还是城防布置,都被泄露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襄阳两天都没有守住。当郭芙问到耶律齐的时候,这丐帮长老脸色更加不自然了,吞吞吐吐之下,终于说出来了实情,原来当晚耶律齐为了就她而陷入了黑衣人的包围圈,最终不敌失手被擒,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并没什么,可是在襄阳城被蒙古大军围困到被攻破太快了,快到只有短短两天时间。
1、蒙古大军攻破襄阳,郭靖黄蓉夫妇战死襄阳城,留下神兵利器倚天剑屠龙刀有何重大意义?
郭靖黄蓉知道襄阳守不住,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襄阳城破后,如何聚集力量继续抗元。这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能一呼百应,才可以召集百姓和江湖人士对抗元军,于是郭靖黄蓉请来铸剑大师,将君子、淑女剑和玄铁剑重新铸成倚天剑和屠龙刀,内放《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的掩藏地图。然后黄蓉放出“武林至尊,宝刀屠龙,
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话,使之流传于江湖,造势完毕,郭靖黄蓉分别让郭襄和郭破虏带着倚天剑和屠龙刀突围,本意是希望他们两人继承遗志,东山再起。怎奈郭破虏追随父母战死襄阳,屠龙刀流落江湖,郭襄因情困杨过,最后带着倚天剑自创峨嵋,看破红尘。江湖曾一度沉寂,但武林各派对郭靖黄蓉遗留下来的口号不曾忘记,特别是屠龙刀,因流失无主成为各派寻找的宝物,
直到有一天,张三丰的徒弟俞岱岩寻着屠龙刀欲带回武当交给师父处置,不料却被天鹰教夺走。于是风云再起,明教、六大派、元朝廷卷入其中,围绕倚天剑和屠龙刀恩怨不断,在一系列的争斗中,明教的教主张无忌成为那个最有威望的人,他领导明教抗击元朝廷,最后把《武穆遗书》交给了徐达。徐达凭此书助朱元璋灭了元军,建立明朝,
2、旷日持久的襄阳大战蒙古大军最后使用了回回炮,它对最终战役影响如何?
所谓回回炮,其实就是在中国人力牵引式投石机基础上改进的配重投石机。在由波斯伊儿汗国宰相拉希德丁(Rashidal-Din,1247~1317,又译“拉施特”)于1310年左右奉第七代伊儿汗合赞之命,主持编纂的中世纪世界通史《史集(Jami‘al—Tarikh)》当中,有一幅插图,讲叙11世纪初,中亚地区伽色尼王朝苏丹马哈茂德(Mahmud,971~1030)在攻打西亚锡斯坦国的阿拉克城时,使用了配重式杠杆抛石机,
但由于1310年时配重式杠杆抛石机在东亚已经推广应用,不排除其绘制时参考了当时的武器装备,因此存疑。而一份现存的伊斯兰史料,支持了配重式杠杆抛石机由穆斯林发明的说法,那便是在公元1187年,由名为穆尔达•本•阿里(MurdabenAli)的穆斯林献给萨拉丁一份关于各种武器、战斗技巧和围城方式的军事图册,其中一幅设计草图便是一台配重式杠杆抛石机,这是目前为止最早的。
总的来说,配重式杠杆抛石机至晚在12世纪下半叶之前发明的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伊斯兰与基督徒的战争中推广,而后因东亚新兴的蒙古人西征而传播到中国,这也是其被称为回回炮的源头。襄阳之战是蒙古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结束,1268年,忽必烈大举攻宋。南宋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因此成了蒙古军首要攻击目标,
由于宋军的顽强抵抗和襄樊城防完善,蒙古军屡攻不下。为了敲开襄樊的铁壳,忽必烈想到了配重式杠杆抛石机这种攻坚能手,因此遣使伊儿汗国,向伊儿汗阿八哈索取懂得制造这种抛石机的工匠,阿八哈遂派出身制炮世家,以善造砲而名扬西域的亦思马因和阿老瓦丁等一批波斯工匠,于1271年到达中国,忽必烈命他们如式制造并投入襄樊攻坚战。
1273年,新造的7架配重式杠杆抛石机“回回砲”制成并用于攻打襄樊,“用力省而所击甚远”,石弹“重一百五十斤”、“(直径)数尺,火力所及势极猛迅,坠地犹陷深三四尺”,襄阳城上的一座木质谯楼被一砲轰塌,可见其威力强劲。樊襄宋军坚守6年,抵抗意志本已到了极致,而回回砲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守将吕文焕献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