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信息网络年代穿越到广播年代,可能一下子无法适应,但因自己也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对农村生活调节和农业生产认知还是相当熟套的。正宗的老武汉人主要还是在六渡桥,汉正街、南京路那一片,我是过来人,谈谈六十年代的经历和城里人的生活,但要说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的话,蔡甸、江夏、黄陂、新州,甚至汉南、洪山、东西湖都不能算作土生土长的武汉人。
1、在武汉生活怎么样?
武汉和别的大城市不同,没有市中心,因为武汉市中心太多了,例如闻名全国的步行街有三条,城市著名的繁华闹市商业中心不下十几处,所以武汉就无所谓市中心了。但同时武汉也无偏僻的糟糕的地方,感觉无论走哪儿都差不多,你无论在哪个繁华的大街上想找个偏僻的坏地方,那是很令人失望的,因为找不着,因为你无论朝哪个你认为偏僻之处走,其结果不是走到江滩公园,就一定走进一座湖泊风景区。
武汉市中心的位置不及偏僻的地方宜居,因为离城市主干道越远,不出两公里一定到一个湖边风景区了,因为武汉建成区的每个湖都有环湖绿道,都建成了湖泊公园,而且都被城市的高层建筑所包围,所以你无论身处武汉三镇的哪个湖边,湖周边的景观完全感觉一样,湖对岸都是高层建筑林立。所以你无论站在武汉什么位置,你无论朝哪方向走,一定会走到湖边,或是走到江边,
2、武汉人的祖籍大多在哪里?
这个话题还是很有一谈的,我就以充分的数据和真实感受来回答。武汉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汉口、武昌、汉阳,首先从汉口板块来说,大部分人的祖籍是黄陂人,汉口到处都是黄陂人,做小买卖的,做建筑的几乎都是黄陂人,很多黄陂人在汉口买房,特别是常码头、汉口火车站一片,复兴村、范湖、常青一片,二七一带最多黄陂人,正宗的老武汉人主要还是在六渡桥,汉正街、南京路那一片。
东西湖区河南人最多,以前大部分迁移过来的河南人比较多,因为河南缺水不便于农耕,东西湖水资源丰富当年又是比较偏僻的地方,所以东西湖大部分人的祖籍都是河南人,武昌板块大部分人的祖籍是江夏,同样也是因为江夏离武昌近,还有部分来自湖北省内下面地级市和区县的人较多,原因是武昌大学多,很多学生来自其它省份和下面区县地市,为什么说武昌人很多都是说普通话的人多就是因为外地人最多,所以说武昌人到底哪里人祖籍这个不好定义,只能说江夏人可能会多一点,其余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正宗的老武昌人主要聚集在司门口和徐东片区。
汉阳板块,汉阳就不必多说了大部分人的祖籍来自蔡甸,也有一大部分人是汉阳本地人,因为外来人口一般很少往汉阳去发展,汉阳又是重工业基地,还多工人都是继承父母的工作,所以汉阳那边很多人都是走后门关系进国企,外来人口很难进,到现在汉阳经济增长慢就是吸引不了外来人口造成的,我的这些回答希望对网友有帮助,还有需要补充的也可以进行留言。
3、武汉号称有1400万人,请问有多少3代以上土生土长的武汉人?
回答这个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说复杂,还有点复杂,武汉号称1400万人,但真正属于武汉市籍的有1100多万(包括蔡甸、江夏、黄陂、新州4个远城区)。可能有300万外来人口,但要说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的话,蔡甸、江夏、黄陂、新州,甚至汉南、洪山、东西湖都不能算作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那么就只有江岸、江汉、硚口、武昌、汉阳、青山(严格来说青山区在建设武钢时也从全国各地来了一部分人)的算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这6个区有500多万人,
4、如果你穿越到六十年代农村,怎么生活?
六十年代的中国,还处于百废待兴,计划集体经济状态,国民产业还是以农业为主,所以绝大部分人还是生活在农村。若是自己穿越到六十年代农村,平时每天的生活肯定是围绕农村和种植农作物展开,由信息网络年代穿越到广播年代,可能一下子无法适应,但因自己也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对农村生活调节和农业生产认知还是相当熟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