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分=所落入赋分区的最低分 (原始分-落入落入该区最低原始分)/落入该区间最高原始分-落入该区最低原始分×9。山东新高考,模拟考原始分是619分,赋分后是598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假如某考生选了物理、化学、历史,2020高考之后,这个考生物理卷面分是87分,实际卷面分87分是原始分,而不是最终分。
1、山东新高考,模拟考原始分619,赋分后598,感觉赋分后吃亏了,你怎么看?
新高考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新高考的赋分制度!如果赋分高了当然会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但是如果是赋分低了,就会痛斥这种制度,因为高三考生的每一分,都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刷题换来的,凭什么“偷走”我的分数?山东新高考,模拟考原始分是619分,赋分后是598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赋分的某些学科,题目过于简单了这是实行赋分制度的根本原因,因为实行新高考后,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完全可以报考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但是命题者无法平衡各科试卷的难度,所以为了公平起见,采取赋分制度,能最大可能地衡量出学生在这门学科中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排名,通过公式运算,给学生赋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分数。
举个例子,甲同学选择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组合,乙同学选择了物理化学和政治组合,但是因为生物过难,政治过于简单,所以甲同学生物考了60分,乙同学政治考了80分,如果其他科目一样,那么甲同学肯定吃亏了,而吃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试题的原因,所以通过赋分可以弥补这种现象,甲同学的生物可能会赋分成70分,乙同学的政治可能会赋分成75分,这样的结果就是甲同学感觉自己赚了便宜,乙同学感觉自己吃了亏,
第二、赋分的某些学科,竞争对手太强了赋分后分数变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选择的对手过强导致的,这样的情况下,赋分会更加不公平。这也是赋分制度实施时,专家的上层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比如选择物理的学生,成绩都是中上游的学生,如果把这些学生重新排名后,一些中游的学生就不行变成了“学渣”,最后分数和自己原始分相差很大。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因为选择生物的尖子生较多,而选择政治的尖子生较少,如果实行赋分制度,结果很可能是这样的:选择物化生的甲同学的生物,赋分依然是60分,甚至会低于60分,而选择政治的乙同学,赋分则可能会变成90分,因为政治原始分能考80分,正常情况下已经是高分了,这个分数在赋分时,很有优势,名次靠前,所以赋分更高,
2、山东物理高考难不?
新高考改革,本来是为了强化物理的地位,因为选择物理,报考志愿时可以选择90.64%的本科专业,是选择面最广的选考科目。但是,因为物理难,而且在“3 3”模式下物理还实行赋分,所以吓退了也劝退了很多中上游的学生选择物理,于是“弃物理”现象在“3 3”模式的省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有人寄希望于考试题目简单,物理难学,但是考试简单了,是不是就可以挽留一部分人呢?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理由,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2020年山东新高考第一年,物理考完之后,就直接上了热搜,因为很多学生出来后,脸色都很难看,要知道,选择物理的多数学生,可能都是学霸啊!这次物理,比平时模考都要难,有学生说这是高中三年做得最难的一次,主要体现在阅读量大,计算量大,解题思路不好找三个方面,“滑雪”、“火罐”将成为很多学生的“痛苦回忆”。
准高三的学生,看了之后表示“瑟瑟发抖”,这不是“作”吗?难道教育部门真不想让学生选择物理吗?为什么物理会出的这么难?“赢在高三”老师帮大家分析一下:首先,高考以“素养立意”,高考题目越来越灵活现在各科,都强调“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在学科素养的指导下,现在的题目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实用,阅读量、计算量也越来越大了,而单纯依靠刷题,很难考高分了,
其次,山东第一年实行新高考,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山东的师生而言,重新回到“山东卷”后,多少都会有不适应,就像当初从山东卷改成全国卷一样,不只是难度的问题,更多是适应的问题。用了多年的全国卷,老师对于高考都有了不少研究,高考常考的考点、题型都已经熟记于心了,而一转到山东卷,很多老师也是茫然的,更不要说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