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名气最大的宴席当属被称为“洛阳四绝”之一的“洛阳水席”。洛阳水席是洛阳独有的名宴,属于豫菜系,来过洛阳的人,无不为洛阳丰富的饮食文化所赞叹,“洛阳地脉最相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素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通过观察洛阳近年来的发展史,完全可以看出,洛阳已经开足马力,全力以赴的要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所以洛阳根据历史恢复了应天门,也正是一箭双雕之举动。
1、怎么客观的看待洛阳衰落?
严格的说用衰落这个词不太严谨。洛阳历史上不曾衰落,现代更不存在哀落,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文明的正常转移和迁徙。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曾经在古代中国1500多年的时间内,一直承担着国家都城的职责,是公认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巅峰时期,洛阳城内曾经商贾云集,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史称“西有罗马,东有洛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统治者当年选择洛阳作为都城不是没有道理的,应该是经过慎重选择,反复考证,不断甄别才最终决定的。之所以选定洛阳,是和洛阳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这对帝王们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隋唐以后,由于朝代更迭频繁,战祸连年不断,洛阳城几经破坏,加之当时的经济主要是农耕经济,河洛一代人口密集,人们长期垦荒过度,自然灾害增多,位于黄河流域一带的黄河文明逐渐式微,开始向长江文明甚至海洋文明阶段过度。
这时,洛阳城承担都城职能的能力开始越来越受限,甚至力不从心,同时由于新的帝王受民族、出身、背景、喜好等因素的影响,洛阳逐渐淡出了统治者的视线,失去了都城的地位,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洛阳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欲知天下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对洛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洛阳不仅没有衰落,而且焕发了勃勃生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国之初,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156个重点建设工程,其中有7项落户洛阳,可见洛阳在全国经济大局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重点工程之一,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和中国一汽齐名的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就位于厂矿林立、有着制造业摇蓝之称的洛阳市涧西区,这里曾经孕育了建国之初的洛拖、洛矿、洛轴、洛柴、洛铜等赫赫有名的洛阳十大厂矿,为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洛阳更是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教事业快速发展,经济指标连续多年领跑中西部非省会城市。
2、怎么看待洛阳加入“抢人大战”?
洛阳毕竟是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中国工业长子有7个在洛阳,除了比郑州差一点,甚至名气是河南老一,洛阳人外出不说是河南人,只说是洛阳人,就说明名气大,很少有人不知道洛阳,洛阳降低落户门槛“抢人”,也在情理之中,要赶超省会郑州嘛,所以畅开臂膀欢迎有学历、有技术等人群落户洛阳!据悉,新落户政策包含的人群有:大中专以上院校和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技术工人、具有执业护士资格证书的人员、在福利机构、家政公司护理从业人员、迁入城镇的农村籍退伍转业军人和留学归国人员。
这几类人群,凭学历(资格)证书和身份证即可申请在洛阳落户,无落户地址的可在居住地社区集体户落户,也就是说,没房子一样可以在洛阳落户。抢人动作还是挺大的,从起,洛阳市公安局推行户口迁移“全城通”、“一站式”服务,洛阳辖区内户口迁移,同一县(市、区)内户口迁移,当场即可办理;如需跨县(市、区),申请人到迁入地派出所申请即可,中间内部审批工作公安机关内部处理,最后申请人只需要等通知再到现场办理。
而且,洛阳市公安局在网站“河南警民通”或者手机APP“河南警民通”上受理出生入户、购房入户等29项户口业务,在这个平台上上传相关资料,待审核后公安机关会短信通知,申请人再到户籍室现场办理,实现户口办理“只跑一趟腿”,洛阳的房价不算高,如果人才引进到这个宜居城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倒是很浪漫休闲幸福地工作和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