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 > 遵义市 > 洪汛涛,神笔马良作者的儿子

洪汛涛,神笔马良作者的儿子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14 15:21:54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神笔马良作者的儿子

《神笔马良》的作者是洪汛涛,他儿子洪画千,没有洪画千是作家的信息,倒是打官司保护保护著作权的信息很多。
洪画千

神笔马良作者的儿子

2,神笔马良的作者是浦江哪里人拜托各位大神

洪汛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浙江浦江人,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曾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童话作品有《神笔马良》、《十兄弟》、《不灭的灯》及《神笔马良正传》等。其中《神笔马良》于1980年,获全国少儿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拍成电影并在国际电影节或影展中多次获奖。
马良神装啊。。。。。。。哭了 前期孙子 中期净化 后期使劲净化 杀人的时候在前边,跑路的时候在最后 小装备看着出就是,感觉血少前期堆几个手套也行。。。。

神笔马良的作者是浦江哪里人拜托各位大神

3,写神笔马良的洪汛涛爷爷是哪里人

洪汛涛 1928年生,浙江浦江人。抗日战争期间开始文学创作。4O年代出版过诗集《天灯在看你》《尸骸的路》。当过多年教师,编过文艺刊物和报纸文艺副刊。长期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当编辑,业余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至今出版有各类著作百余种,五百多万字。童话有《神笔马良》《狼毫笔的来历》等;小说有《不平的舞台》《蛇医传》等;电影有《神笔》《大奖章》等;理论专著有《童话学》《童话艺术思考》等。许多作品在世界各地有各种文字版本。作品曾多次获国家奖和国际奖。

写神笔马良的洪汛涛爷爷是哪里人

4,神笔马良这本书一共有多少个字

神笔马良这本书一共有2911个字。《神笔马良》是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名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瑰宝。《神笔马良》由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洪汛涛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被译成各国文字,在世界各地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为祖国多次赢得荣誉。后被编成美术片《神笔》、真人版电影《神笔马良》;另有同名歌曲。《神笔马良》在国内家喻户晓,马良形象深入人心。《神笔马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学作品,马良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智慧、勇敢和正义的化身。扩展资料:神笔马良作者简介洪汛涛(1928.4.9—2001.9.22),浙江省浦江县人。曾用笔名田野、田多野、了的、吕榆等。全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神笔马良”之父。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为儿童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童话《神笔马良》、《狼毫笔的来历》、 《神笔马良正传》、《十兄弟》、《不灭的灯》、《夜明珠》、《小花兔找食物》、《鱼宝贝》、《望夫石》、《半半的半个童话》、《一张考卷》、《花圈雨》、《向左左左转先生》、《白头翁办报》。《慢慢来》、《夹竹桃》、《棕猪比比》、《小鼯鼠第一次学本事》、《小芝麻奇历记》、《“亡羊补牢”的故事》、《乌牛英雄》、《苍蝇的诀窍》、《破缸记》、《天鸟的孩子们》、《鸟语花香》、《神笔牛良》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笔马良 (中国儿童文学名作)
《神笔马良》由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洪汛涛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
2911.  《神笔马良》是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名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瑰宝。《神笔马良》由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洪汛涛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被译成各国文字,在世界各地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为祖国多次赢得荣誉。后被编成美术片《神笔》、真人版电影《神笔马良》;另有同名歌曲。

5,洪汛涛是不是童话作家

洪汛涛,他确实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神笔马良”之父。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毕生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为儿童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代表作《神笔马良》《夜明珠》《不灭的灯》《夹竹桃》等
洪汛涛:童话的物性 物性,是童话逻辑性中的一种,就是拟人化童话中的拟人物,是不是应具有原来物的特性问题。 拟人化童话中的拟人物,譬如一只羊,拟成了一个人,它应该既具有羊的物性(如素食、温顺,长胡子等等),又具有人性(如能说话,有感情,会思考等等)。物性和人性相结合。这结合,决不是一半对一半,或三七开四六开。这要看具体作品的需要。 持不同意见者,认为物性可以打破,羊拟了人就是人,何必要素食等等。 他们的一个论据,就是“外国现代新童话”都不讲物性,例子就是米老鼠。 米老鼠似乎不应说是老鼠的“拟人”,它完全是一个孩子,可说从外表到内在都看不到老鼠哪一方面的“物性”。 其实,这问题是很好解释清楚的。米老鼠是“卡通(动画)形象”,不是“童话形象”,米老鼠是六十来年前问世的,也不是现代“新”童话作品。 现在,的确有不少人,一提起米老鼠就认为是“童话形象”,有的画本上还把它作为世界名著童话形象和海的女儿、快乐王子、匹诺曹等放在一起,这是错误的。 卡通片(动画片)和童话,是两码事。卡通片(动画片)是“绘画”的,童话是“文字”的。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主人公;快乐王子是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中的主人公;匹诺曹是科洛迪童话《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都是有书有作家的。米老鼠至今没有人将它写成过“童话”,作者狄斯尼却是一位“画家”。 尽管米老鼠风行六十余年,在世界儿童之间已家喻户晓,它的知名度已大大超过有些“童话形象”,可是它决不是“童话形象”,也从来没有人会把狄斯尼称做“童话作家”的。 所以,把米老鼠拿来作为取消物性的依据,是不甚合适的。 现在,社会各界,对童话了解太少了。常常有人把不是“童话形象”的形象,拉来充作“童话形象”。如阿童木、一休、好兵帅克,以及中国的孙悟空,还有那个三毛。 阿童木是科幻卡通形象,一休也是卡通形象,好兵帅克则是小说人物形象,孙悟空是古典小说人物形象,三毛是漫画形象。怎么可以随便拉来,充作“童话形象”呢? 我读过外国有些作品,也确实不讲物性。那种乱七八糟、随心所欲的作品也有。但是,洋为中用,我们也应该有所选择。 中国是一个童话古国,我们的前人为童话开辟了路径,已经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我们的童话理论日趋系统化,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童话学专有名词,如物性。我想在外国的任何辞典里,恐怕是查不到“物性”这个词吧。 童话是中国的,所以物性这一童话艺术法则,也是中国的童话艺术家发现和总结出来的。 其实,不管有没有“物性”这个词,而物性总是客观存在的。古今中外,凡拟人的作品,都有物性这一法则在起作用。 譬如民间童话《老虎外婆》,有的地方叫《狼外婆》、《熊外婆》,把老虎换成狼,换成熊。我看还可以换上狐狸,叫《狐狸外婆》。但是无论如何不能换成《鸡外婆》、《兔外婆》、《狗外婆》、《猫外婆》。我看甚至于换成《马外婆》、《牛外婆》都不行。 为什么不行呢?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回答。其中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 前面我说羊有素食的物性,有人偏来写一个羊荤食,也未始不可。不过,可以让羊吃荤,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写羊吃人。羊不可能吃人,这就是物性法则的作用。 物性,不只我们童话要讲物性,凡文学作品拟人都讲物性。 前不久,我在一处看到一副对联,抄了下来。这对联是: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常不老 为雪白头 这对联,绿水能皱面,青山会白头。可说把绿水、青山拟人了。因为有风吹,水起波浪了;下雪了,山变白头了。这对联,很讲物性。要是不讲物性,把它颠倒过来: 绿水常不老 因雪皱面 青山本无忧 为风白头 那是不行的,水怎么因雪皱面呢,山怎么为风白头呢?或者改为: 绿水常不老 为风白头 青山本无忧 因雪皱面 那也不行的。水怎么为风白头呢,山怎么因雪皱面呢?你怎么改,都不行。为什么,因为这有个物性问题。 物性,是不能不讲的。物性,不只是所有拟人童话必须遵循的艺术法则,而且还是拟人童话的有效有力的艺术手段。我们要运用并发挥物性这一艺术手段,藉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拟人童话来。 《老虎外婆》的选择老虎,是多少代人的智慧选择而定的,选得太好了。 那副对联,选物,取情,也很巧妙,把环境、天时、气象、感情、字;哲理,融合一体,准确地发挥物性,……。 (野军摘自洪汛涛《童话艺术思考》)
文章TAG:洪汛涛神笔神笔马良作者洪汛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