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按照目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经营而不会大规模倒闭或削减业务,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2.-2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持续地经营继续进行,持续经营假设means假设会计主体可以保留持续经营、会计期间。
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持续 经营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按照目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经营而不会大规模倒闭或削减业务。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的生产和活动持续 经营划分为等长的连续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是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 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的、相等的期间。
你好!提法有点不合适;会计是对会计主体进行的财务核算和监督。这种行为的完成必须基于某些假设条件。持续 经营假设means假设会计主体可以保留持续经营、会计期间。两者并不矛盾。应该说,前者-1 假设的延续是后者假设存在的前提。仅供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第一条为规范持续-1假设对注册会计师的适当性,明确其职业责任,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第三条本准则所称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设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继续,且不计划也没有必要终止/12345676可预见的未来通常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
4、 持续 经营 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什么范围持续经营定义了记账的时间范围。持续 经营、会计主体、会计期间、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四个方面假设。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称会计主体和会计个人。它规定了空间范围,只反映监管会计主体本身的活动。2.-2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持续地经营继续进行。3.会计分期:是指人为划分的相等时间间隔,分阶段进行结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它规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范围。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某种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生产/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