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南朝齐王险所撰《姓谱》载有徐姓五个较早的郡望,东海、高平、东莞、琅玡、濮阳,其中前四个均在山东,最后一个在河南,这与先秦时期徐姓的迁徙不无关系,魏国、宋国在今河南省,赵国在山西、河北省,这正是徐人由东部沿海向西迁移明证。
1、在哪里可以看到徐氏家谱?
现在想看到徐氏的家谱很方便,各地的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等机构都可能收藏若干部家谱。《中国家谱总目》收录了1091部徐氏家谱,清晰记在了每部家谱的保存地,涉及全国总谱、浙江、安徽、湖南等各省徐氏宗谱,大部分都保存在各地的图书馆,如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部分图书馆还可以免费从网上查询,如上海图书馆仅从网上可以浏览的徐氏家谱就有二百五十余部,
浏览家谱很容易,不容易的是找到本宗族的家谱,这个过程就复杂很多,甚至很可能花费很多时间但是一无所获。这里提供两种方式查询:其一,浏览《中国家谱总目》,里面详细介绍了收录的每一部家谱的机构,大部分都是国内的图书馆、档案馆等,可以具体到相应的地方查询,《中国家谱总目》网上很容易可以找到。其二,简单一点就去各个家谱网站查询电子版,如上海图书馆,网址为:http://wrd2016.library.sh.cn/channel/stjp/,尤其是江浙一带,上图收藏比较多;再如国家图书馆,可以免费检索徽州善本家谱,网址为:http://mylib.nlc.cn/web/guest/huizhoushanbenjiapu,
2、广州徐氏由哪里迁徙而来?
徐氏族人迁入广东各地路线分析一、宋仁宗皇祐年间,徐信公(泽江)中进士,历官中书台谏,娶董氏生三子:长宗善,次宗理,三宗远。其携三子从江南来广东南雄珠玑巷,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因天灾人祸,举家南徙立派。长子宗善为南岸房,分布于南海白水塘,顺德伦教、马村、南畔、东莞、新会、德庆,高要、阳江、鹤山、开平、恩平等地,
次子宗理为茅洲房,分布于南海茅洲,清远、石城、灵山、三水等地。三子宗远为三华房,分布于广州泮塘,龙归北村,南海紫洞、谭头、河顺、官窑,顺德容奇、马村,花都市区三华村、五华村,公益、大华、新华,博罗市镇平等地,二、广州市郊琶洲村徐氏先祖元魁原籍河南省,在南宋时,因避战乱而南迁,曾栖居于广东南雄珠玑巷,继又迁至广州市郊之长洲(今属黄埔区)落脚后又分为四路,各迁往琶洲、赤沙、台涌、江贝四处分别定居,而元魁则居琶洲。
3、“徐”姓发源地是哪里?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灭国后的徐姓族人,一部分继续留在原地。一部入分吴,其中著名的如徐承还当上了吴国大夫,公元前485年曾率舟师从每上袭齐,
一部分西迁和北迁。从夏朝至秦初,徐姓一直活跃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的江淮地区,历史上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