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唐朝建立之后,李唐皇室便吸取了隋末的教训在城内选址,新建了一粮仓——含嘉仓。先是建设了回落仓,作为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一直到1971年的时候,专研隋唐史的专家们前往河南洛阳老城北考察,才发现了这个中国古代最大粮仓“含嘉仓”的踪迹。
1、河南出土隋唐粮仓,为什么粮食千年不腐还能发芽?
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个在世界史上也是公认的。世界史研究界现在的主流观点就是世界上一共有三个独立的农业起源之地,一是两河流域,而是中美洲,三就是我们中国了,而我们中国的就是粟米和稻谷的发源地,最早发现的稻谷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因着元朝皆是战乱,而明朝时起就有大量的海外作物传入中国,所以说我国本土的农业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就是隋唐宋这三个朝代在朝之时了。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隋唐时期的人均粮食产量就已经达到了800多斤,对农业稍微了解一点的人看到这个数据也许会很惊讶,因着这个数据甚至比当代的人均粮食产量还要高。当然现在的人口数量差异并不能较之当年,只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隋唐时期的粮食生产力之高,但关于粮食,隋朝初建时期定都长安,但关中地区的物产并不能满足皇室,朝廷以及军队的消费需求,于是隋炀帝时期他便将首都定在了洛阳。
并在公元605年之时,下令开通“济渠”,也就是如今的京杭大运河,这京杭大运河开辟的初衷,便是满足都城的粮食需要,后便是缩短军队的调遣时间。为着这一点,定都洛阳之后隋炀帝便下令建设粮仓,先是建设了回落仓,作为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不过因着其粮仓建设在洛阳城外,隋唐末年战乱之时,李密便直接夺取了回落仓以致于洛阳城一时之间便陷入了无粮的窘境,
后来几次围绕洛阳的战争,也是因着城外的粮仓被占领,导致城内无粮而落败。于是在唐朝建立之后,李唐皇室便吸取了隋末的教训在城内选址,新建了一粮仓——含嘉仓,这个含嘉仓位于隋唐洛阳城的北部,运河运来的粮食也大都储存在含嘉仓。这是唐朝时期全国最大的粮仓,据有关数据记载在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含嘉仓便储存了583万石的粮食,这起码可以保证一个百万军队近一年的口粮,也是当年去全国粮产的一半。
那时候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眼中,关中经常饥荒,于是唐朝的皇帝便经常率领自己的朝臣直接在洛阳就食,这个粮仓关乎大唐国运。后来宋朝建立后赵氏皇族也继承了这个粮仓,只可惜宋末时期整个中国便陷入了混乱,皇室突遭变故,而含嘉仓也就在战争之中被人遗忘,所以后来的人们只能自史书中见到含嘉仓的记载,但却也都不知具体位置。
一直到1971年的时候,专研隋唐史的专家们前往河南洛阳老城北考察,才发现了这个中国古代最大粮仓“含嘉仓”的踪迹,在发掘之时含嘉仓的数百个粮窖都是空空如也,据猜测应该是战乱时有军队趁乱带走了粮食。但其中的160号粮窖保存了一粮窖的粟(谷子),约有50-60万斤的样子,而里面的粟种竟然依旧粒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考古人员一吹便吹散了糠,只剩下了米。
2、河南作为全国的粮仓,都有哪些大的食品企业?
看到问题我就想起了15年国庆在湖南长沙,同事都放假回家了,只剩我和一个广东的同事,两个人没事商量说煮饺子吃,就去家乐福逛了一下,冷柜里有长沙本地的饺子,也有我们老家河南的三全,奇怪的是,同样的份量,三全的比长沙本地的贵得多,同事坚持要长沙的,说了一个不能反驳的理由,本地的省了运输时间,肉新鲜,我说你吃那个吧,我要三全的,结果他回去煮饺子,煮的稀烂,汤是白汤,我煮的一个没烂,汤只是票了一层薄薄的油花,还是清汤,他尝了一个,觉得好吃还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