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亮出我的答案,如果鲁肃没死,荆州还是会偷袭的,甚至还有可能是鲁肃率领大军偷袭荆州。到了一定时机,即使鲁肃不支持夺取荆州的计划,孙权依然会执行偷袭荆州的计划,此时应该是吕蒙率领大军,有着五六万人的荆州子弟兵背井离乡,前往了益州,这样的一幕,荆州的百姓,是无法长时间容忍的。
1、吕蒙攻占荆州是正确的吗?
在关羽进攻襄阳、樊城时,吕蒙趁荆州空虚,白衣渡江,偷袭攻占了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刘联盟也正式破裂。对于吕蒙攻占荆州是否正确,一直是有争议,其实这个问题这个要看孙权的战略定位是什么,荆州的重要性,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就有提到过: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吕蒙偷袭荆州前,荆州其实是被三家人瓜分了,曹操占据了南阳群、襄阳、江夏的一部分,刘备占据南郡、零陵、武陵三群,而孙权则夺取了桂阳、长沙和江夏江南部分。对于蜀汉来说,荆州最大的意义无疑是从荆州北上,可以直接威胁到洛阳、许昌,比从益州出兵对曹魏的威胁更直接,然而对于孙权来说,从荆州出发,顺江而下对于东吴的威胁是极大的。
如果说孙权此时的目标是和曹操争夺徐州,那么自然是趁关羽进攻樊城,曹操自顾不暇的时候进攻合肥,继而北上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孙权来说,拿下徐州并不容易,之前东吴和曹魏的几次作战表明,吴军的陆战能力还很成问题,此时即使北上,也未必能占便宜。更重要的是,孙刘联盟仅仅是在曹操军事压力下形成的,彼此间历史上并无任何渊源,
随着刘备在汉中、樊城连续击败曹操,实力日益增强,对于孙权来说并不是好事。早在汉中之前,孙刘就因为荆州问题差点兵戎相见,最后只是因为曹操兵进汉中,刘备才不得不以湘水为界和孙权平分荆州,孙权也很清楚,刘备不会再轻易让步,如果刘备真的击败曹操,夺取了襄阳,甚至取得更大的战果,实力大增,那么想拿回南群就是千难万难了。
而且如果刘备顺江而下,江东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这个时候他同意吕蒙偷袭荆州,也是很现实的决定,第一,夺取荆州可以巩固长江中游的门户,第二,可以维持目前的均势,避免刘备独大,第三,夺取荆州以后可以把刘备封在三峡以西,避免来自西面的威胁。所以对于孙权来说,夺取荆州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江东更为安全,自然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2、如果孙权没有派吕蒙偷袭荆州,《隆中对》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如果荆州不丢,诸葛亮隆中对实现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但是,曹操、曹丕都不是庸主,而且人才济济,变数还是比较大,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就是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民心所向,则霸业可成。219年,五月份,刘备占领了汉中,具有了进攻关中的基础条件,
东吴军队和魏军主力,从216年开始,一直僵持在淮南地区的合肥附近。关羽在219年七月开始进攻樊城的曹仁,这时候,东吴的东路军,关羽的荆州中路军都已经就位,只差刘备一路西路军,兵出秦川。关羽如果没有丢掉荆州,只需要坚持到220年,上半年,刘备就可以整顿兵马,杀向关中,这时候刘备有一大优势,219年,收复汉中时,刘备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那么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定会被刘备采纳。
魏延兵出子午谷,抛弃裴松之的注解,按照《三国志》的原文,魏延是要袭取潼关的,潼关是关中地区的东大门,只要占领潼关,那么曹魏救援关中的援军就很难进入关中地区,刘备就可以比较轻松的率大军支援一边支援守潼关的魏延,一边平定关中和陇右地区。这时候主力武将都在呀,诸葛亮、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吴懿、王平等等,
诸葛亮留守成都;派王平或者吴懿任意一个将领带兵去接应魏延,魏延就可以守住潼关;张马黄赵跟随刘备,平定关中、陇右轻而易举。当时曹真、张郃都不在关中,只有镇守长安的夏侯楙,还有陇右五郡的一些将领,及少量兵马,诸葛亮出兵时,五郡直接降了三郡,其他两郡在等援军,如果是刘备亲征,他们发现潼关已经被夺,也会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