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江苏前几年都是独生子女,而在这里工作的河南人,很多都有好几个孩子。永嘉南渡之后,在建兴五年,就是公元317年,难逃的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政权,大家知道建康就是现在江苏的南京,所以说江苏流入了大量的河南人口,这是没有疑义的,说不少江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是有历史根据的。
1、江苏人对河南人的印象是什么?
现在说到“河南人”这个词语,就会引起很多人的争议,仿佛“河南人”是外星人般格格不入。可是,我今天冒着被“喷”的可能,来说一说我这个江苏人对河南人的印象,这是我接触过河南人以后真实的看法,但是,这也只是我个人的肤浅观点。我曾经看到、接触的河南人,几乎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子,感觉他们喜欢人丁兴旺,因为江苏前几年都是独生子女,而在这里工作的河南人,很多都有好几个孩子。
在街上经常会看见年轻的妈妈背着一个孩子,手里牵着一个孩子,还有一个孩子在后面跟着,而且这些孩子都很健康,脸蛋红扑扑的,可爱极了!他们喜欢吃面食和馍,那个时候有一家河南人租了邻居的车库。他家三个孩子,最大的也没有超过十岁,老公是在工地开铲车的,虽然辛苦但是挺挣钱的,老婆就在家里带孩子,她最喜欢吃馒头,也喜欢自己烙饼,她烙的韭菜鸡蛋饼黄灿灿的香味扑鼻,可比街上买的好吃多了。
晚上他老公回来后,一定要喝酒的,也不要什么下酒菜,一碟花生米或者一块辣腐乳也喝的很香,他喜欢吃面条,一定要放辣椒,不一会就风卷残云吃了两大盆。我觉得河南人吃辣和四川人有的一拼,餐餐也是无辣不欢!但是这个男人喝了酒以后脾气不太好,喜欢发酒疯,就是喜欢摔东西,还好,不打人的,平时不喝酒对老婆孩子很好,可是一喝酒就好像变了一个人,说话声音也变大了。
这个时候三个孩子总是偎依在妈妈的怀里一声不吭,他们虽然小,也知道害怕,也许,这个男人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了,也只是借助喝酒发泄一下情绪,睡一觉就什么都忘了河南人也是非常会吃苦的,他们干活舍得下力气、不偷懒,因为挣钱一定是最让人开心的我们镇上有一个水泥厂,那水泥是灰尘非常多的,很多河南人就在厂里打工。
许多年前的厂里,还没有搞机械化的时候都是人工操作,那个时候有大量船只运输水泥,这些河南人就把小推车上堆满了一袋袋水泥,然后自己一个人推车到河边码头卸货。这个活需要花力气,而且是多劳多得,然后按吨数计算多少钱,非常辛苦,而且干活的一双手都没有好皮肤的,因为水泥很伤手,但是工资很高,比厂里其它工种挣钱多,所以当时厂里别的工人不愿意吃这个苦,只有河南人真是好汉啊,为了家庭的责任有担当!值得点赞!我也看到有报道说河南不富裕,我没有去过河南,但是我想每个地方都有富裕的和贫穷的,都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
2、有多少江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南北迁移有多少河南人呢?
说不少江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是有历史根据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北方人口迁入南方的高潮。分别是晋朝后期的永嘉南渡,安史之乱后的北人南迁和宋朝的衣冠南渡,北人南迁的规模有多大呢?以晋朝的永嘉南渡为例,八王之乱,叠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造成了黄河流域常年的战乱厮杀,老百姓生为了规避战乱,被迫南迁,它的数量要占到黄河流域和附近地区原有人口数的6/10到7/10,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规模。
永嘉南渡之后,在建兴五年,就是公元317年,难逃的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政权,大家知道建康就是现在江苏的南京,所以说江苏流入了大量的河南人口,这是没有疑义的,根据历史的记载,永嘉南渡的移民来源遍及北方的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甘肃,陕西和安徽的一些北部。这次人口南迁的特点是时间长,阶层广,人口多,
首先时间长,移民的高潮经历了一百多年,整个一个波长,达到300年。第二个就是规模非常的大,大约要占到南方总人口的1/6以上,第三是阶层广泛,从皇室贵族到普通的士农工商,几乎囊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那么移民的路线是什么呢?整体来说,可以把移民的路线共分为东西两个地区,东区包括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以接受黄河流域下游以及山东河北和河南东部的移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