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河南变蛋和南方变蛋是有区别的,河南变蛋颜色金黄色,晶莹剔透,南方变蛋颜色呈黑色,变蛋剥皮就可以吃,也可煮粥,我们河南变蛋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变蛋,下面我来分享一下凉拌变蛋的做法。我自己有时也会做变蛋,我们一家人也都喜欢吃变蛋。
1、变蛋是怎么制作的?怎么做变蛋好吃?
河南开封变蛋配方和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先说一下做变蛋用到的材料:生石灰,食用纯碱,还有锯末。这里要强调一下,一定要是生石灰,熟石灰是做不成变蛋的,怎么判断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呢?从外形上来看生石灰一般是块状的,熟石灰是粉末状的。再说一下生石灰和食用纯碱的比例是5:1,也就是1斤生石灰,配2两碱,现在以用1斤生石灰为例,说一下制作变蛋的具体步骤:第1步:准备一口锅,把100克碱面放到锅里,锅中倒入少量的热水把碱面化开。
一定要用热水,凉水化不开,第2步:把500克的生石灰倒入锅中,然后往锅中流量多次的加入热水,边加边搅拌,把石灰搅和成灰浆,注意一定要搅拌均匀。加水量的多少,我们可以这样判断:把一个鸡蛋放到灰浆里面,鸡蛋露出一半,这时候灰浆的稠稀度就正好,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生石灰加水的过程也是生石灰放出大量热量的过程。
所以说加水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被烫到了,灰浆调好以后,这时候的温度特别高,一定要等灰浆自然放凉了,彻底放凉了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第3步:灰浆彻底放凉了以后,把鸡蛋放进去,鸡蛋包裹上灰浆,捞出来,放到锯末堆里,均匀地裹上锯末,然后放到没有破损的塑料袋儿里。等到所有的鸡蛋都裹上浆,裹上锯末,把塑料袋口扎结实,密封好,不能有一点漏气,
放在阴凉的地方,春秋季节七八天就变好了。夏天只要三四天,冬天时间要稍长。第4步:算着时间快要到了,就要勤观察,变好的变蛋,放在手里颠一颠,会有颤抖感。这时候都已经就要把变蛋从塑料袋里拿出来,放在阴凉的地方晾干,这样变蛋就制作完成了。我自己有时也会做变蛋,我们一家人也都喜欢吃变蛋,下面图中的变蛋是我自己变的。
2、“变蛋”是什么?是怎么做的?
“变蛋”是腌蛋的一种,盐腌的蛋叫咸蛋,石灰腌的叫变蛋,最早叫“灰滚蛋”,后来细分为“皮蛋”和“松花蛋”,前者习惯叫做“变蛋”,鸡蛋做的,后者是鸭蛋做的。尽管西方把变蛋列为最恶心的食物,但丝毫不影响国人对它的喜爱,从广为流传的多版本民间故事里,就知道变蛋的出身是多么的神奇,受欢迎。最早的说法,明朝泰昌年间(公元1620—1621),江苏吴江县城的一个小茶馆的老板,平日懒惰,剩茶都懒得出门倒掉,顺手倒进屋里废灶台里,
一日清理,扒拉出一堆的鸭蛋。原来小老板养的几只鸭子偏爱在废灶台里下蛋,灶里的草木灰和废茶叶把鸭蛋裹得严严实实,扒拉中摔破几个,看到鸭蛋并没坏掉,而是通体琥珀一样黝黑闪亮,凝固弹性,大胆的尝尝,却是又香又好吃,于是世间就有了变蛋。还有一个说法,二百年前的天津一位乡村的孝子,为健在的母亲提前做了一口棺材。
在后柴房放置一段时间后,为了防潮,叫人往棺材里装进一些石灰和草木灰,第二年母亲过世,清理棺材时扒拉出百十枚鸡蛋,也是平时几只母鸡在里面下的。摔开不破弹起,颜色金黄,想着本是鸡蛋,就咬口尝尝,煞是好吃,于是世间就有了变蛋,比较靠谱可信的传说,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刚开始搞事情,还没打得天下的时候,为了补充士兵的营养和食物,派陈友谅在洞庭湖一带大量收购鸭子和鸭蛋。
当地的鸭农就告诉了鸭蛋不用煮熟可以吃的法子,把鸭蛋用盐、石灰和草木灰包裹起来,还方便大量储存和运输,所以至今当地还有叫变蛋为“灰滚蛋”、“盐灰蛋”的。最近的变蛋故事更是有趣,说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建交前,基辛格秘密来中国很多趟,在其中的一次秘密会谈时,周总理在中南海招待餐中上了一道皮蛋,基辛格完全的被这盘晶莹透亮的艺术品迷住了,问总理道:“这个玻璃做的鸟蛋是吃的吗?”知道原委后大发感慨:都说美国科学发达,发明了玻璃纸玻璃杯玻璃球,中国更厉害,发明了玻璃蛋,还这么的好吃,不亏五千年的文明大国啊!当下我国的变蛋早就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还大量出口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