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发展速度的确惊人——如果三五个月没有去过的地方,再度造访的话,多半就认不出来原先到过的地方;看来“基建狂魔”的例子处处都是!武汉有两条大江大河穿城而过;有河必有桥;不过,除非是专门的城市管理人员,武汉市民恐怕很难说清楚现在究竟有多少“长江大桥”“汉水桥”已经竣工;还有多少在路上!如果开车在武汉市内转一圈,搞清楚哪里是“二环”“三环”“四环”更加麻烦;网上还有说“五环”的,你说武汉怎么就那么大呢。
1、客观的说武汉发展的怎么样?
武汉发展怎么样网红城市太浮躁不用去比!武汉百年前就是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明代以来的物流集散地驾乎京津直逼沪上。新中国成立也是数三数四的重工业城市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重工业全国教育大市科研重地,改革以来武汉在丧失了地理优势和国家投资沿海地区的情况下审时度势提出武汉复兴计划改造升级重工业耗油的羁绊瞄准信息产业半导体光纤智能等一系列新兴产业脚踏实地走实业道路的基础上引进人才提高教育与科研生产创新结合在一起努力实现国家赋予科技创新中心落户武汉第三城得成果希望。
2、用你家乡的方言夸女孩子漂亮,该怎么说?
哎哟!这姑娘长的真俊啊!高高的个子,白白的肌肤,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再加上她那头乌黑锃亮的披肩发,真是找不出任何瑕疵,怎么样,这就是我们那里赞美一个漂亮姑娘的一种描述。不管怎么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条件允许,都愿意找一个俊一点的,靓一点的。说的俗一点,这样领着走街串巷也有面吗!如果再能于心灵相结合,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3、武汉人究竟说的是什么话?
作为我在武汉生活了68年的老武汉人,我谈点对武汉话的了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真正的武汉人是汉口为中心,而汉口是指黄埔路到汉正街一带。这一带是解放前武汉的商业文化中心,包括江汉路到汉口长春街的各国租界,武汉的百年民校如市一男中,即今天的二中。市一女中,即今天的市16中,我在1954年起生活在大智门活车站附近的天声街。
先后在一元路小学,市16中,市二中读书,我只知道那时武汉人是以黄埔路以上称为汉人口,黄埔路以下为乡下。因此正宗的汉口话是黄埔路以上的,而黄埔以下因靠近黄陂。很多黄陂人融入其中,因而话中融入黄陂话,被中心城区即黄埔路以上的人称为乡里话,而武昌话又与汉口话不同。我们老武汉人一听就分得出来,而汉阳话因汉阳蔡甸人多,话音带有浓重的菜甸音。
4、为什么说武汉大学是中国最美的大学,有哪些隐藏的拍照圣地?
我拍过很多武汉大学的樱花,每年花开都去赏花,我来说几句吧,去武大看樱花的人群有几种心情:1,武汉大学是百年名校,都想去看看,校园里树木成荫,有珞珈山,紧邻东湖,2:武大樱花树有段抹不去的历史,与国内其他地方的樱花不同,它是有故事的,在此不便多说。3去看花的人,有大部分是提前看看学校咋样,为以后小孩报考做准备,都是带着小孩去的,
5、湖北武汉与江苏南京,论城市形象,谁的颜值略高?
我是湖北人,南京读书,南京是第二故乡,上海是第三故乡,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去过,提到南京和武汉,说几句。1、人,武汉高校虽多,留不住人(现在略有好转),武汉人的特点,小处精明,大处糊涂,好吹牛皮,浮在半空,武汉连马路铭牌都一塌糊涂,2、人,南京高校多,人才水平高,以前也留不住人,现在好很多,南京人做事塌实,比较敦厚,比武汉人可交多了。
2、人文历史,武汉差太多了,南京的人文历史深厚,恐怕只有北京超过,3、自然环境(风水格局),一个中国最大的乡镇,一个龙蟠虎踞,没法比。4、地理交通,武汉略优,5、经济,武汉GDP数据那个水份,挤出来江水暴涨,人均更是不能看,6、发展前景,武汉似乎更好,可惜,人小气,不讲信用,无大格局,无战略眼光,商业环境欠佳,周边全是矮子,竞争不足,南京在高水平环境中竞争,商业环境好,政府比较务实高效,关键是人要强不少,南京前景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