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解决绵阳城市的公共交通,以及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如果绵阳能进二线城市,那届时的城市分级恐怕已经不止六档,二线城市的特点是经济不如新一线,综合实力强于三线,城区人口200万以上的区域中心城市,本人是一名外出务工者,绵阳的长远发展一应从以下二点去发展。
1、绵阳的未来该怎么发展?
本人是一名外出务工者,绵阳的长远发展一应从以下二点去发展。一:市委市政府应统筹规划,把绵阳科学城打造成四区一中心,四区是指:①东区现有的游仙区,以仙海水利工程为依托,打造生态绿色农业、科技兴新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仙海景区旅游,从种殖…养殖…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综合性农业。②南区现有的涪城区,以航空港为依托,发展服务、贸易、购物、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都市生活圈,
③西区为现有的高新区为依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装备制造产业。④北区暂定为龙门,以大学城为依托,发展教育、科研、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产业学术基地,一中心是指以东面涪江和南面安昌江以及西面北面以一环路以内为界属城市中心区,把中心区打造成绵阳科学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二:要致富,先修路,城市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绵阳城市的公共交通,以及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
2、绵阳在未来20年,有希望闯入国家二线城市么?
如果绵阳能进二线城市,那届时的城市分级恐怕已经不止六档,因为二线城市是由济南,合肥,厦门、大连这些传统强市领衔,外加南昌、贵阳、哈尔滨、福州这些省会,以及温州、南通、佛山、嘉兴、珠海这些长三角、珠三角核心区城市所组成。四川在省会独大模式兴起之后,绵阳这些省内城市与曾经东部同级别城市差距越拉越大,未来20年能不被继续扩大差距都难,追逐温州、南通这些城市都是天方夜谭,更别说合肥、厦门这些二线龙头,
二线城市的特点是经济不如新一线,综合实力强于三线,城区人口200万以上的区域中心城市。绵阳很显然并不吻合这样的特质,要知道GDP7000亿级别的河北第一强市唐山还在三线序列,中部非省会最强市洛阳也在三线序列,与之相比绵阳无论城市定位还是经济实力或者综合实力都没有任何优势。可想而已进二线会有多大难度,但为什么嘉兴、绍兴、中山这些中等规模人口的城市综合实力不强也能二线呢?因为这几个城市的民营产业非常发达、民富程度非常高、区域优势非常显著。
3、四川绵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将来有望成为中国中部西部的第一大城市吗?
绵阳位于四川省西部,面积两万平方公里,人口540万,管辖游仙区,涪城区,安州区,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北川县,平武县,代管江油市,绵阳在历史上曾经是川陕古道重要城镇,但其历史地位其实还并不是特别高。在明清两朝,绵阳都是一个直隶州,地位还比不上他下辖的平武县和三台县(两县分别是龙安府治所和潼川府治所),
近代随着川陕公路的开通,绵阳地位越来越重要。建国以后是绵阳专区的所在地,所辖区域很大,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现有的区域。广元市,德阳市,遂宁市都曾经是绵阳专区的一部分,绵阳地位的崛起,除了交通以外,更重要的是国防。建国以后,国家在绵阳落户了长虹项目,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六七十年代,位于大西北的中国战略武器研究机构南迁,绵阳成为中国国防重镇。
但当时这些机构都在绵阳附近的山沟里,邓稼先,于敏等两弹元勋都曾经在绵阳工作生活多年,改革开放以后,绵阳的国防机构陆续搬到城区。特别是512汶川地震以后更是投巨资在绵阳市游仙区境内建设新址,绵阳经济的顶峰期是上世纪90年代,当时长虹如日中天,在全国举足轻重,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是绵阳GDP在西部独树一帜,虽然撵不上成都重庆,但足以完爆一些小省的省会。
1997年重庆直辖以后,绵阳迅速拿过了川b的车牌,坐稳了四川老二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长虹发展不景气,没有找到转型发展的成功路径,绵阳GDP增长乏力。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等城市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的年代迅速超过并甩远绵阳,去年,绵阳才勉强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在四川勉强保住了第二位的位置,但在西部排名不理想,甚至落后于贵州遵义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