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到清初,四川战乱频繁,张献忠的农民军把四川屠一遍,清军入川后又屠一遍,以至天府之地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减少,土地无人耕种,清政府把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福建江西等十几个省的人口大量强制移民,充实四川,所以称湖广填四川,今天的四川人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两湖及贵州移民的后代。
1、两湖填四川。我是四川人,祖籍湖北作为四川人的你,祖籍是哪里的呢?
四川邻水先祖李珍,宋时居湖广省黄州府(湖北黄岗县)儒学正堂衙内安身,后移城内南街娶妻生三子:金德、银德、铜德,金德公迁居麻城县孝感乡,娶朱氏生子活修,活修、妣陈氏生子早富,早富、妣陈氏生子伦纲,伦纲、妣周氏生子万性,万性、妣邱氏生子李仲,李仲、妣陈氏生子李锦,李锦、妣林氏生二子李锡、李钊,李钊、妣杨氏三生二子:李锡、李乐,
钊公、妣杨氏三,随兄锡公在河南开封府桂阁县任所,同享荣华,年幼轻浮,命他管粮仓,私卖仓谷。锡公不知,被众绅告之,上司批捉,钊公逃回原籍后,上司捉拿甚急,乃夫室商议,各自逃生,钊公遍游天下,不知所终,入川祖杨氏三,率子李芝、李乐弟兄,于明已卯(1399年)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移入四川省邻水县太安乡(今太和乡)太安里二甲李家沟落业定居。
李芝公返归原籍,乐公后裔有移居垫江县等地。老字辈时大学正良万业永兴阳及第登金榜月中定朝纲开基本仁厚传代懿祯祥施泽喜长远发达自隆昌八大房合族字辈四十字敬宗逢泰运睦族致祥光仁孝培基厚诗书沛泽长为仪翔上苑用慧协当阳南楚先根在芬名振古香入川九世祖鸣春公,于嘉庆癸亥岁(1803年)邀集邻水八大房合族,将“兴”字品为“敬”字辈,
2、湖广填四川的“湖广”指的是广东省和湖南省吗?
发生在清朝顺治年间。明末到清初,四川战乱频繁,张献忠的农民军把四川屠一遍,清军入川后又屠一遍,以至天府之地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减少,土地无人耕种,清政府把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福建江西等十几个省的人口大量强制移民,充实四川,所以称湖广填四川,今天的四川人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两湖及贵州移民的后代,湖广指两湖两广,即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实际上移民四川的包括南方十几个省,不单是湖广。
3、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连接云贵、陕甘、青海、西藏,处中转枢纽,位置极为重要,在清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一直无法完全占领四川。除了跟四川地理位置有关,也因为四川当地一直有反抗清朝的力量,稍有火种,便有人举旗起义,康熙初年,清朝才基本占领四川,并在当地实行统治。也正因如此,长期反复的战乱,以及后来出现的灾荒瘟疫,让四川人口锐减,
瘟疫爆发时,很多百姓无力治疗,只能在家等死。康熙初年,时任四川巡抚张德地走马上任,当他到四川后发现,道路两旁,人烟稀少,房屋破败,良田荒芜。昔日被誉为“天府之国”的蜀地,仿若荒山野岭般寂静,不时可以看到老虎出没,行人需要结伴,拿着木棍才敢上街,房屋、学堂里,反倒成为老虎的住所。(《四川通志》:“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
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蜀乱》:“四川遍地皆虎,或七八或一二十,升楼上屋,浮水渡船,”)面对四川的荒芜,张德地给康熙上了一份奏折,表述了当地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朝廷予以支持。张德地认为,如果要帮助四川,重新恢复,势必要从外省迁入人口,因为凭四川当时的人口,短期内根本无法恢复。而且,明朝初年同样因为战乱,四川人口锐减,
当时也是从外省迁入大量人口。张德地的建议是,朝廷可以动用政策,把原本四川籍的百姓,从外省迁入,再从一些人口密集大省,迁入部分人口进入四川,让他们开垦荒地,恢复生产,重新建设四川,张德地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朝廷还在赋税、籍贯、土地上给了一些政策优惠,荒地开垦后,就永远属于自己。开垦的荒地,五年内,朝廷不征派赋税,让百姓可以积攒家底,鼓励更多人愿意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