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军也是广泛分布,一个地方就2000-5000人,在南京八旗军打了一下,但是5000人怎么也打不过50万人,毕竟是100倍的人数差距。南京太平军的金银财宝,都到了湘军手里,被湘军私分,太平天国在攻下南京以后,在北伐方面,是做得很不够的,当他们在打下一些江山,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以后,他们就开始急于享受了。
1、太平天国为什么攻打南京?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原因其实有很多:第一,太平军急于建立基地,蒋介石说的很好“自古没有流寇成就大事的先例”。这话说的没错,当年的李自成的部署有接近百万之众,然而却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在一片石被吴三桂和清军击败后,李自成充其量不过损失几万人而已,然而,面对清军的追击,李自成因没有根据地的支持,根本站不住脚,无法有效恢复实力,也不能集中兵力反击,很快就垮了。
太平军当时也是一样!表面上,太平军已经有几十万大军,然而实际上能够作战的只有区区几万人而已,其余基本都是家属等非战斗人员,还有很多老幼妇孺,家属们由于长距离从广西、湖南、湖北一路转战,早已疲惫不堪,不堪继续行军。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家属,会严重动摇太平军战士的士气,同时,太平军也需要一个稳定能够提供粮食和兵员的基地,依靠现在每到一处就搬空官府粮库,是朝不保夕的,尤其一个地方也不能连续多次劫掠。
所以,当时太平军必须建立一个基地,第二,南京的军事环境比较好。大家注意,太平军是从武汉乘船,长驱直入,没有花多久时间就突破清军安徽防线,攻破南京的,这不是说南京不适合防御,而是清军过于腐败,连长江上都不集结强大的水师。相反,一旦太平军定都南京,向东是大海,基本没有威胁,向北有长江和淮河的地理屏障,只要掌握制江权也很安全。
向西和向南都是地形非常复杂的安徽、浙江、江西地区,易守难攻,非常适合防御,清军就算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在这一代发动进攻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定都南京就军事上的威胁会比较小,第三,南京周边的经济很好。当时江南一代已经是中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和商业中心,当时太平军已经有二三十万规模,这些人都要吃饭。如果不是在江南一代建立根据地,恐怕只能在湖南、四川这种粮食高产地区才行,
但去四川不可能,湖南又是湘军的老巢,哪里能够站住脚,所以选择江南是必须的。相反,当时华北已经开始缺粮,老百姓口粮都要靠其他地区运输,太平军如果选择在河南等地建都,连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第四,太平军此时攻打北方未必有利,太平军都是南方人,在南方的环境下作战还是比较擅长的,无论是山地作战还是水战。但中国北方的环境有很大不同,一旦进入华北平原多以平原作战为主,
然而,太平军的武器装备是比较差的,清军则可以通过向洋人购买武器提高自己的火力,还有不少骑兵部队。后来太平军的北伐也可以看到,太平军在平原上即便有捻军配合,对于清军并没有什么优势,况且,当时京杭大运河已经淤塞严重,很多航道已经不同行。太平军依靠陆地行军,如何能够维持持续的粮食运输是个大问题,如果在当地抢劫粮食军用,如果当地有粮食也不会出现捻军大规模叛乱了。
2、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1年,实行圣库制度,灭亡时候财宝哪里去了?
曾国藩的湘军有句顺口溜:“打破南京发洋财!”南京被湘军攻破时,洪秀全服毒自杀,清军攻城总指挥曾国荃对湘军下令,将南京屠城,杀光抢光(抢金银财宝和美女),然后放把大火烧光(湘军放火烧南京是为了遮掩其公开抢劫的屠城行为)。只有极少部分天京建筑物没被烧,曾国荃抢的金银财宝,从南京运回湖南老家,装满几十船。曾国荃回湖南老家后,买田当了大地主,并扩建曾家豪宅,
湘军各级将领们,都在屠城时,抢了许多金银财宝。南京太平军的金银财宝,都到了湘军手里,被湘军私分,而曾国藩则在报给清廷的捷报里撒谎,说江宁(南京)被湘军攻破后,什么金银珠宝都没发现,慈禧老佛爷也拿湘军没办法,因为当时清廷给湘军军饷拨付不足,暗中许可湘军有权设卡收费,并许可湘军破城后屠城并“大索三日”(公开抢劫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