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防城港市 > 古代的书,中国古代孩子读什么书

古代的书,中国古代孩子读什么书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6 16:44:23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古代孩子读什么书

差不多就这些了论语也是四书中的.从明朝开始,考试只考四书.那时候的也就只读四书了
唐朝有祖冲之的
老子 孟子 韩非子 墨子 孔子 屈子 荀子 论语 四书 五经
金庸小说

中国古代孩子读什么书

2,古代书是什么做的

古代用于书写的竹简,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竹简。竹片做成的书,称做“简策”。将木片做成的书,称做“版牍”。 当时的加工工艺落后,竹简比木牍更易加工,成本低廉,制作简易,竹性阴,也不易朽腐,而且毛竹到处都有。木牍是皇家才用的起。竹简,就是竹书,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没有竹简,很多历史之谜,就难以解开。也可以这样说,没有竹简,就没有我国早期的历史。扩展资料竹简的历史渊源在竹简图书出现的前期,我国并不是没有文字,但那些刻在金属上、石头上的东西,带有档案性质不说,因为篇幅有限和阅读、携带的不便,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能称书。只有到了竹子作书的时代,我国的文字才有了真正的载体,才让我国的那段历史得以保存。竹书就是将竹子劈成长条状,上面写成字。一根竹片称为“简”,多根“简”用绳子编起来就是“册”,“册”字就是竹简穿起来的象形字。如今我们说的“账册”、“书册”以及“纪念册”等,都是这个意思。册,也成“编”,或者“篇”,用丝绳编的称丝编,用皮绳编的称韦编。编好的竹简卷成一束,就是一卷,长文可以分成多卷。篇、卷、册这些量词至今还在使用,意思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有与书有关的字,诸如“籍”、“簿”等,都是竹字头,也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词语,像“著于竹帛”、“罄竹难书”、“汗青”等,都与竹书有关,汗青”一词,也是出于秦代。竹简表面很光滑,不易写字,而且容易被“虫蛀,所以人们就把新鲜湿润的青竹片放到火上烤一烤,这就是“杀青”或者“汗青”。“汗”,就是烤青竹时,青竹上冒出的水珠,像人出的汗一样。这就是“汗青”的来历。
夏商前是甲骨文,写在乌龟壳上的,主要是讣告。商周时期是金文,刻在铜鼎上的。到了东周末年就有竹简了,比较贵重的是帛书,还有写在羊皮、牛皮等皮革制品上的,东汉就发明了造纸术~~~~~~够详细了吧
开始用竹简.绢..东汉发明纸张之后.纸类得到应用但不能普及.直到后来改进工艺.印刷书发明之后 宋代开始大量的纸质书籍.明代出现了线装书..至此古代书籍皆为此类
他问的是“书”是用什么做的唯一的回答就是纸!竹子的叫竹简羊皮的叫羊皮卷剩下的一般都是祷告祭祀用的
在东汉蔡伦之前,,夏商用甲骨\西周也使用铜鼎,动物皮革,春秋用竹\木简或是绢帛作的;之后就是纸张了.哈哈

古代书是什么做的

3,古代读书人必读的是那些书

先是小学就是启蒙,主要的是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后还有《增广贤文》、《弟子规》、《朱伯庐治家格言》、《神童诗》等等。三、百、千就是用来识字的教材,后面的主要是用于学习行为规范。小学学完了,就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然后读诸子百家、主要读,《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最后是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先是启蒙,主要的是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后还有《增广贤文》、《弟子规》、《朱伯庐治家格言》、《神童诗》等等。三、百、千就是用来识字的教材,后面的主要是用于学习行为规范。启蒙后,就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然后读诸子百家、主要读《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老子》、《庄子》。最后是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古代读书人必读的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基础的如:,,,,,,,,,,... (蒙学六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格言联璧) 经史子集:如和之类... 八股文等等...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先是四书五经,之后是史书类(东周列国志,战国策,春秋三传,吕览,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容斋随笔),子类(墨子,荀子,庄子,老子,韩非子,鬼谷子),诗类(诗经,楚辞,全唐诗,宋词,乐府诗集,传世名篇如两都赋,长门赋,滕王阁序),兵书类(孙子,吴子,尉缭子,孙膑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司马法,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孟德新书,纪效新书,练兵实录,守城录,虎钤经,便宜十六策,武侯兵法),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诗经,古文观止,世说新语,各朝演义),中国古代没多少讲为人处事和权谋之术的书,但是中国历史上却有太多这样的例证和这样的人,多看看他们的一生会大有裨益,智囊这本书值得看一看,当然还有三字经和千字文百家姓这样的书。 去图书馆借吧,图书馆一般都会有。TXT的话,有些能找到,有些找不到,还有就是书看起来才有感觉,电子书很囫囵吞枣的
四书五经

古代读书人必读的是那些书

4,关于记载古代历史的书有几部

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并刊「武英殿本」。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於《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 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25 新元史 民国 柯劭忞
《史记》主要是汉代前,因带有官方性质,多作修改,所以我一般不喜欢参考《史记》。 每朝历史记载,都有后朝写成,如《明史》《元史》等。一般带有一定的后朝对前朝的穿凿附会,我也不是特别喜欢以此为依据。当然这些比《史记》要详尽。 至于《经籍志》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一种。 至于古代历史的书籍太多,在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只能说个大概,明了些分类而已。 最重要的事,很多的历史书籍均有亡佚,所以多有不传或传有所篇。 如果你对这方面有兴趣,可以朝着辑佚学的方向发展,那也是很有趣的,学术价值很高。 现在来说,只有书名,也无多大用处。关于各朝代历史,可参照中华书局或古籍出版社的善本来阅读。
文章TAG:古代中国中国古代孩子古代的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