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防城港市 > 物理公式高中,高中所有的物理公式

物理公式高中,高中所有的物理公式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4 20:25:06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高中所有的物理公式

速度 v=x / t ,加速度 a=v / t , 位移 x=1/2at*2 2ax=v*2 牛顿第二定律 F=ma
自己看书吧,这个没人能帮你的..

高中所有的物理公式

2,高中高考要用到的物理公式

运动学:三个定义,位移,速度,加速度,两个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其它所有的公式都来于这两个公式静力学:一个定义,力。严格来说,没有涉及到物理规律本质的公式,象滑动摩擦力公式,胡克定律,这些都不在基础规律之内。动力学:三个规律,牛顿三个运动定律。一个定义,功。四个公式 F=kma ,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力学就这几项内容,无它
哥们儿,明年就是我高考了!可这物理公式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太多了!一轮复习搞懂每个公式在什么情况下用就可以了,不要死记哦…祝你高考必胜

高中高考要用到的物理公式

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请贴上来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ab=mghab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9.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1.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12.重力势能:EP=mgh{E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13.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这是我从vcm仿真实验中下载的,现在还不全,你可以到他们的网站中找~~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请贴上来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4,高中必修一物理公式

F=k XF=μ*Fna=(V-V0) / tV=V0+a tS=V0*t+(a*t^2 / 2)V^2=V0^2+2a SV平=S / t F=m aV=2π r / Tω=2π / T=2π nF=mV^2 / r=m ω^2 *rF=G*m1*m2 / r^2Ek=m V^2 / 2Ep=mghW总=Ek末-Ek初F*t=P2-P1T=2π*根号(L / g)V=入 / T=入* f
、力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 、 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1-f2 ? ?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f合=0 或 : fx合=0 f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 fn 说明 : ①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 (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3)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 ,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g——卫星处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 , v= , 向心加速度a= ,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 、 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1-f2 ? ?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f合=0 或 : fx合=0 f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 fn 说明 : ①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 (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3)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 ,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 ,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g——卫星处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 , v= , 向心加速度a= ,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5,高中物理公式和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1. V=X/t 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 2. Vt=Vo+a0t 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 3. X=Vot+(1/2)at2 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2); 4. Vt2-Vo2=2aX 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X是位移(m); 5. h=(1/2)gt2 Vt=gt Vt2=2gh 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 6. G=mg 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7.f=μFN f是摩擦力(N) 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 8.F=kX 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9.F=ma 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1. a向=V2/r=ω2r=(2π/T)2r=(2πf)2r=ωV(ω=φ/t)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V是线速度(m/s) r是半径(m) ω是角速度(rad/s) φ是弧度(rad) t是时间(s) T是周期(s) f是频率(Hz); 2. F合=F向=ma向=m(V2/r)=mω2r=m(2π/T)2r =m(2πf)2r F合是圆周运动的合力(N) F向是向心力(N) m是质量(kg)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V是线速度(m/s) r是半径(m) ω是角速度(rad/s) T是周期(s) f是频率(Hz); 3. F引=F向=m(2π/T)2r=G(Mm/r2) F引是引力(N) F向是向心力(N) m是质量(kg) T是周期(s) r是半径(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2) M是质量(kg); 4. 推导公式:∵F引=F向 ∴g=G(M/r2) ∴G(Mm/r2)= m(V2/r) =>V==mω2r =>ω= =m(2π/T)2r =>T= =m(2πf)2r =>f= =ma向 =>a向=GM/r2 F引是引力(N) F向是向心力(N)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2) M是质量(kg) m是质量(kg) r是半径(m) V是线速度(m/s) ω是角速度(rad/s) T是周期(s) f是频率(Hz)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2) M是该天体的质量(kg) r是该天体的半径(m); 5. ρ是天体密度(kg/m 3) R是天体半径(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2) T是周期(s);6.W=FScosθ W是功(J) F是力(N) S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位移(m) cosθ是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余弦; 7.P=W/t=FV P是功率(W) W是功(J) t是时间(s) F是力(N) V是速度(m/s); 8.W=ΔEp=mgΔh=mg(h1-h2) W是重力势能做的功(J) ΔEp是重力势能(J) m是物体的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Δh是高度差(m) h1是起始高度(m) h2是终止(末)高度(m); 9. ΔEp=(1/2)kX2 ΔEp是弹性是能(J)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 10. Ek =(1/2)mV2 Ek是动能(J) m是质量(kg) V是速度(m/s); 11.动能定理:W总=(1/2)mVt2-(1/2)mVo2 机械能守恒:E=Ep+ Ek +Ep W是总能量(J) m是质量(kg) 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E是机械能(J) Ep是重力势能(J) Ek是动能(J) Ep是弹性势能(J)。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1. F是电场力(N) 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2/C2) q1、q2是电荷带电量(C) r是两个电荷的距离(m); 2.E=FqE是电场强度(N/C或V/m2均可,1N/C=1V/m2) F是电场力(N) q是电荷量(C) *点电荷:EQ是点电荷电场强度(N/C或V/m2均可,1N/C=1V/m2) 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2/C2) Q是点电荷带电量(C) r是半径(m); 3. φ=Eqφ是电势(V) E是电势能(J) q是电荷量(C); 4. = UAB是A、B两点的电势差(V) q是电荷量(C) WAB是从A点到B点做的功(J) EpA 是A点的电势能(J) EpB是B点的电势能(J) φA是A点电势(V) φB是B点电势(V); 5.UAB=Ed UAB是A、B两点的电势差(V) d是距离(m) E是电场强度(N/C或V/m2均可,1N/C=1V/m2) 6.C=QUC是电容(F) Q是电荷量(C) U是电势差(V); 7.推导公式: --来自百度文库
http://woniudeke.bokee.com/5928883.html你看看吧还有这个,具体的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9.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3.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文章TAG:物理公式高中物理物理公式公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