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中山市 > 岐江桥,从岐江桥怎么去中山电子科技大学

岐江桥,从岐江桥怎么去中山电子科技大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08 21:25:11 编辑:中山本地生活 手机版

1,从岐江桥怎么去中山电子科技大学

在富华酒店前点的那个公交车站搭201路到中山学院北门下车

从岐江桥怎么去中山电子科技大学

2,中山的著名建筑有哪些画一画

01 中山幻彩摩天轮02 中山利和威斯汀酒店 03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04 中山市利和广场 05 岐江桥 06 中山完美金鹰广场 07 孙文纪念公园 08 中山纪念图书馆 09 中山文化艺术中心 10 皇爵盈富国际

中山的著名建筑有哪些画一画

3,中山岐江桥作文

是的,今天的中山新闻上说的要封桥,大约半年行人可以走中恳那边的天桥,机动车可以往北走一点,那里有个桥的

中山岐江桥作文

4,岐江桥的介绍

岐江桥位于中山市,东接孙文西路,与长堤路平交,西与西堤路平交后接富华道,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并于八十年代进行了扩建。岐江桥宽15.4米,双向2车道,桥的两头都设有大货车和公交禁行、限高2.2米的标志,属于该地段的交通瓶颈。建桥之初,可开启的岐江桥成为中山一景。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岐江桥已经不堪重负,经过多方的检查,岐江桥已经被确定为危桥,具体体现在引桥承载力不足,下部结构的桩基病害比较严重,开启部分的个别结构被撞弯,开启时的噪音较大。岐江桥的通行安全受到影响,必须重建。

5,中山岐江桥介绍急啊快多分

http://www.izhongshan.cn/bbs/read.php?tid=3718&page=e

6,岐江河的岐江桥

中山岐江桥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并于八十年代进行了扩建。岐江桥宽15.4米,双向2车道,桥的两头都设有大货车和公交禁行、限高2.2米的标志,属于该地段的交通瓶颈。建桥之初,可开启的岐江桥成为中山一景。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岐江桥已经不堪重负,经过多方的检查,岐江桥已经被确定为危桥,具体体现在引桥承载力不足,下部结构的桩基病害比较严重,开启部分的个别结构被撞弯,开启时的噪音较大。岐江桥的通行安全受到影响,从2013年5月27日起,岐江桥经历了重建、拆除、重建一系列过程,新岐江桥于2014年7月31日通车。

7,中山那个岐江桥什么时候吊起来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吊,采纳
凌晨两点到四点
二楼是对的。

8,岐江桥的历史发展

历史上岐江西岸以西的地区多以农田、鱼塘为主,而东岸自铁城开始就一直都是繁华之地,岐江扮演了中山城乡交汇焦点的角色,农村人进城,城市人下乡,岐江都是他们的必经之地。故此,岐江桥给中山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这个城市的印记。珠三角河流交错,在陆路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船成珠三角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岐江河作为一个重要河道,运力当然不容忽视。然而,岐江给百姓的陆路交通造成了不便这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建造一座即能够满足市民过江需要,又能通航船只的桥,成为岐江桥之所以建成开合桥的重要原因。该桥自建成后至今,一直都坚持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桥、合桥,保证中山航运。数十年之后,这种定时开合的做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海外华侨,出国多年后,还专门回来看看岐江桥开合的场景。

9,中山石岐岐江桥怎么去呀

可以在拱北车站坐快巴到中山富华总站后,搭1,2,9,10路公交车到“富华酒店站”,票价2元,下车后往前走50米即是。过了桥就是中山的孙文西路步行街

10,广州本地酱油品牌

1Kikkoman/龟甲万京东旗舰店上榜理由: 日本国宝级品牌,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630年?2HADAY/海天京东旗舰店上榜理由: 首批“中华老字号”,生产线水平和规模均处于行业前列?3LEE KUM KEE/李锦记京东旗舰店上榜理由: 唯一一家零缺陷通过美国FDA审核的中国食品企业,品控力强?4Gulong/古龙京东旗舰店上榜理由: 闽南古早味酱油的缩影,仍在使用有百年历史的传统酿造工艺?5Yamasa/山字牌上榜理由: 曾是日本皇室供应酱油,产品线丰富,在日本销量仅此于龟甲万?6Shinho/欣和京东旗舰店上榜理由: 拥有电渗析减盐专利技术,科研创新能力过硬?7千禾京东旗舰店上榜理由: 最早开始营造“零添加”理念,是高端酱油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8厨邦京东旗舰店上榜理由: 知名调味品大牌,产品覆盖100多个品种,市场占有率位列前茅?9致美斋京东旗舰店上榜理由: 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的荣誉,酿造技艺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金兰京东旗舰店上榜理由: 结合日本酿造工艺打造的品牌,

11,中山有什么出名的桥

岐江桥,以前岐江桥是代表是中山的标志,你留意一下很多商标都是(岐江桥)牌
中山桥
中山桥

12,广东省最低调的旅游城市分别有什么呢

说起中国最低调的旅游城市,答案不尽相同,不过说到广东最低调的旅游城市,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是主要代表。很多人知道中山的民营经济发展得不错,但并没有把它和旅游联系在一起。在上个世纪,中山和东莞、南海、顺德并称广东四小虎,是当时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型城市。中山较早前并不叫中山,其前身是1152年设立的香山县,1925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广东四小虎中,顺德和南海现在都变成佛山市的城区,只有中山和东莞仍然保持地级市的级别。目前东莞为新一线城市,中山为二线城市,级别和佛山市一样。中山市的面积有1783.67平方公里,比面积719.1平方公里的东南亚城市国家新加坡还要大,不过比面积2460.1平方公里的东莞市小。中山的旅游胜地有孙文西路、孙中山故里、詹园、西山寺等,市区岐江两岸的风光也很不错,其中一个标志性景点是岐江桥。岐江桥始建于二十世纪,曾经进行扩建和改建,桥的东面连接中山繁华商业街孙文西路,是广东省唯一的开合式铁桥,两个红色的拱门特别有设计感。这座大桥最大的特色是中间可以定时开合,方便船只通过,和广东省潮州市的广济桥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多游客到中山旅游的时候专程来看岐江桥,尤其是开合时的场景。幻彩摩天轮位于中山石岐区兴中广场摩天城,现在是岐江边的地标之一。这个摩天轮总高108米,是欣赏中山城景的好地方,晚上视觉效果最佳。摩天轮本身也和岐江两岸的夜景融为一体。幻彩摩天轮旁边绿意葱茏,一年四季生机勃勃,沿着河边游览,心情大好。岐江边集中了中山市主要的商业旺地,既有民初风情的西式大楼,也有摩登的现代化楼房。比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山的生活节奏慢很多,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13,中山那里好玩

翠亨孙中山故居,詹园,三乡泉林山庄,小榄菊花展,民众岭南水乡,中山城,石岐步行街,紫马玲公园,人工湖,火炬电展会,中山博览会,五桂山逍遥谷,
哪里都一样的,看你以什么心态去玩而已
岐江桥那里的步行街
翠亨

14,介绍岐江桥

中山民间有一个关于歧江的传说:相传60年代有居住在西郊的乡亲,为过上好日子打算偷渡去澳门,一个夜晚,他们来到岐江边,此时木桥未通航,他们在岐江河西岸看到河对岸灯红酒绿,以为就是澳门,立马奋不顾身地跳入江中,游到对岸,上岸才发现只是到了石岐。历史上岐江西岸以西的地区多以农田、鱼塘为主,而东岸自铁城开始就一直都是繁华之地,岐江扮演了中山城乡交汇焦点的角色,农村人进城,城市人下乡,岐江都是他们的必经之地。故此,岐江桥给中山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这个城市的印记。珠三角河流交错,在陆路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船成珠三角地区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岐江河作为一个重要河道,运力当然不容忽视。然而,岐江给百姓的陆路交通造成了不便这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建造一座即能够满足市民过江需要,又能通航船只的桥,成为岐江桥之所以建成开合桥的重要原因。该桥自建成后至今,一直都坚持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桥、合桥,保证中山航运。数十年之后,这种定时开合的做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海外华侨,出国多年后,还专门回来看看岐江桥开合的场景。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汉超抚今追昔“中山城区内的景点有哪些?”但凡听到游人这么提问,中山人一般都会不约而同地推荐长堤路、孙文西路步行街附近近的岐江沿江景观,尤其是岐江桥周边几百米的河岸以及建筑。在中山人的眼里,那里是最能代表中山的一个人文景观之一。道理很简单,岐江桥一带云集了广东特色的骑楼商铺,工业感很强的岐江公园,旋转餐厅和高层建筑,还有难得一见的的钢板开合桥等等,这些建筑所组合而成的景色是由历史上的中山和现代的中山结合而成。其中,最为抢眼的就是横跨在岐江之上的那座“钢板桥”。尽管桥的两端都是繁荣的商业街区,但不难发现,“钢板桥桥”的东头,是白墙灰瓦的骑楼,西岸则是现代的五星级酒店、旋转餐厅。用“一桥连接历史”来形容两岸景色,竟一点都不夸张,仿佛步入了中山商业业建筑的展览中。今天,我们信步在岐江边上,已经看不到了当年船来船往的景象,但岐江桥上川流不息的人流和车流,却又处处彰显着着它仍未褪色的活力,这座“30多岁的钢板桥”总是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去仔细品味它,希望可以从它身上找到中山的往事。东西两岸实现“无缝连接”多年后的今天,岐江桥周边的地区已经成为中山市大型的商业圈之一,尤其是富华酒店一带,一点都看不到以前农田、鱼塘的影子,周围酒店、食肆、商铺林立,车流不息。沿着孙文路一直往西走,走到路的尽头,就是岐江桥了。今天的岐江桥把一江之隔的孙文路和富华道在岐江上实现了“无缝连接”。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中山市政府的努力,目前孙文西路已经成为了旅游文化步行街,每天都会迎来不少游客和购物者。而富华道云集了各类酒店,以及休闲娱乐场所。每天经过岐江桥前往孙文西路、富华道的人们络绎不绝。这也就是我们会在桥头看到许多等客的的士和人力三轮车的原因。一位陈姓的三轮车夫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很多人往返桥的两头,而现在岐江桥已经不能通行公交车,一些实际距离只有一两站路的地方,还需要走路去公车站、等车、绕道行驶等,浪费很多时间,故此,游客们多会选择乘坐三轮车去各种场所,顺便还可以欣赏江边风景。说话间,旁边已经有两辆三轮车来了生意。放眼望去,岐江两边都有郁郁葱葱的大树,在岐江桥的东头,更是建设了一个类似于街心休闲公园的场所,每天都有许多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在这里纳凉、聊天。家住大王庙附近的蔡老伯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坐坐,看看江水,看看这里的人。红白条纹别具一番韵味站在岐江桥的桥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由大理石拼组而成的墙面,上面用金黄色的字体写着“岐江桥”三个大字,右下方还有几个小字:甲子年秋扩建。这表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岐江桥是1984年扩建的,至今已经有24年了。岐江桥的引桥部分是由钢筋水泥制作而成的,但到了桥梁的中间部分则是两块厚重的钢板。每一块钢板的一端连接引桥,反向这边则与另一块钢板拼接,同时,南北两侧各有三根拇指粗的斜拉钢缆绳将其固定。牵引拉环的外壳则与桥身一样刷上了红白条纹,本来涂上红色涂料的钢板因为车行人走的缘故,现在只有中间的行车道能够看到斑驳的红漆。经历了20多年风风雨雨之后,今天的岐江桥已经表现出了一种“疲态”。桥身上的红白色水泥护栏,已经布满了厚厚的一层尘土,不锈钢的护手更是可以看到许多人为的划痕、凹印等。路面上的钢板、拉索等金属部件也已经出现了斑驳的锈迹,这都证明了岐江桥已经“一把年纪”了,但也体现了桥的历史韵味。其实,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岐江桥还是在最近一两年时间里接受了“局部治疗”的。前几年,汽车经过岐江桥的时候,甚至能够听到钢板因为不平整而与支撑体产生的敲击声,几乎成为那几年岐江桥的特色。每天定时开合桥身在陆路交通不甚发达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到了八十年代末期,航运可以称为珠三角地区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据了解,现在中山人所说的岐江指的是东河口水闸与西河口水闸之间这段46公里的水道,河面宽度为80-200米,最大流量为1020立方米/秒,河内可以通航300-500吨的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岐江桥两侧更是集中了当时的客运、货运、海鲜、果蔬等码头。岐江桥中间部分之所以设计成用钢缆吊拉钢板的形式,并不是为了节省建筑材料,而是考虑到岐江河上轮船通航的需求。由于桥面过低,如果固定桥身则等于在岐江上建立了一道栅栏,轮船无法通行。为了保证通航,每天定时开合桥身,让来往的轮船可以把乘客和货物通过水路运送到广州、梧州、澳门等地区。故此,岐江桥从第一次修建时的木桥开始,就建造成了开合桥。它是岐江上的第一座开合桥(目前岐江上的开合桥还包括光明桥、员峰桥等),也是广东桥梁史上最早的一座开合桥。据了解,尽管现在岐江桥两边的客运、货运码头已取消,但岐江桥依然会在每天凌晨2:00-4:00间定时打开桥面。质量鉴定广东桥梁史上最早的一座开合桥岐江桥,这条建造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的桥梁,从最初的构想到桥体全部的完工,整整经过了20年的时间,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它是岐江上第一座开合桥(目前岐江上的开合桥还包括光明桥、员峰桥等),也是广东桥梁史上最早的一座开合桥。在中山的城市版图上,岐江河贯穿着整个城市的中心区域,它原来的名字是“石岐河”,因其沿着石岐边上自北向南流淌而得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石岐河被人们唤作了岐江。最早横架于岐江之上,连接石岐和西郊的桥梁,被人们称为了岐江桥。尽管当初兴建这座桥是为方便解放军运输军用物资,但其“方便市民出行”的作用却是从建立之初就显现出来。值得关注的是,50年前中山的西区往大涌、沙溪方向大多数地方都是农田、鱼塘、桑基等,岐江是划分“城市与农村”最明显的分界线。一座由木船和木板拼组而成的岐江桥,把繁荣的石岐与农村连接起来,在岐江桥东岸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山西区一带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成为了中山的商业重点板块。半个世纪过去了,岐江桥在中山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单单是一座连通石岐与西郊的桥这么简单,它甚至已经成为了石岐的代表建筑。岐江桥一带更是被列入了中山石岐“新八景”,被称为“岐江晚望”,继续向人们讲述它和石岐的故事。旧闻新知西郊百姓进城要过江解放前,中山城区的西端,就是长堤路,现在与岐江一河之隔的富华酒店、颐高数码广场一带均为农田、鱼塘以及桑基等,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河的一边是城市,而另一边则是农村。过去,生活在西郊、沙溪等地的百姓想要进城,必须到岐江西岸的隆都码头坐船渡河。倘若想去广州、梧州等地,要到岐江桥东北侧永乐大酒店门口的天字码头乘船,去江门则要到桥的东南侧。而生活在城里的人若要下乡,就要坐船过河。岐江桥建成后不久,在隆都码头附近建造了一个石岐车站,西郊的百姓可以在那里坐车去广州等地,还有公共汽车直接到石岐。此外,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张,长堤路、孙文路一带的“繁荣”也通过岐江桥,影响到了对岸的土地。现在的岐江西岸已云集30余家酒店和大型商场,成为了中山市服务业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今天西郊的百姓再也不用“过江娱乐”,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尽情享受。“岐江晚望”多次入选中山美景岐江作为中山人的母亲河,在市民心目中有着一种特殊的情节。据说,中山历史上曾经有过“香山八景”,当时“石岐晚渡”列为了中山的美景,甲子年岐江桥扩建后,次年中山市民进行了“中山十景”的评选,在这次评选中,由岐江桥以及两岸风光所组成的“岐江晚望”列入了十景之中。而今,20多年过去了,横架在岐江上的岐江桥已经不是一座桥梁这么简单。它红色的桥身与周边的骑楼商铺、高层建筑、星级餐厅,甚至是绿油油的江水和河堤上的绿树,已经融为一体,成为了中山城区内的一大特色景观。在最近公布的“石岐八景”中,中山人再一次把“岐江晚望”列入了城市美景之中。这是除了“阜峰文笔”之外,同一地段多次入选中山美景的人文景观。第四次大修将改变开桥模式2007年夏天,中山市相关部门推出了岐江桥重建的方案。这是岐江桥自1951年建成后,继1976年改建和1984年的扩建之后的第四次大修。根据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公司所提交的设计方案,岐江桥将采用平衡中的提升系统代替现在的卷扬机设备,改建为垂直提升式开启桥。开桥时,长达35米的桥面将整体水平升起,让船只通过,而不是现在桥面分成两段斜拉起的模式。除了改变开桥模式外,还将拓宽桥面。据悉,新的岐江桥将采用三跨布置,位于河道中央的开启跨距达35米,两端分别布置1孔20米空心板梁。桥面总宽31米,双向4车道,车道外侧各为2米自行车道和3.75米的人行道。市建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待新桥建成后,岐江桥的通行条件将大大改善,公交等大型车辆也允许通行。目前该方案正在进一完善中,第四次大修的时间未能确定。口述历史搭建浮桥帮助解放军运输军用设施◎讲述人:中山离休老干部路华1949年全国解放之后,为了对付万山群岛等地区的国民党剩余军力,解放军来到了岐江边,打算渡江作战。当时人们主要是依靠各种木船摆渡过江,摇橹、撑杆等方式虽然可以满足百姓的需求,但却难以承受各种大型作战设备和军火的重量。作战的时间不等人,怎么办呢?在解放军和当时百姓的通力合作下,建设者们征用了几条木船并用木板固定起来,形成了一个浮桥。接着,江两岸较浅的地方用木板和木桩搭造了一个“引桥”。然后,把用木板固定好的船固定在两个“引桥”中间,一个简单的浮桥就做好了。两端的“引桥”,充其量只是几块木板搭建出来站脚的一个地方,这在水乡中非常多见。巧妙的是,“引桥”下方有枕木,可以改变“引桥”的高低去迎合桥面的高低。因为岐江并不完全是一条内陆河,它的另一头直接汇入了大海,海水的潮汐变化对江内水面的高低有着一定的影响。浮在水面上的桥面也会随之发生高度的变化。倘若“引桥”固定在某一个高度,则必然会出现桥面高于或低于引桥的情况。这对于军事设备的运输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便于运输,建设者们在引桥下面的固定木桩上加入了“放枕木”的设计。倘若江面高,就多加几根枕木,江面低了,就取出几根,这么一来,就不至于会出现桥面比“引桥”高或低的情况,过桥也就更加方便了。不过,木头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为了确保岐江通航,用木板和船只搭建而成的浮桥又经常要移动,故此木桥的安全性并不是很高,过往的人群、车辆都要很小心才是。当年军队的运输车因桥面质量不佳,还曾经出现过一头扎入江中的情景。幸好及时把弹药从运输车中抢救出来,才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岁月经纬1927年岐关公路及岐叠(石岐至叠石)公路建成后,限于岐江河之阻隔,东西两公路并没有能够衔接起来,中山的陆路交通很不便利。人民不断要求建筑岐江大桥,以沟通两地之间的联系。1931年国民党政府县长黄居素决定“架桥”,向全县征收建桥费,每亩耕地征收二元,并且在岐江河天字码头(即今岐江桥处)展开了建桥工程。但工程仅进行了3个月,只立了四个桥柱,以“工程阻塞河道交通”为由停工。后到了杨子毅接任县长时,不仅废弃了建桥的计划,反向农户每亩又征收拔桥柱费2角。抗战初期该处曾建了一座简易竹桥,遇到空袭报警时,才开桥让群众疏散,中山沦陷后此桥被拆。1948年12月当时的石岐镇主管部门提出发行义券以建设岐江铁桥。1949年3月时任石岐镇镇长陈思危建议仿照东江西江各桥的建桥方法,以木材为原料建桥。紧接着,石岐镇公所延请工程技术人员绘制了木结构的岐江浮桥图则,并于当年5月2日进行了一期趸船建造的开投仪式。1950年石岐市政建设委员会与南记工程公司签订了《建筑岐江木桥及渡车船工程合约》,正式开始建造岐江桥。1951年1月1日耗资2.17亿元(旧币)的木制岐江桥首次建成通车。该桥长70米,宽4米,中间有浮船,可开合桥面,方便船只通行。1976年岐江木桥开始改建为钢筋水泥桥的工程。1977年1月18日新桥通车,总投资43万元。改建后的岐江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76米,宽10米,其中车行道7米,人行道各1.5米。桥面开启后通航净跨13米。1984年,市政府对桥面实施了扩宽工程,将桥面扩宽到19米,其中机动车道7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4米,人行道两边各2米。1996年1月起每天开桥时间改为一次,为每天凌晨2时至4时,至今未变。2007年近十年间中山的相关部门对岐江桥的修缮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相关部门开始研究岐江桥第四次大修的方案。2008年5月岐江桥与其周边景观入选中山石岐“新八景”。「下期预告」岐江公园,场地为粤中造船厂旧址,占地11公顷,1999年开始筹建,2001年5月建成,至今,场内仍遗留了大型钢架船坞、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造船厂房及设备,正如设计者所言:岐江公园,追求工业的美,生态的美,落差错愕的美。从1953年到1999年,粤中船厂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是建国后中山第一个工业项目,是当时广东省级几个大型的船厂之一,亦被列为交通系统全国百强企业之一。敬请关注下期《中山制造》。
文章TAG:岐江桥江桥岐江怎么

最近更新